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梁亚伟)2019年11月10日下午4时许,只有8个月大的女婴早早(化名)因肺动脉高压引起心脏问题,并发重症肺炎,经抢救无效不幸离开人世,忍着丧女之痛,沙畈乡周村村的年轻父母耀凯和婷婷(均为化名)捐出孩子的眼角膜,希望能为另一个人继续光明的人生。
可爱的早早于2019年3月出生,因为早产,在保温箱里待了2个月,一双大眼睛的她深受家人的喜爱。然而,欣喜雀跃之余,细心的母亲总觉得早早有些不对劲。检查发现,早早竟患有肺动脉高压,随时有生命危险。
9月底,早早开始无精打采,后来还出现了嗜睡的情况。11月,病情急转直下,早早从金华地区转至杭州市儿童医院就医,幼小的她没能从“死神”的手中挣脱,于10日离世。
在接到第二份病危通知书的时候,早早的父母亲就商量,一致决定捐出宝宝的遗体。但是在ICU的12天里,早早没吃过一滴东西,全身布满插管,面容还有些许伤口。内心挣扎了许久,带着诸多不舍,耀凯和婷婷决定捐献出孩子眼角膜。
“早早还没有好好看看这个世界就离开了,我们决定捐献孩子的眼角膜,希望其他家庭不用经历这样的悲伤,让别人的身体带着她的眼睛去看看这个精彩的世界,继续光明的人生!”婷婷含着泪说,在医生的帮助下,夫妻二人提前联系了婺城区红十字会。早早离世后不久,其珍贵的眼角膜被医生取走,成功移植给了杭州两位71岁和73岁的角膜内皮失代偿老人。
“一路上,感谢红十字会和医护人员对孩子的尽心救助,也祝愿老人早日康复!对于我家宝贝,希望两位素未相识的老人代她继续看看这个世界……”得知手术成功,早早父母送来祝福。
值得一提的是,回家不久,在了解了相关人体器官捐献知识后,耀凯和婷婷又在中国红十字会微信公众号登记信息,毫不犹豫地签下了另一份志愿登记书,决定日后在生命停止的那一刻,将自己有用的器官全部捐献出去。
耀凯和婷婷口中的红十字会,其实就服务于大家身边。他们可能是在闹市街头宣讲器官捐献知识的志愿者,也可能是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免费理发的“红马甲”。他们秉承“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积极开展“三救”“三献”工作,充分发挥了在人道领域联系群众的纽带作用。
据悉,为提高群众对生命的敬畏感和主动施予援手的社会责任感。截至目前,婺城区红十字会已累计培训救护员8039人,普及人数52081人,在全区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AED)20台,救护站点4座,这意味着,如果有心脏骤停危险的病人,有望在黄金救护时间内提高抢救成功率。
此外,红十字志愿者们还每周末常态化深入闹市街头开展志愿服务,让群众更好地了解心肺复苏术、造血干细胞和器官(遗体)捐献的知识,方便群众办理志愿捐献登记手续及造血干细胞样本的采集。仅2019年,全区累计登记器官(遗体)捐献500例,实现包含肝脏、双肾和眼组织等的器官(组织)捐献6例。今后,区红十字会还将加快推进信息公开,持续规范运行捐赠账户,主动接受各界监督,让爱心流转、生命永存。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