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网络中国节

婺城,我的第二故乡

2020-01-22 09:35:00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田双双

  见习记者田双双

  “马上就要过年了,今年过年不回老家,就留在婺城过年,婺城也是家。”春节将至,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原本在千里之外的远方,偶然与婺城结缘,便选择了留下。或是为工作,或是为生活,说起在婺城的日子,他们个个脸上充满着欢笑。日前,记者走近这些“新”婺城人,听听他们是怎么过年的。

  彭树光:项目工程上的“婺城年”

  临近春节,当人们举家团圆时,为确保婺城区洪源区块改造项目工程如期竣工,顺利验收,50余名建设者依然昼夜奋战,在工地上度过一个属于他们的别样“婺城年”。

  来自湖北的彭师傅就是坚守岗位的一员,他在婺城生活已经有5年之久,自前年参与婺城区洪源区块改造项目建设以来,就在工地现场和工友们开启了一段“新征程”。每天早上6点准时开工,忙到下午5点左右结束工作,这是他一天的日常。“每天干活虽然很忙,不过有几天放假,可以休息,那时和工友们坐一起喝喝茶、聊聊天,和家人打电话、通视频,生活也很开心。”彭师傅说。

  从2018年10月进场施工以来,彭师傅就没有回过老家,一个人在婺城的工作收入担起了家庭的开支重任。彭师傅家中有两个孩子,大女儿16岁,小儿子11岁一直是妻子和母亲陪在身边。因为自己在婺城工作的原因,和孩子们见面的机会较少,偶尔的通话变成了联络家人的“感情线”。说起远在家乡的家人,彭师傅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其他没什么,就是有些想家人,现在通过视频电话也能看到,但是孩子们长多高多重,我都不知道,我打算等工程上的工作结束了就回家看他们。”彭师傅朴实地说道。

  据了解,在婺城区洪源区块改造项目工程中近800名建筑工人,大部分来自外地,有些扎根婺城,有些已经回老家过年,有些像彭师傅一样,为了工作在婺城过年的也很多,当工友们相聚一起时便称之为“家人”。

  丁世军:把“婺城年味”寄给家乡父母

  有这么一群人,无论是炎炎烈日还是狂风暴雨,日复一日地奔波在婺城的大街小巷;有这么一群人,只要你接到他们的电话,心情倍感喜悦,因为他们传递的,可能是惊喜、关怀、牵挂或是浓浓的爱意………“您好!你的邮件到了,请您签收”他们就是邮递工作人员。

  丁世军,今年48岁,来自吉林省通化市。这是他在金华邮政站前投递班组工作的第13个年头,天刚朦朦亮他已经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好准备工作,把当天派送给各家各户的信件与包裹整理归纳进行派送。将700份左右的邮件、报刊挨家挨户送达,这是丁世君的工作常态。下雨天时,邮件报刊最为难送,首先要确保雨天邮件报刊在不被淋湿的情况下送到客户手上,宁愿自己淋湿也要保证邮件报刊的“安全”。

  “说起丁世君,憨厚又朴实,是我们这边的邮递老师傅,虽说是外地人,但是对婺城的大街小巷可熟悉了。”丁世君的同事告诉记者。在婺城生活工作多年的丁世君,以工作业务为基准,熟悉婺城道路,了解婺城文化,早已和婺城的一切紧密相关。现如今和妻子、儿子定居婺城,家庭和睦幸福美满。

  丁世君已经有十几年没回老家,一心挂念着家中年迈的父母。“2018年9月份左右把父母都接过来生活了,老人在乡下住习惯了,一下子不适应城里的生活,在婺城住了三个月,又回老家了。”丁世君说。虽然没能时常回去探望,但是他会常常寄一些婺城的土特产回去。在邮政工作的丁世君,用邮递传达祝福,用邮递传达心愿,用邮递把“婺城年味”寄给家乡。

  樊冬华:理发师的“忙碌年”

  俗话说:“正月不理发,腊月不搬家。”春节前一个月左右是市民理发高峰期,理发师也进入一年最忙季,中午忙得没空吃饭、工作到深夜成为常态,而对此,理发师们乐此不疲:“给大家做个美美的造型,看到他们脸上开心的笑脸,就充满了动力。”

  “我过年不回老家,店里正是忙的时候,留在婺城过年也一样。”来自江苏扬州的樊冬华说。在八一南街上一间小小的理发店,寄托着樊冬华所有的美好,200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来到婺城区接手了徒弟的美发店,至今已经18年了。樊冬华告诉记者,自己从事美发行业也有30多年了,刚接触到的美发的时候是在上海,最后选择了留在了婺城开店,店里的生意一直都很好,春节前夕的客人是平时的三倍,虽然忙碌但是也很幸福。

  春节前夕,客流量增大,从平时一天进店的30多位顾客增长到80多位顾客,店里的五位师傅,大家轮番为顾客上演“变形记”,每天10几个小时的工作强度,只为了给更多人打造“美好形象”。

  小年已经过去,春节马上到来。樊冬华已经有10多年没有回家过年,而是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年在哪里都是一样过,下班和朋友们聚餐也是一种幸福,新春用视频电话的形式给家里道声新年快乐也是一种祝福。他用美发为大家送去别样的“美好”带来新春新气象。

  樊冬华说:“生活在婺城这么多年,婺城每年都有着新的变化,路面变干净了,小区里的彩灯也亮起来了,婺城一年比一年靓丽。”

  候连杰:相隔2000多公里的“年味”

  一边是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悠扬的琴声,喷香的奶茶,草原上的小花、牛羊、骏马、牧人,构成了一幅极美的图画。一边是江南水乡的温柔静谧,轻柔细雨,水波荡漾,就像温柔的江南女子,清新、高雅。

  侯连杰的老家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从家里出发间隔2252公里的路程,辗转4趟不同的车次,来到金华市婺城区。“我娶了金华的老婆,今年在亲家过年,不回去了。”侯连杰开心的告诉记者,他已经来金华6年了,2017年在婺城结下连理,娶了现在的老婆,如今家庭中还多了一名成员,一名20个月大的宝宝,家庭幸福美满,事业蒸蒸日上。

  说起新春佳节,这是侯连杰留在婺城过的第五个春节。回想起前些年春节的场景,每年是和朋友们聊天、聚餐,自从组建家庭后,过年的氛围发生了大不同。“成婚之后每年都是和亲家一起过年,大家年三十晚上一起吃年夜饭,相聚在一起,其乐融融。”侯连杰说道。家乡的春节习俗也没忘,每年都会提前向家乡的父母通话祝福、传达爱意。侯连杰告诉记者,两地的“年味”有着不同的习俗,以前在家乡的大年三十是和父母及亲朋好友一起守岁到晚上十二点,吃饺子、玩游戏。在这里,他和家人及孩子一起吃肉圆、馒头,围在一起谈谈心。

  侯连杰说:“虽然年味不同,但是过年的氛围与爱都是一样的,在家乡的我是担任着儿子的角色,要时常关心父母。而在婺城的我则是担任着爸爸的角色,要有责任与担当。因为婺城,让我们成为了一家人。”

  安得烈:婺城年真是太好啦!

  “在这里的春节,一家人要在一起吃饭、看春晚、还要贴对联,还有大大的红包。”这是安得烈对“春节”的认识。

  安得烈今年28岁,是非洲喀麦隆人,2017年来到金华市婺城区浙江师范大学,自此每个春节都在婺城度过,每年春节前夕他都会约上他们的好朋友一起聚餐、逛街、组织游戏。

  “我们家乡的重大节日是每年的1月1日,从当年的12月31日开始亲人们聚在一起等待跨年,新的一年就是我们新的开始。而婺城这边的新年是腊月三十晚上开始守岁,乡土情结非常浓郁,身边的朋友不管多远都会回老家过年。”安得烈说。

  为了来婺城的学校学习,安得烈在喀麦隆的汉语补习班学习了9个月的汉语,本以为来到新学校可以和同学们很好的交流,但是发现自己的汉语知识还远远不够,于是来到新的学校一直都在学习中文。有一定汉语基础的安得烈,在春节期间担任了勤俭社区境外人员管理服务的志愿者,为更多汉语不熟练的外国友人当翻译,并结交了不少朋友。

  安得烈告诉记者,他每年都会吃饺子,中国饺子的味道和家乡美食pilipili的味道差不多,婺城的特色美食他也还在探索。“今年,婺城道路上的彩灯都挂起来了,非常漂亮,年味很浓,接下来我准备和朋友一起去看看婺城的古建筑,品尝一下婺城的美食。”安得烈笑着说,婺城真是太好啦!

责任编辑:郑剑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