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贾佳、通讯员包大进、李昕玥、李骏凯)前些日子,婺城区人民法院收到一面印有“雷厉风行公正执法”字样的锦旗。送旗人徐大伯说,这是为了感谢法院为其追回2万元赔偿款。
事情是这样的,申请执行人徐大伯与被执行人徐某精、徐某通为同村村民。六年前的9月份,徐某精、徐某通因邻里矛盾殴打了徐大伯。经派出所主持和解,双方于2013年11月达成和解协议,约定由徐某精、徐某通赔偿徐大伯6万元。后来,两人仅赔付了4万元,并共同出具了一份尚欠医药费2万元的欠条。
4万元是到手了,两万元的欠条却不那么容易变现。时隔两年仍然等不到回应后,2015年4月,徐大伯一纸诉状将徐某精、徐某通送上了法院,要求他们立即支付剩余赔偿款2万元。“经过法院调解,我们双方自愿达成了和解协议。”徐大伯说,在和解协议中,两位被执行人应于当年7月30日前支付完所有赔偿款,但后来,时间到了,这两人却依然没有丝毫动静。于是,当年8月,徐大伯再度向法院提出申请,要求强制执行。“经执行干警主持和解后,我们又达成了和解协议,要求双方分别赔付1万元。”后来,徐某通的赔偿款1万元到位了,但徐某精却一直未履行执行和解协议。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了三年。2018年9月,徐大伯又一次向法院申请恢复对徐某精的执行。
经过网络协查、公安布控等措施后,今年年初,在婺城法院“利剑”执行行动中,执行干警再度前往徐某精家中,并将传票和法院强制执行海报张贴在其家门口督促履行义务。最后,法院通过公安协助控制住了被执行人徐某精。在将徐某精送往拘留所的途中,其妻子将1万元现金拿到法院,替徐某精履行了义务。同时,鉴于被执行人拒不履行法院民事调解书,法院还依法对其作出了罚款1000元的决定。至此,这一场跨越了近六年的案件顺利执结。
“说实话,时间过了这么久,我对拿回这笔钱已经不抱希望,多次上诉也只是为了个‘理’字。但是没想到,时隔六年,这笔钱竟然拿回来了。法院的强制执行,让我们小老百姓的腰杆子都硬朗了!”徐大伯如是说。
事实上,徐大伯的经历只是“事例”,并非“个例”。
近年来,婺城法院始终坚持党对法院的领导,通过加强协作联动,形成了“党委领导、政法委协调、人大监督、政府支持、法院主办、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综合治理大格局。同时,婺城法院多措并举,在不断提升执行力、公信力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注重信息化建设应用,依托信息技术,不断提升执行能力;二是用足用好执行制裁措施,通过加大失信惩戒,始终保持对“老赖”的高压威慑;三是加强流程管理,实行执行短信回告制度,让当事人真实感受到执行过程,消除疑虑和误解,增强公信力;四是持续开展金融案件专项执行行动,强化风险防范促进社会稳定;五是推进机制改革,通过引入公证机构参与执行司法辅助工作,以创新制度增强执行动力。
数据显示,2019年1至7月,婺城法院新收执行案件6615件,旧存2698件,合计9313件,结案6619件,发放执行款11.39亿元,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法定期限内实际执结率达到了93%,“3+1”核心指标保持达标运行,实现了执行工作良性循环。
接下来,婺城法院还将继续“利剑”直指老赖,乘势而上,精准攻坚,向切实解决执行难目标奋勇前行。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