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要闻

砥砺奋进2020,婺城图强追梦笃定前行!

2020-01-06 09:13:31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傅伟炎

  【编者按】又是春潮涌动时,婺城大地尽朝晖。1月3日上午,婺城区委七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区政府九届六次全体会议召开。区委书记蔡艳向全会作了题为《高质量推进“双城”战略、为打造县域治理现代化婺城样板努力奋斗》的报告。在2020新年开局之际击鼓出征,再一次擂响高质量建设都市经济创新城、高品质建设美好生活幸福城的战鼓,唱响担当赶超主旋律,开启图强追梦新征程。

  2019年婺城发展得怎么样?2020年婺城要怎么干?婺城融媒记者第一时间对全会报告进行深入解读,助您全面深入领会报告核心内容,以飨读者。

  “双城”战略开局气势如虹,高歌唱响赶超图强主旋律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婺城高质量建设“都市经济创新城、美好生活幸福城”的开局之年。一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双城”战略总目标,共同唱响“担当赶超、婺城图强”主旋律,掀开了“双城”战略开局起势的新篇章。

  ——我们锚定方向,“双城”战略成效显著。“四大四比”如火如荼,“晒拼创”连续三季度走在全市前列,“五朵金茶花”渐次开放,六大“幸福城”普惠民生,“双城”战略从无到有,乘风飞扬。2019年前三季度实现GDP232.25亿元,增速6.7%,从全省第91名跃升到第48名,连续两个季度跻身全市前3,总量在全省、全市排名、占比双提升。旅游收入85.08亿元,接待游客928.79万人次,同比增长28.84%,增幅全市第一。

  ——我们只争朝夕,攻坚克难实干担当。强势推进上浮桥和二七征迁“双1”清零行动,破解了一大批历史遗留问题;飞扬智能制造小镇5天完成土地报批,20天供地,68天开工,214天获评省第五批创建类特色小镇;高铁新城西郊区块和上浮桥区块国有土地征迁势如破竹;G60高速拓宽工程5天完成房屋征收签约;石道畈一期综合整治全面完工,得到了袁家军省长的充分肯定;两次举办“双十大”百亿项目集中开工,四次举办集中签约仪式,总投资超500亿元。

  ——我们同心共筑,内聚人心外树形象。以“宣风化雨”品牌增强“四力”教育实践,被省委宣传部评为创新案例,得到中央领导肯定;“三服务?婺城家服务”品牌深入人心,积极践行“微笑办、暖心办、我来办、马上办”,暖心“大家访”为党员干部减压增力,干部群众的幸福感满满的;婺城首届发展大会吸引海内外乡贤共叙乡情,共创“双城”,共享未来,签约项目31个,“心连心、暖人心、共图强”的“婺城一家亲”氛围越来越浓。我们在国家、省、市级主流媒体发布新闻报道5800余篇,9次登上央视、4次登上《人民日报》,《学习强国》推出婺城报道150篇。

  一年来,我们具体做了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举旗帜把方向,政治建设不断强化。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学习会14次,区委常委会16次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精神,切实筑牢“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的信仰之基。

  (二)提能级增动能,都市经济态势强劲。以势如破竹的速度打造大平台。突出规划引领,启动高铁新城、新城区、城北区块等区域规划和全域旅游、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农业生产力布局、花博园等专项规划,高起点编制城乡“全景图”。以猛虎扑食的力度狠抓大项目。十大政府投资项目、十大民间投资项目快速推进,136个政府性投资项目完成投资43.45亿元,同比增长10.53%,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2.5%,交通运输投资同比增长22.8%。以扶优扶强的精度做强大产业。大力发展都市工业,成功举办全省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现场会,实施“尖峰行动”,新增上市挂牌企业12家,同比增长100%。大力发展都市农业,以全省最高分通过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验收,33家养殖场通过省级美丽牧场验收。大力发展都市服务业,西市街商圈加快转型升级,万泰城市广场浴火重生,网络经济交易额增长16.67%,达到70亿元。

  (三)树品牌促增收,花满婺城亮点纷呈。打造全域秀美的“花满婺城”。深入推进全域“景区化”建设,塔石、莘畈获评3A级景区乡(镇),30个村庄获评A级景区村庄,其中3A级6个,全市第一。打造生态宜居的“花满婺城”。打好生态环境保卫战,全面完成江北老城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任务,全区Ⅰ-Ⅲ类水质断面占98.4%,连续两年捧回大禹鼎;打好蓝天保卫战,截至11月PM2.5浓度为29ug/m3,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打造产业兴旺的“花满婺城”。开启“花满婺城·幸福生活”休闲文化旅游年系列活动,“花博园”、“花木之窗”项目顺利推进。打造生活富裕的“花满婺城”。实施“双富”工程,启动“十乡百村”乡创婺城行动,创新“消薄十法”,全面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

  (四)抓改革谋创新,发展活力持续增强。聚力“最多跑一次”改革扩面提质。着力推进公民个人、企业多部门联办“一件事”53个事项改革,民营资本投资办学“一件事”和助残扶残“一件事”经验在全市推广。部门间“最多跑一次”改革取得阶段性进展,梳理公布的281个事项95.7%实现“最多跑一次”。聚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借梯攀高。主动融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立婺城上海科创中心、婺城杭州孵化基地和人才工作站,是全市唯一一个在长三角两大中心城市同时拥有科创飞地的县(市、区)。聚力科技创新招引高端人才。引进加拿大工程院院士1名、长江学者等领军人才10名,实现我市全职引进海内外院士零的突破。

  (五)优环境惠民生,幸福生活润泽百姓。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区。深化“三服务”,开展“百千万”服务工程,服务企业3.56万家次、群众19.8万人次,全区累计收集问题7935个、解决率超95%,心齐气顺的干事环境、亲商重商的营商环境逐步形成。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开展“稳就业、促创业”主题活动,截至11月底,新增就业10543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845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98.3%,居全市第一。擦亮教育健康金名片。全力打造“优学婺城·幸福城”,召开全区教育发展大会,3年投入20亿元,构建教育发展“1353工作体系”,实施10大教育硬件提升项目,基础教育重点县顺利摘帽;全力打造“健康婺城·幸福城”,加速布局品质医疗,区属医疗卫生单位实现门诊和住院智慧结算全覆盖。弘扬人文婺城新风尚。以“人文婺城·幸福城”建设为引领,打好文明创建荣誉战。

  (六)防风险保平安,基层治理春风化雨。全力夯实基层综治基础。高标准抓好综治中心建设,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信访超市)挂牌启用,新建15个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实现高效运转。在全省首推民情民访代办服务,建立各级代办站315个,获王昌荣书记批示肯定,以宋园春为代表的“老娘舅”工作被《人民日报》头版报道。全力打赢维稳安保攻坚战。主攻“平安护航八大战役”,开展“安全婺城百日行动”,平安指数始终位列全省第一方阵。全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隐患。从源头上减少案件数量、提高案件质量。

  (七)强党建优作风,政治生态持续净化。守好意识形态阵地。进一步强化理论武装,思政课“进乡入村”工程得到省委宣传部肯定;进一步提升网络综合治理能力, “一哨双‘生’”网络治理体系受到省委网信办肯定;启用融媒体“中央厨房”,在全省率先实现省、市、区三级平台互联互通。建强基层战斗堡垒。以“三型五强四过硬”为总要求,推进党建高质量发展。压实管党治党责任。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抓好省委“机动式”巡视整改工作,用好巡察利剑,在全省创新推出“6+1”巡察模式。

  高质量推进“双城”战略,全力打造县域治理现代化样板

  做好2020年工作,打造县域治理现代化婺城样板,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深化“双城”战略,做到“九个必须”,重点是要推进县域“十大治理”:

  (一)坚持党建引领,推进政治治理

  切实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旗帜鲜明讲政治。自觉站在政治和大局高度想问题,切实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日常工作中、体现在具体实效上。统筹全局把方向。加强党对各个领域的领导,突出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完善常委会、党组会议、四套班子例会、乡镇书记例会、“四大四比”晒拼创、区领导“十个一”等工作机制。夯实基础强组织。围绕“三型五强四过硬”的要求,打造内有凝聚力、外有吸引力、富有战斗力的“活力党建”,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确保示范村社和示范乡镇(街道)达到1/3以上,达标村社和提升乡镇(街道)达到100%。

  (二)振兴都市经济,推进产业治理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践行“两鸟”理论,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持续发力,打好实体经济翻身战,打造都市经济转型升级样板,构建都市工业、都市农业、都市服务业融合发展的都市经济产业体系。大抓都市经济。培养打造“数字经济、智造装备、新材料、现代商贸、文化旅游”五大百亿产业,坚定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抓好汽车零部件产业改造提升省级试点工作,着力打造高端汽摩配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一号产业”,举办数字经济发展大会,打造数字经济先行示范区。大抓“双1”行动。谋划实施好十大政府投资项目、十大重点工业项目、十大民生项目、十大交通项目、十大生态项目等“五个十大”重点项目,完善项目落地机制,抓好2019年政府投资和招商投资项目的落地。大抓创新驱动。突出科技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以超常规举措加大研发经费投入,补齐研发投入短板,创新城建设再上新台阶。

  (三)加快平台拓展,推进空间治理

  统筹谋划城乡空间和产业布局规划,深度融入长三角,主动接轨杭州、上海,以三期国土规划调整为契机,深入实施“金茶花”计划,加快“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打好都市能级提升战、交通廊道突击战,完善都市空间治理体系。发展平台大拓展。做优做强高能级发展平台,全力打造“科创文创”之花、“高端服务业”之花、“智慧经济”之花、“智造材料”之花、“休闲旅游”之花,重点发展婺城新城区、高铁新城、飞扬智能制造小镇、城北区块、仙源湖、科创平台、农业平台等“七大平台”,力争三年拓展提升平台13平方公里。加快新城区“二次出发”,以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批复为契机,打造高端产业集聚区、体制机制创新区和产城融合示范区。交通路网大拓展。抢抓金华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机遇,加快建设“六横六纵”交通路网。

  (四)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政府治理

  巩固提升“最多跑一次”改革成果,改革开放再领跑,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不断提高行政质量、行政效率和政府公信力,完善现代化政府治理体系。建设高效政府。深化放管服改革,实现政府职能、服务方式、机关效能的整体性变革。深化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推行应用“婺城区协同办公平台”,提升行政效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规范审批事项,制定审批事项目录清单,实现“目录之外无审批”。全面推进行政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基层延伸,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化。建设服务政府。以“绣花功夫”精准服务企业,打响“三服务·婺城家服务”品牌,营造“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的“四最”营商环境。建设法治政府。完善和落实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制度机制,着力提高依法行政能力,降低行政诉讼败诉率。

  (五)建设精品城市,推进城市治理

  高品质建设、精细化管理,打造“婺州老味道、城市新品质”的现代化都市核心区,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升城市规划水平。完善“一江、双城、四带”的规划布局。“一江”就是要围绕婺江打造带动婺城高质量发展的“中轴线”、都市新经济的标杆;“双城”就是要统筹做好老城区有机更新和新城区“二次出发”两篇文章;“四带”就是要围绕婺江沿岸,打造绿色生态景观带、滨水宜居城乡带、都市经济产业带、便捷通畅交通带。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加速“中部崛起”,加快高铁新城国有土地征迁,建设铁路文化公园,实现铁路博物馆开馆,打造“城市新客厅、产业新平台、文化新地标、未来新社区”,创建“未来社区”省级试点;加快“东部繁荣”,实施古子城历史文化挖掘等工程,全面推进上浮桥房屋征收。推进“西进开发”,加强新城区基础配套建设,推进新城主城有效衔接、新城老镇融合发展;助推“北部振兴”,迈开城北区块“退二进三”大步伐,大力推进城市结构转换、功能转换。狠抓城市有机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建设城市功能更加完善、空间布局更加合理、生活工作环境更加宜人的核心城区。

  (六)打造“花满婺城”,推进乡村治理

  强化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以建设长三角花卉休闲产业示范区、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全省美丽乡村示范县为总目标,建设全域秀美、生态富美、景致精美的“花满婺城·幸福城”,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打造和美乡村新风貌。扎实做好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后半篇文章”,建设新时代和美乡村,推进“十个一”标志性工程,力争莘畈乡、塔石乡通过美丽城镇省级验收,雅畈镇、安地镇创建省级样板,争取省市美丽乡村现场会落户婺城。深化“千万工程”,进一步推进传统村落保护、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构筑乡村产业新经济。大力发展花卉经济,重点做大做强茶花产业,力争茶花种植面积超1.1万亩、产值超2.5亿元,举办中国(金华)茶花博览会,申办2024年国际茶花大会,打响“婺城茶花”金字招牌,绘就一幅花卉经济全景图。创造乡村美好新生活。深化“十乡百村”乡创婺城行动,激活市场力量振兴乡村,创建2条以上乡创示范带、15个以上乡创示范村、30个左右产业专业村,实现“一村一品”“村村有乡创”。

  (七)防范化解风险,推进平安治理

  高水平打造“平安婺城·幸福城”,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工作体系。深化“基层党建+社会治理”创新。加强党对社会治理的领导,把党建融入基层网格、信访接访、纠纷化解、关爱帮扶、智慧治理等各个领域,推动“基层党建+社会治理”走在全市前列。推进“最多跑一地”。建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完善接诉即办机制,强化“基层治理四平台”运行管理,推进“全科网格”建设规范提升,完善民情民访代办制,加强网格员队伍建设,实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打造民情民访代办的婺城样板。守住平安底线、红线。加快构建立体化、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坚决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八)创造幸福生活,推进民生治理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打好民生改善持久战,继续办好十大民生实事,完善和优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优学婺城·幸福城”。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以建设“基础教育标杆区”为核心,认真落实“1353工作体系”,全力冲刺创建教育基本现代化区,进一步擦亮婺城教育金名片。建设“健康婺城·幸福城”。坚持大卫生、大健康观念,全面实施健康浙江2030行动纲要,构建“做全公共医疗体系、做强人民医院、做专康复医院、做优特色医院”的工作体系,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扎牢社会保障安全网。深化稳就业的各项举措,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和失业预警体系,推进“无欠薪”区创建,确保新增就业10000人以上。

  (九)弘扬时代新风,推进文化治理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弘扬“信义和美、拼搏实干、共建图强”的新时代金华精神,自觉承担“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建设“人文婺城·幸福城”,健全先进思想文化制度体系。压紧意识形态主体责任。强化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联席会议、意识形态“五个一”等制度。实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程,推进文明实践阵地与农村文化礼堂资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积极推进钱塘江诗路文化带建设,以婺文化为特色,传承保护好婺窑、婺剧、斗牛、剪纸等非遗文化,打造“白沙八景”,实施“千年古城”复兴计划,配合古子城开发建设、做好雅畈等古镇的保护开发,培育壮大文化人才队伍。打好文明创建荣誉战。深化“我爱婺城·市民参与年”活动,打好“宣传造势、基础设施提升、城乡精细管理、精神文明、文明出行、标杆示范、志愿服务、群众发动”八大攻坚战。

  (十)护好绿水青山,推进生态治理

  牢固树立“两山”理念,以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为统揽,打好生态环境保卫战,建设“婺城水·幸福城”,完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开展碧水提升行动。力争三夺“大禹鼎”,做好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经济四篇文章,加大对饮用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力度,争创省级绿色小水电示范区。打好蓝天保卫战。实施环境质量和污染排放总量双控,为护好金华的蓝天作出婺城贡献。实施净土行动。推进城乡面源污染治理,加快“无废城市”建设。强化生态屏障建设。推进“一村万树”三年行动,建设森林城镇、森林村庄,抓好天然林、人工林建设和退耕还林工作,加强湿地保护,建设覆盖城乡的森林生态系统。

  加强党的领导,为打造县域治理现代化婺城样板提供坚强保障

  推进县域治理现代化,最根本的是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加强党对县域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的全面领导,更好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令行禁止、一贯到底。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秉持高度的政治自觉,主动担当作为,提高工作本领,强化制度执行,确保治理现代化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到位。

  以党建优势提升治理效能。要以党建为统领,完善党委统筹推进治理的领导机制、工作机制、责任机制、推动党的组织体系与治理体系的有效衔接。要像抓改革、抓发展一样抓治理,以党建统领贯穿县域治理现代化始终。要压紧压实治理责任,加快形成区、乡、村三级齐抓共建的治理格局,争当县域治理现代化的排头兵。

  以制度优势提升治理效能。强化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党委抓全局、抓落实的制度体系。党委(党组)以及党员领导干部要切实强化制度意识,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带动全体干部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要健全权威高效的制度执行机制,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不断增强制度的权威性和执行力,让制度管用见效。

  以社会参与提升治理效能。要引导群众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县域治理现代化实践,进一步激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内生动力,完善群众参与治理的制度化渠道,最大限度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推动群众成为县域治理现代化中的“主角”。

  以担当进取提升治理效能。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干事创业敢担当,扛起推进“双城”战略、打造县域治理现代化婺城样板的政治责任。要发扬斗争精神,敢于面对困难,敢于攻坚克难。要善于观察、勤于研究,主动学习新知识,精于钻研新问题,用新理论指导具体实践,切实找准新形势下适合婺城县域治理现代化的新路径。

  傅伟炎整理

责任编辑:郑剑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举报电话:0579-82225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