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金华新闻

婺潮奔流到大江

2020-04-03 15:05:11  来源:  金华新闻网  作者: 何百林

  从金华到武汉,从婺江到长江,5批107位金华医务人员勇敢逆行,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援鄂医疗队汇聚成抗击疫情的中流砥柱,共同战斗在我国新冠肺炎疫情的主战场——

  何百林

  庚子之春,阴霾渐散;八婺大地,满眼芳华。

  今天,金华援鄂医疗队首批队员终于回家了!家乡人民用鲜花和掌声,用微笑和热情,向白衣战士们致敬,向逆行勇士们致敬,向新时代最可爱的金华英雄们致敬!

  从1月25日(正月初一)驰援武汉,到今天首批医务人员回家,已有69个日日夜夜1600多个小时。去时,金华正处严冬,百草凋零,寒风萧瑟;归来,双溪恰逢季春,草长莺飞,百花争艳。

  江城新岁起阴霾,八婺勇士逆驰援;白衣执甲战病毒,不破新冠誓不还……

  很多人说我们是最美逆行者,可我并不是为了这些赞美才奔赴武汉,而是因为更多的生命可以被挽留

  2020年1月24日,除夕。

  一家人刚吃完年夜饭,义乌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副护士长张杨突然在手机里看到一条信息:“接金华市卫健委通知,我院要选派一名医护人员支援武汉……”

  张杨当即拨通医院护理部主任的电话。打完电话后,她发觉家中原本喜气洋洋的气氛变得凝重起来。原来,家人听到了她的报名电话。

  此时的义乌,风平浪静,但家人知道,千里之外的武汉,此刻正成为我国新冠肺炎疫情的重点地区。

  作为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的家属,家人理解张杨的选择,但此时选择去武汉支援,就意味着选择了危险,选择了未知……

  经过耐心解释,家人分为两派:丈夫支持张杨的决定,但婆婆还是很担心。

  “我在重症监护室工作多年,比其他病房的护士更有经验。你们放心,我会保护好自己,平安归来!”张杨坚定地说。

  当晚8∶10,张杨接到入选通知,成为义乌首位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她知道,从业15年来最严峻的一场考验,正等着自己。

  此时,央视春晚已开始,多数金华市民还沉浸在除夕的喜悦之中。大街小巷,彩灯高挂;婺江两岸,霓虹闪烁。

  此时,市政府办公大楼内的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灯火通明,工作人员正紧张地忙碌着。

  这一天,湖北省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80例,其中武汉77例;湖北省新增死亡病例15例,均为武汉病例;湖北省累计报告确诊病例729例,其中武汉572例。

  2月9日早上7∶45,市妇幼保健院护师倪毅萍从科室工作群得知医院要派人去武汉支援的消息。这一次,她依然毫不犹豫地报名了,就像17年前25岁的她毫不犹豫地走进非典疑似病例隔离病房一样。

  报名后,考虑到读初三的女儿这个学期就要中考,且一直希望妈妈能陪在身边,倪毅萍拨通了女儿的电话。得知妈妈要去支援武汉,女儿当即在电话里大哭起来。不过,哭完后,女儿懂事地说:“妈妈,你放心去吧,我会照顾好自己的!”

  这一天,湖北省新增确诊病例2618例,其中武汉1921例;湖北省新增死亡病例91例,其中武汉73例;湖北省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9631例,其中武汉16902例。

  武义县第一人民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李斌是第四批金华援鄂医疗队队员。2月12日半夜,他接到入选通知,要求第二天上午9∶30从武义出发赶往杭州。

  2月13日上午,妻子特地向单位请假,开车送李斌到医院集合。下车前,李斌提议拍一张合影。于是,两人分别坐在驾驶座和副驾驶座上,用手机拍了一张各自戴着口罩的合影。

  拍好后,李斌把手机里的合影发给妻子。此时,他在心里藏了一句话,犹豫了很久,最后还是没有说出来。

  这句话是:“老婆,如果我这次去武汉回不来,这张合影就留作最后的纪念吧!”

  李斌不知道,同为医生的妻子是否明白他提出拍合影的原因,也许明白,也许不明白。只是他将手机里的合影发给妻子后,他没有说话,妻子也没有说话……

  这一天,湖北省新增确诊病例4823例,其中武汉3910例;湖北省新增死亡病例116例,其中武汉88例;湖北省累计报告确诊病例51986例,其中武汉35991例。

  “很多人说我们是最美逆行者,可我并不是为了这些赞美才奔赴武汉,而是因为更多的生命可以被挽留……”2月28日,在赴武汉支援一个月后,第二批金华援鄂医疗队队员尧凌虹在手机里写下这句话。

  这是90后护士尧凌虹的心声,也是我市107位逆行勇士共同的心声。

  我们不是湖北人,但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热爱脚下的这片土地,热爱这片土地上的所有人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国疫情最严重的武汉,因为原有医院床位不足,不少轻症患者无法得到及时救治。在党中央的统一指挥下,武汉紧急建成一批方舱医院,我市一批医护人员奔赴方舱医院支援。

  尽管方舱医院收治的是轻症患者,但都是确诊患者,因此医护人员同样面临被感染的风险。

  来自兰溪市中医医院护理部的宋丽霞是一名90后。2月9日,她告别新婚3个月的丈夫,随第三批金华援鄂医疗队赶往武汉,成为方舱医院的一名护士。

  在方舱医院期间,宋丽霞充分发挥自己的护理专长,耐心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并很快赢得患者们的信任。

  有一天,宋丽霞给患者量体温时,一名年龄跟她差不多的女孩拿出一盒包装完好的N95口罩,这是女孩的弟弟专门从外地寄给姐姐的。女孩自己只舍得戴普通口罩,却执意要将N95口罩送给宋丽霞,因为她觉得医护人员更需要N95口罩。不过,宋丽霞没有收,因为她知道,当时在武汉,这盒N95口罩有多重要!

  到方舱医院第一天,宋丽霞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目前已成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医疗队里有不少医护人员是党员,他们非常优秀,我想成为像他们那样的人。”宋丽霞说。

  据市卫健委统计,在107位援鄂医务人员中,像宋丽霞、尧凌虹这样的90后共有26人,占比为24.3%,成为金华援鄂医疗队的新生力量。借用一句网络流行语:所谓白衣天使,只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同死神抢人。

  方舱医院的患者病情不重,但心理压力普遍比较大。有时候,医护人员还要化身为“万能”的“心理咨询师”,及时疏导患者的心理压力。

  2月13日中午,武汉市黄陂区方舱医院。

  此时正是午饭时间,有的患者在漫不经心地吃饭,有的患者在无聊地看手机,还有的坐在病床上发呆,方舱医院里弥漫着沉闷的气氛。

  “大家中午好,我们是浙江省第三批紧急医疗救援队,我们团队有浙江省各家医院呼吸科、感染科、重症医学科的专家,护理人员也都是各家医院最棒的小哥哥、小姐姐,请大家放心,我们有能力、有信心保障大家的安全……”方舱医院的广播突然响起。

  这是一名女生的声音,听得出来,她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播音训练,发音谈不上字正腔圆,普通话也不太标准,且因为穿戴着防护设备,声音有点急促,但一字一句,温柔亲切。

  这声音,就像平静的湖面落入一粒石子,泛起阵阵涟漪。

  这声音,吸引了患者们的注意,不少人停下手中的动作,静静聆听。

  播音仍在继续,方舱里的气氛悄悄发生了变化。

  “我们不是武汉人,也不是湖北人,但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热爱脚下的这片土地,热爱这片土地上的所有人,希望大家携手共渡难关……”当广播中播完这段话后,方舱医院响起一阵掌声,不少患者早已泪流满面。

  播音的是来自义乌浙大四院重症医学科的蒋思懿。前一天上班时,她从患者们的脸上和眼神中,感觉到了情绪的异常,于是萌发了通过广播鼓励患者的念头。在浙江省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队长、义乌浙大四院前院长陈亚岗的支持下,她连夜写好广播稿。

  医者大爱,治病治心。在方舱医院,金华援鄂医疗队与患者之间的暖心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当疫情在武汉肆虐的时候,当焦虑在病房蔓延的时候,金华援鄂医护人员的心,时刻与患者在一起,时刻与武汉在一起,因为,这是我们共同的亲人,这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有许多人,在风平浪静的时候,只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在危急时刻,他们便化身为力挽狂澜的超级英雄

  有人说,对于新冠肺炎患者来说,方舱医院是轻症患者的“庇护所”,而重症病区是重症患者的“鬼门关”。能否闯过“鬼门关”,坚守在重症病区的医护人员至关重要。

  35岁的陈华春是金华广福医院呼吸内科主治医师,是第二批金华援鄂医疗队队员。到武汉后,他被分配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重症病区。

  上班期间,陈华春的日常工作之一是采集咽拭子标本用于核酸检测。采集咽拭子标本一般分深部鼻腔采集(鼻咽拭子)和咽后壁采集(口咽拭子),由于采集时会刺激患者的鼻腔或喉咙,有的患者会打喷嚏、咳嗽、呕吐,使医护人员暴露在带病毒的气溶胶和飞沫中。采集口咽拭子标本时,患者必须张开嘴,发出“啊”的声音,呼出的空气中也会携带病毒。

  每次采集咽拭子标本,陈华春都会做好个人防护,戴好面罩,但因为采集时面对患者最短距离只有20厘米左右,所以依然存在被感染的风险。最多的一天,他采集了16份咽拭子标本。

  此次武汉疫情形势严峻,不少患者经历了生离死别。对于重症病区的医护人员来说,除了身体极限的挑战和随时面临的病毒威胁,还要面对来自患者和家属的各种压力。

  有一次,陈华春接诊了一名63岁的男患者。这名患者除了患有新冠肺炎,还伴有肝癌,随时有生命危险。

  陈华春电话联系上患者女儿,刚说了一句“你父亲目前情况不乐观”,对方就“哇”的一声大哭起来。

  患者女儿哭着说:“医生,我家里人都感染了……我就全权委托你们了!”

  “好的,我们会尽力的!”陈华春耐心安慰患者女儿。

  后来,尽管医护人员尽最大努力救治,但这名患者因病情过重,最后还是去世了。那一刻,陈华春感到十分无奈和难过。

  同样坚守在重症病区的,还有倪红英、傅园花等一批金华医护人员。

  倪红英今年47岁,已在金华市中心医院工作了21年。2月14日,她随第四批金华援鄂医疗队奔赴武汉,被分配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重症病区。

  每次与下一班医生交接,除了认真写好书面交接记录,不放心的倪红英还将接班医生带至重症患者的床前,一一口头交代注意事项。因为她知道,对于重症和危重患者来说,哪怕疏忽一个非常微小的细节,都有可能危及生命。“我最大的心愿,是让每一名患者活下去!”倪红英说。

  在重症病房,倪红英认识了一名66岁的女患者。这名患者除了患有新冠肺炎,还有多种基础疾病。开始几天查房时,倪红英经常看到这名患者在流泪。经过了解得知,患者的丈夫不久前因新冠肺炎离世。在之后的治疗过程中,倪红英特别关注这名患者,除了耐心做好心理疏导和日常治疗,还把医疗队配发的水果、饼干、袜子等生活物品送给这名患者。在大家的精心治疗和帮助下,这名患者顺利出院。

  同为47岁的傅园花在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工作了20年。这次到武汉支援,她也被分配在重症病区。

  2月下旬的一天下午,傅园花所在病区一名高流量氧疗维持下的70多岁男性危重患者突然病情恶化,出现呼吸困难、氧合指数下降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抢救,随时有生命危险。

  来不及多想,傅园花立即与其他医护人员一起抢救。

  上调高流量氧疗参数,无效!

  无创辅助通气,依然无效!

  此时,要想挽救患者生命,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是唯一选择。

  但对于医护人员来说,插管是新冠肺炎危重患者救治过程中感染风险最高的操作。选择插管,就意味着面临被感染的可能。

  生死就在一瞬间,插,还是不插?

  “插,我上!”傅园花果断决定。

  戴好面罩、给患者摆好体位、呼吸机调试到位、为患者注射镇静药物……所有准备工作一气呵成。之后,傅园花以最快速度打开患者口腔,借助可视喉镜,挑起会厌,暴露声门,以最快速度将导管准确插入气管。

  整个插管过程用时30秒左右,这是一次相当成功的插管,患者被傅园花从“鬼门关”抢了回来……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有许多人,在风平浪静的时候,只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在危急时刻,他们便化身为力挽狂澜、挽救生命的超级英雄。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广大医护人员就是这样的超级英雄。

  有人说,世界上最好的眼睛是星星,那是因为他们没有看过医护人员的眼睛

  在金华援鄂医疗队中,除了一线医护人员,还有一批“幕后英雄”在默默坚守,共同守护希望的天空。

  东阳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医生陈德宝是第二批金华援鄂医疗队队员,在武汉期间主要承担检验工作。在检验过程中,会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咽拭子标本,因此也存在感染风险。

  出发前,父母不同意陈德宝去武汉,他便保证每天给家里打电话报平安。60多天来,他坚持每天给家里打一个电话。父母有早睡的习惯,一般晚上7时就睡觉,所以他会在晚上7时前打电话。一天,他忙到晚上9时才下班。当时,他有些犹豫,担心此时打电话会吵醒已睡觉的父母。最后,他还是决定兑现自己的承诺。当他拨通电话后,发现父母竟一直守在电话机边。打完电话,父母才安心睡觉。

  “尽管我已48岁,也是一名父亲,但在父母眼中,我永远是孩子。无论我走多远,都走不出父母的牵挂。”陈德宝说。

  2月23日,张涛随第五批金华援鄂医疗队支援湖北荆门。大学毕业后,他一直在市疾控中心工作,曾参加过2008年汶川地震灾后消毒工作。

  现场消毒时,因为是确诊或疑似病例接触过的场所,所以也有被感染风险。在入户消毒过程中,张涛必须穿戴防护设备。如果工作时间长,有时会出现流泪、咳嗽、喉咙痛等不适症状。在荆门期间,他参与入户消毒100多户,集中隔离点消毒20多处,指导10多家医院开展医疗废弃物消毒工作。

  据市卫健委统计,援鄂期间,金华医疗队参与了7家医院10多个病区和3家方舱医院的救治工作,协助天佑医院完成相关实验室改造,累计支援价值近30万元的护目镜、防护服、N95口罩等防护及生活物资,为武汉疫情防控作出了积极贡献,展现了金华医疗铁军的过硬作风和良好形象。

  金华援鄂医疗队的工作还得到国家、省、市有关各方的充分肯定。3月5日,蒋思懿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由陈亚岗带领的浙江省医疗队(第一批方舱)、15名金华医护人员参与的浙江省援武汉第二批医疗队(驻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同时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疫情防控的紧要关头,你们响应号令、主动请战、义无反顾,坚决投身最前线、最艰苦的战斗,是全市人民的骄傲!”在连线武汉时,市委书记陈龙这样评价金华援鄂医疗队的工作。

  3月23日,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指出,以武汉为主战场的全国本土疫情传播已基本阻断。目前,5批金华援鄂医疗队均已返回浙江。

  医疗队返回浙江前,不少当地群众到酒店驻地或沿途欢送。一名武汉市民在横幅上写下这样一句话:“有人说,世界上最好的眼睛是星星,那是因为他们没有看过医护人员的眼睛!”

  3月16日,在与家人视频聊天时,宋丽霞察觉出了异常,经过询问,才知道93岁的奶奶病危。当时,姑姑的一句“奶奶一直在等你回家”,让宋丽霞忍不住落泪。第二天上午,奶奶就离世了。没能送奶奶最后一程,是宋丽霞最大的遗憾。3月28日,宋丽霞回到浙江。她说,回兰溪后,她最想做的事是去看看奶奶,并在墓前亲口告诉奶奶:“孙女回家了,武汉胜利了!”

  倪毅萍至今还清楚地记得,2月9日到武汉那天,天气很冷,宽敞的马路上除了救护车,几乎看不到其他车辆,整个城市像睡着了一样。3月28日离开武汉时,街上的车辆和行人明显多了,100多条公交线路恢复正常。“这座英雄的城市,正慢慢苏醒过来!”

  苏醒的,不只是武汉。在中央“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体防控策略的指引下,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复工复产有序推进,经济社会稳步发展。

  “总有一束光,会穿透那世间黑暗;总有一种力量,会让你精神抖擞;总有一种美好,会让你信有所仰。祈福武汉平安,祈福祖国平安!我们一定平安归来……”今年元宵节当天,金华援鄂医疗队从武汉发回一封公开信。

  距离元宵节已经55天了。春在枝头已十分,满城繁华复归来。

  时间,会吹瘦年轻的脸庞,会带走憔悴的外表,却无法改变勇敢的脚步和坚毅的内心;历史,会尘封苦涩的记忆,会带走痛苦的哀愁,却无法抹去英雄的名字和时代的印记。

  今天,金华援鄂医疗队终于平安归来,金华平安,武汉平安,祖国平安!

  今天,我们一起记住这个春天,记住这群为我们拼过命的逆行勇士,记住这群新时代最可爱的金华英雄!

  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铮铮硬骨绽花开,顶天立地迎彩霞……

责任编辑:郑剑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