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星名片:盛桂有,男,1969年出生,200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婺城区蒋堂镇黄碧垄村村民。现任“金华市嘉穗富硒粮食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秘书长,连续十年荣获市“优秀种粮大户”,浙江省农业生态与能源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专家。
婺城的八月,正是早稻丰收的季节。走进蒋堂镇嘉穗富硒粮食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仓库,记者见到盛桂有正在给刚加工好的富硒米进行包装。“这是市区的客户刚预定的五十袋富硒米,等下就要送过去。”盛桂有告诉记者。还没等这边的富硒米包装好,那边的物资公司又送来了采购的化肥、农药,为接下来的农事做好准备。等盛桂有忙完之后,悄然间半个小时已过去。这时,盛桂有才有时间坐下来和记者聊天。
“我们这个联合社农田面积有6700余亩,富硒粮食年产量3200余吨,单单富硒米年销售额可达五百多万元。”当盛桂有提到这些数字的时候,脸上洋溢着喜悦之情。2016年10月,由金华市建富粮食专业合作社、盛欣粮食专业合作社等五家合作社组成的,共17名种粮大户参与在内的粮食生产联合团体——嘉穗富硒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正式成立,并统一注册了“婺禾”系列稻米品牌。在成立的这短短三年多时间里,联合社就获得了不小的成功。那么,盛桂有是如何用他的智慧,带领种植户们丰收致富的呢?
盛桂有出生在一个农户家庭,从学校毕业之后,他先后在蒋堂小学、琅琊初中教过书。可当7年的教育事业干得热火朝天的时候,他却改行当一名汽车教练。“在那个时候,汽车教练是一份收入丰厚,时间也相对自由的职业,前景是可观的。”可就在这份职业做到第7年时,盛桂有又对农业产生了巨大的兴趣。或许就是这样一颗追求美好新生活的心,给盛桂有带来了成功。
出生在地道的农户家庭,盛桂有从小奔跑在田间地头,和树木对话,与花鸟为友,对脚下的这片土地更是爱的深沉。当看到村里土地抛荒现象越来越严重,国家对农业越来越重视,他坚定要走农业道路。2007年,盛桂有辞掉工作,承包了150亩土地种植蔬菜,就这样,说干就干,踏上了农业之路。从最初的纯人工种植模式,到现在的互联网+高科技种植模式;从最初的150亩土地,到现在整个联合社的6700亩土地;从最初的2块钱一斤的普通稻米,到现在8块钱一斤的富硒稻米;从最初的默默无闻,到现在的市十佳种粮大户;从最初的亏损,到现在带领村民发家致富的新生活。盛桂有这十多年的历程,可谓是充满了困难和艰辛。
“2015年,这是记忆深刻的一年”,盛桂有平静地说到。每年的8、9月份,正是盛桂有西蓝花幼苗移栽的时候,虽已立秋,但是秋老虎的威力也让人防不胜防。2015年的8、9月份碰上了严重的灾情,大批的幼苗在移栽期间被晒死。然而,存活下来的幼苗却又在11、12月份收获期碰上了连续的阴雨天,大批的西蓝花因此腐烂死去。单单是西蓝花这一种蔬菜,直接给盛桂有造成几十万元的经济损失。失落和打击是必然的,但在难过之余,盛桂有更加坚信科技对农业的重要性,要从看天吃饭的思维中转变过来。
“今年上半年的收成是很不错的,产量、品质、效益都有所提高,预计下半年的收成也很理想。”盛桂有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农业的生产作业之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盛桂有表示,感谢党和政府的大力扶持帮助,他将继续走绿色生态的农产品道路,把富硒粮食以及瓜果蔬菜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引领村民走向国际之路,为家乡、为婺城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他也表示,农业需要更多的科技人才,希望有更多新活力加入进来,推动现代农业的转型,紧随时代前进的步伐。
“我热爱农业,热爱脚下的土地,一切都还是新的开始。我会带着我的初心继续走下去,带领村民们走向更好的新生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盛桂有会用他的智慧,创造更多的可能。(见习记者彭丽莎)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