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民生

笔耕不辍三十余载 扎根基层书写人生华章

2020-08-18 09:50:29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张红星

  一支笔,一手文稿,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坐在桌前不断的挥舞着笔杆,窗外火热的天气和喧嚣的氛围丝毫没有影响他的心境,幽深的双眼透露着赤诚和热烈,这是记者初次见到程明芝的场景。

  程明芝出生于1956年,曾任蒋堂镇文化站站长、婺城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等职务,从事基层群众文化工作长达30余年。程明芝对文学的痴迷,从少年时代就开始了,从一脸稚气到两鬓斑白也从未削弱他对文学的钟情与向往,历年来出版的文学作品及获得的奖杯、证书把书架挤得满满当当,默默的述说着他献身文艺创作三十余载的荣誉与成就。

  “大家都说退休生活会很无聊,但是对我来说时间真的不够用,每天都安排得满满的。”程明芝告诉记者,眼下蒋堂文化礼堂与下尹村文化礼堂因改造提升邀请他帮忙撰写修改宣传栏文史资料。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方面,程明芝可谓声名在外,2013年全省开启创建农村文化礼堂浪潮,在程明芝的参与策划下,蒋堂镇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评选中斩获八家一类文化礼堂,三家二类文化礼堂,两家三类文化礼堂的佳绩,开化村文化礼堂至今仍被选为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指导手册的示范案例。

  “农村文化礼堂有标准的建设要求,但是内容不能千篇一律,每个村必须要有特色,根据实际创建出自己的味道。”程明芝告诉记者,在文化礼堂建设之前,他会先去实地考察、深入了解村庄特色文化和历史内涵,制定一个包含特色定位、整体布局、具体内容的书面策划方案,蒋堂镇开化村的廉莲文化、沙畈移民村的移民文化、泽口村的婺剧文化、黄碧垄村的农耕文化,都是通过挖掘慢慢形成。由于工作出色,2016年程明芝退休后又被蒋堂镇文化站返聘3年,同时兼任婺城区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专家指导团成员,先后帮40多家文化礼堂整理撰写文史资料,凭借着退而不休的精神,在2019年获得了金华市最美老干部的殊荣。

  多年的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为程明芝深入农村、深入群众提供了便利条件,在工作之余创作了多部以农村群体为题材的戏剧小品,并与2015年整合出版了首部农村戏剧小品集《沃野风情》。“农村群众的热爱不单单只有广场舞,也有更高的精神文化追求,这部戏剧小品集是可以直接拿给老百姓去排练演出的,丰富农村群众的业余生活是我出版这部作品的初衷。”

  立足开化村特色文化和历史内涵,2018年程明芝又以中国廉洁文化奠基人周敦颐的清廉故事创作了一部廉政婺剧《爱莲说》,2019年6月,由金华市青年婺剧团排演的婺剧《爱莲说》在开化村文化礼堂顺利开演。随后,浙江婺剧团又相中该剧本,改编后在中国婺剧院正式公演。

  今年疫情期间,程明芝积极创作抗疫作品,先后创作出小说《特种武器》、《半瞎上路》、快板《雪中送炭》、诗歌《春来挡不住》。欣闻婺城白沙堰入围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申报后,创作长诗《白沙水最甜》,近期又应浙江山山家企业邀请筹备创作动画电影文学剧本《山山熊一家》,用文艺的方式助推婺城本土企业提升形象。

  “三十多年来我一直将工作重心放在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上,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去创作,相声、小品、戏剧、微电影等各种形式都尝试了,反而最热爱的小说写得少了,现在我要趁退休时间找回当初创作小说的激情。”程明芝告诉记者,他平时除了看书写作,最多的时间就是花在看电视剧,很多人看电视剧纯粹是打发时间,但他都是带着目的去看的,看编剧如何塑造人物,如何推进故事的发展,通过推敲细节去学习,不断提高自己。提起多年文艺创作的心得,程明芝感慨道:“创作需要深入生活去体会,写自己熟悉的,那才是最有生命力的东西。”(见习记者张红星)

责任编辑:郑剑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举报电话:0579-82225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