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要闻

荷花池畔奔小康

2020-07-01 08:57:45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马晓芬

  近日,60岁的周志明从外地回到蒋堂镇开化村,沿着十亩荷花池看美景,步入古朴的街巷与村民聊天,幸福的笑容洋溢在脸上。他告诉记者,每逢节假日及周末,回家乡看看已经成为他的习惯。“村庄变美了,生活变好了,这就是咱百姓期待的小康生活。”

  撸起袖子焕新颜

  周志明是土生土长的开化村人,几十年来,见证了村庄的点滴变化。2000年初,该村是名副其实的贫穷落后村,村里硬件条件差,环境脏乱差,十亩荷茶池还是村民眼中的“臭水塘”,用周志明的话说“村民们的生活没有奔头”。

  2016年,开化村主动对标、找准定位,启动精品村建设。全村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时间节点、工作清单,全力推进生活污水、饮用水安全、道路优化、古建筑保护等建设进度。同时,村庄持续开展全域美整治工作,结合垃圾分类、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全面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对卫生死角、乱堆乱放进行大起底,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的开化村,亭台楼阁掩映在白墙黛瓦间,曲径通幽处荷花亭亭玉立,一步一风景,处处皆诗意,美丽乡村画卷尽情舒展。

  多措并举振经济

  一直以来,开化村建有一处砖瓦厂。早些年,村集体经济全靠这家砖瓦厂维系,村大支出多,入不敷出是常有的事。周志明回忆,2009年,当新一任村支书周建军上任时,村民们都带着疑问,“一穷二白”的开化村该怎么发展?

  为打消村民的顾虑,2009年,村里把砖瓦厂附近的一块50余亩的荒地做了平整,办起木材市场,建造了24幢标准加工厂房,安置了70余户木材加工企业,给村集体每年增加了130万元的收入。

  2016年,村综合楼建设完成,出租给超市及生鲜配送企业,进一步壮大了集体经济;同年,开化村木材市场改造提升工程开工,道路硬化、绿化等相继完成,一个硬件更完善的市场跃然而出。

  近年来,开化村积极拓宽集体收入,不断增加村民的幸福指数,2019年村集体收入达到333.21万元。

  采访中,周志明还欣喜地告诉记者一件事,“到今年11月,我满60周岁时也能领到每月100元的补贴了。”原来,开化村一直有为老人发补贴的传统,无论村集体经济多薄弱,历届村两委都保持着这个传统。“从每月5元、10元逐步增加,今年起,60周岁、80周岁以上老人分别可以领到100元、150元的补贴呢!”

  莲廉文化促干劲

  说到开化村,不得不提起莲廉文化。开化村是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后世迁居地,莲廉文化是流传千年的精粹。夏至时节,步入开化村,无论是十亩荷花池,还是千年古塘水阁塘,都有“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竞相绽放的景象。

  2018年,开化村莲廉文化馆落成,并开辟村内十亩农田打造莲花基地、注册“清涟莲子”品牌,打造莲廉文化。如今,该馆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婺城及周边的文人墨客、学者专家和普通百姓前来参观学习,成为研学游、乡村游的选择。

  在莲廉文化的影响下,开化村以党建延伸廉政,形成了一套思想“育”廉、保障“养”廉、承诺“促”廉的干部管理方法。得益于此,近年来开化村实现了工程承包村干部“零参与”,村级工程领域“零信访”,党员干部以“廉”促干,为村庄发展注入新动力。

  “现在我们村,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像周志明一样的开化村村民纷纷表示,全面奔小康的路上,我们的生活节节高。(记者马晓芬)

责任编辑:郑剑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举报电话:0579-82225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