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群众在哪里、基层在哪里,新时代的婺城故事就在哪里。新春将至,本报特推出“新春走基层”专栏,深入群众、深入现场、深入基层,聚焦小人物,发掘暖故事,集中刊发来自一线的鲜活报道,共同分享婺城百姓的欢喜、期盼、坚守和奉献。
“软糯适口,唇齿留香。”1月12日上午,琅琊镇中山路上“一玖”传统食品展位前,市民们排队购买的队伍折了几道弯。当天,来自四面八方的市民回归传统齐赶集,感受琅琊大集市的热闹劲儿。
“集市经济”撬动乡村振兴
“新鲜‘富硒米’,晶莹剔透,营养丰富……”琅琊镇泉口村种粮大户陈建新正在为自已的“富硒米”吆喝。
陈建新是琅琊镇泉口村粮食专业合作社社员,今年种有200余亩稻田。截至当天集市结束,他家的销售额达到上千元。
当然,现场受欢迎还有味道醇厚的桑葚酒、香气扑鼻的山茶油、色泽诱人的火腿、松脆可口的玉米饼等各式农产品、美食小吃。
“琅琊的农产品以‘优质’享誉金华,但很多农民苦于缺少销售途径,好产品走不进大市场。”琅琊镇党委书记吴祝芳表示,举办大集市旨在为农民兄弟提供“家服务”,为琅琊特色农产品走向市场搭建桥梁,让农民更有获得感。“今后,我们将探索每月两次常态化举办,力争让‘集市经济’惠及更多农民、市民。”
与此同时,在新华街县府里,琅琊特色农产品街区同步开街。来自琅琊镇的多种名特优新农产品走进城里,为广大市民提供种类多、品质优、价格实的好食材。一方面是红红火火的“集市经济”,另一方面是“农产品进城”,琅琊正唱响都市农业经济新歌,为“双城”战略赋能。
“集市经济”激活乡村市场
“这蔑匠活做得紧致考究!”“40年的老手艺,您尽管放心!”从蒋堂镇老蔑匠张金通手里接过竹篮后,琅琊滕村的徐爱香乐得合不拢嘴。“竹篮环保、安全,我用得安心。”
来自汤溪镇的吴智海的竹制品摊位前也围满了人。“希望大集市能长期办下去,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渠道。”对于此次活动,他俩一致举起大拇指。
这是一场政府搭台、农民唱戏,百姓得实惠的盛事。在大集市上,罗店的高山蔬菜、塔石的麻糍、莘畈的灰汁糕、箬阳的茶叶等婺城特色农产品及美食齐齐亮相,现场成了年货的海洋。据悉,当天共有近300个展位参展,既方便农民“一站式”购买年货,又为参与市民欢喜过大年添彩增色。
“集市经济”繁荣乡土文化
鼓声齐响、歌舞飞扬,在琅琊集镇金兰村的大舞台上,正上演着歌曲、舞蹈、道情、合唱、婺剧等精彩节目。
一曲舞罢,琅琊徐村的华卫娟与舞伴们喜滋滋地从后台走出。“我们都是地道的农民,平时干活带孙,晚上空了就练。”她说,如今琊琅山美水美,惹得大家都要为它唱一曲跳一曲才好呢!
“大集市热闹有序,年货种类繁多,我仿佛瞬间回到了童年。”专程从市区前来赶集的陈先生发自肺腑地说。当天,不仅31个精彩节目,让大家感受到了乡土文化的无限魅力。还有八位书法爱好者现场挥毫泼墨,带来了新春的祝福。专业的拍摄团队也献上免费的全家福拍摄,把美好祝福一一传递。
琅琊现有合作社或专业种植大户共80家。以“集市经济”为风帆,琅琊正书写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2019年,琅琊依托农产品优势,成功举办首届婺城区“卢文台治水”文化节、第三届中国山水四项公开赛等多项活动,累计实现农副产品销售额2000余万元。“新的一年,我们将以‘集市经济’全区试点为契机,进一步探路乡村振兴,助推‘双城战略’走深走实。”吴祝芳表示。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