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胜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党的十九大报告就对民生做了概括: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
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所谓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本质来说就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需要。
当前,浙江正在“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这一新定位为进一步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在切实做好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同时,精准落实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各项举措,筑牢民生之基,让百姓共享发展红利。
今年,浙江省在去年杭州、嘉兴、温州等地试点基础上,将“生活困难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6000户”列入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之一。在家中进行适老化改造,是每一个老人的梦想。截至去年年底,浙江省老年人口达1162万人,其中失能、部分失能老人超过80万。居家生活中适老化设计的缺乏,成为影响老年群体生活品质的痛点难点。而困难老人家庭要实现这一梦想,更是难上加难。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帮助困难老人家庭改善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浙江推出了这一利好消息,让老年群体充满期待。这样实打实的民生福祉,让普通百姓可观可感。
今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筑牢民生之基,要有民生兜底的强烈意识。今年初发生的疫情,对城乡居民基本生活造成极大干扰,我省迅速行动,通过开通“防疫热线”、打通“绿色通道”、组织“应急医疗”、提供“代购服务”等一系列个性化服务为百姓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民生工作千头万绪,筑牢民生之基,需要的是政策的灵活和服务的精准,只有真正将百姓当成自家人,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才能实现群众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实实在在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只有坚持从群众最关心的小事做起,才是最真诚、最质朴的民生情怀,才能以实实在在的成绩真正赢得群众发自内心的认可。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需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只有把握民生主线,力行实事,才能交出一张合格的“幸福成绩单”。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