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关注

“生态农业+”大集锦 婺城乡创喜迎丰收年

2020-09-22 10:57:39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记者 张苑 文 田双双 摄

  秋雨沥沥,万顷丰收。9月20日,以“花满婺城幸福城十乡百村庆丰收”为主题的金华市庆祝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落下帷幕。婺城农民携丰收成果共赴节庆盛会,一手传承,一手创新,生态路上念过往、话小康、展新途。

  据悉,此次活动由金华市农业农村局、金华市婺城区人民政府主办,婺城区农业农村局、金华市畜牧农机发展中心、金华市城投集团、金华成泰农商银行、婺城区供销社、婺城区城投集团承办,浙江花满婺州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婺城区文化馆协办。现场开展了金华两头乌地理标志产品展示展销、消费扶贫月启动仪式、农产品(特色小吃)展示展销评比及直播销货、婺城区乡创行动成果及消薄成果展示、婺城区2020年农家乐厨艺大赛、婺城区名茶品鉴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圆圆的磨盘转又转,转入时空隧道,回到工业文明以前,农耕主宰着人们的生活。今年的豆子得了好收成,清水泡发,好下磨盘磨豆浆。活动现场,一排小磨盘一字摆开,大手牵小手,勤劳地一圈圈转出汩汩豆浆。在这个轻松一按键就能实现泡磨煮一条龙,喝到热豆浆的年月,这份特殊的农耕体验却如千年前一般,带给在场的大小朋友们以丰收的喜悦,不增不减。时光的车轮滚滚向前,在工业文明高度发达的当下,越来越多的人放慢匆匆的脚步,用心怀念,用心回味。米浆一层层覆上蒸笼屉,千层糕重新问候人们的舌尖;沙地里被重新种上番薯,农家土灶上香甜的味道从胃里暖进心里;口感爽滑的冷淘记录着盛夏的气息,在儿时的回忆里留下深深的印记……这些农耕时代的美好过往和初秋的雨一起落在了婺州古城,与婺城的丰收久别重逢。

  金华“两头乌”、公盛酱油、金婺坊酒……它们从婺州农耕文明的繁华中走来,于千千万万过客中脱颖而出。这些婺城人熟知的“老招牌”,在系列宣传片、形象玩偶等的烘托下尽展古韵新风华,得到金华市民的青睐。

  而这份鲜活的创新点点滴滴渗透在了这场丰收节的角角落落。近年来,在“两山”理论引导下,婺城区持续深入开展“乡创行动”。“六山一水三分田”,海拔高低各不同,婺城农业立足生态资源优势,走出了特色化发展之路。清凉的白沙溪水浇灌出了冷水茭白,成了琅琊高品质蔬菜的金名片;塔石山巅红豆杉树上爬满铁皮石斛,它们被加工成石斛干花、石斛饮片;莘畈高海拔山地上的野生黄精被有序采挖、复种,九蒸九晒,制成滋补佳品;安地好水养出丛丛金线莲、观音柴,粗加工后供应相关药厂;蒋堂富硒土地上种出宜糖米,无缝对接特殊人群的健康需求……这些立足生态优势创新培育的特色产业如颗颗璀璨的明珠落满婺城大地,在这个丰收节汇聚一堂,开起了“群英会”。

  基于产业基础,婺城区加快落地“7+X”乡创发展模式,延长垂直产业链,加深“农业+”产业融合,形成了农创、农旅等百花齐放农业经济发展格局。李晓带着他的新品菌菇和豌豆苗来到了丰收节的现场。10多年前,他放弃在永康的五金产业,来到婺城区白龙桥镇发展菌菇种植产业,仅海鲜菇日产10吨。目前,他还培育了豌豆苗等新品,郁郁葱葱似绿植,可赏玩,可食用。在加大力度做研发的同时,李晓正尝试与星级酒店、特色农家乐合作,以产品供应+品牌输出的形式,搭建自己的销售渠道网。10多年的时间让李晓完成了从传统制造业向生态经济产业的华丽转身,他有一个梦想,未来建成一个“蘑菇小镇”,以农业观光和特色餐饮体验,带动基地产品零售,走现代农业品牌化发展之路。这样的“生态梦”激励着越来越多的年轻力量投身婺城的大美乡村,“禾居文创”由一支大学生创业团队运营,在安地镇岩头村玩起了一阵“扎染热”,这些扎染制品来到丰收节,成了古城金秋的新时尚。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随着乡村经济发展配套的不断完善,乡村农旅也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丰收节现场,全区各家知名农家乐或清煮慢炖,或烈火烹油,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拉开了一场灶上比武擂台赛。一场PK赛比出了水平,也赛出了友谊,各参赛大厨互相品鉴,就农家乐产品开发等进行了热烈讨论。

  婺城乡创经济的协同式发展为地方品牌的孵化带来了强劲动力。将军台上一席茶,从北山举岩,聊到南山箬阳红,从茶罐里的普洱聊到新兴的白茶,婺城有茶,婺城有茶人,婺城有饮茶日,婺城更有浓浓的饮茶氛围,润泽着婺城的茶文化、茶品牌、茶经济。

责任编辑:施川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

相关阅读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