接连的雨天已经过去,烈日接替乌云上起了班,一个火热的夏天悄然来临。说到夏天,我们的脑海中总会不自觉的浮现出各种色彩: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色彩缤纷的花,五颜六色的少女……这些斑斓的色彩,共同涂抹出了四季里最美的夏天。那么,婺城的夏天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请跟随着记者的镜头,去寻找让这座城市更加美丽的色彩秘方!
红色 是婺城党员的初心与热情
“不管是垃圾分类还是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我们作为党员就一定要带好头做示范。”说话的这位是西市街社区副书记方晓娟,记者见到她的时候,身着着党员志愿红马甲的她正在步行街上与其他志愿者一起向来往行人发放垃圾分类的宣传册。方晓娟说,垃圾分类是他们近段时间的工作重点。
原来,在工作开始之初,他们就对西市街商圈内的所有商户进行了垃圾分类宣传,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后来,考虑到作为商业中心的西市街人流量大,来来往往的市民不仅仅是周边居民,他们便把目光瞄上了行人。“垃圾分类不是一条街、一个社区、一个街道的事,而是一个区、一个市乃至全世界的事。作为党员,我们的力量可能很小,但我们也相信聚沙成塔、水滴石穿,这也是我们的坚持与初心。”当天参与垃圾分类宣传的一名党员志愿者如是说。
橙色 是基层工作者的坚守与执着
曹根亮主要负责人民广场附近的公共自行车管理。“现在倡导绿色出行,很多人都会选择自行车作为出行工具。我们把自行车管理好了,不仅老百姓的生活会变得更便利,市容市貌也会变好。”曹根亮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公共自行车管理员,他们平时的工作就是将自己管理站点内的自行车安排妥当,“自行车摆放不规范,我们就把它们按照规定规范摆放。这边自行车少了,我们就去其他地方拉来停好。”
从早上七点到晚上十点,一个人要管理十三四个点,曹根亮时常要在各个停车点之间跑。天气炎热,曹根亮直言,一天下来,自己的衣服不知道要湿多少次,但看到原本摆放无序的自行车在自己的手中变得整齐,这一点辛苦算不得什么。
同样身着橙色工作服的还有公路养护人员陈旭昆,今天55岁的他已经有两年养护经验。“早上七点多开始上班,每天十几二十公里的干。”陈师傅告诉记者,公路养护工作辛苦,不管刮风下雨,只要有地方破损就得去养护,“前段时间下了好久的雨,道路破损严重。这几天来我们都在加班加点,尽快修好破损公路。”
然而,工作压力大、任务重不算什么,陈师傅直言高温与暴晒才是最难熬的:“路面温度本身就要比气温高好几度,更别说我们还得浇灌沥青。”为了消暑降温,陈师傅一天要喝好几十升的水。两年来的风吹日晒,也让陈师傅所有暴露在外的肌肤都变成了深棕色。看到记者在拍摄自己身上被沥青溅得脏兮兮的工作服,陈师傅拍了拍衣服,不好意思地笑笑:“修路的时候顾不到那么多,光想着养好公路、管好公路,确保公路畅通了。”
黄色 是幸福城市背后的秘密
下午晚高峰时间,婺城大队白龙桥支队的交警们在宾虹西路与二环西路交接的路口执法。“这条路段主要是机动车占用非机动车道和直行车道占用右转车道的情况比较多。”副队长周华俊介绍道,宾虹西路与二环西路段车流量大,来来往往的车辆比较多。为了确保交通顺畅及来往行车安全,在人员充足的情况下,几乎每天都会出警4、5人来维持交通秩序。
“我们的工作比较特殊,早上上班早,晚上下班晚,有什么特殊情况加班也是常有的事儿。”说话的这位是站在路口指挥的交警施路阳。施路阳告诉记者,天气炎热,路面温度又高,地面的热浪直逼上来,着实有些难受。但是想到自己身上肩负着的重担,便也顾不得流进眼睛的汗和晒得发痛的皮肤了,“不管怎样,只要大家能够平平安安出门,安安全全回家,我们再累都是值得的。”
采访结束的时候,记者看到,阳光直直地照在了所有执勤交警们的脸上。在这样热烈阳光的照射下,他们只能眯缝着眼,但手上的动作却一直没有停下。
蓝色 是汗水筑起的城市高度
“因为要进行高空作业,所以这一行都是年轻人多。”25岁的李振群从事电焊工作已经三年多。李振群说道,电焊的火焰温度超过1000摄氏度,会辐射人的皮肤造成灼伤。尽管有面罩保护脸部,但还是会使脸部皮肤脱落。
李振群的同事杨加旭是负责氧气切割作业的:“从20岁就开始干这一行,到现在已经有13年了。”杨加旭告诉记者,前端时间因为梅雨季节的影响,耽误了工期,这几天天气晴朗,早上五点起来,下午天黑前都一直在工作。
记者观察到,在炎炎烈日下作业的工人,身上的工服都已经被汗湿透。“单位里的防暑措施还是很到位的,给每位工人都配备了绿豆汤和藿香正气水等药品。”工地的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王梅英阿姨今年已经60岁了,她主要负责婺城广场到塔水桥这一路段的卫生环境。从一个细小的烟头,到路边的垃圾落叶,王梅英都要仔细地打扫干净。“早上五点半就起来扫马路了,既是在中午最热的时候,看到垃圾也要及时扫干净。”王梅英说道。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