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关注

以绿色为基婺城区争当乡村治理排头兵

2020-10-13 09:03:30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马晓芬

  记者 马晓芬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从提出到现在已经15年了。这一历久弥新的理念,随着时代车轮滚滚向前,愈益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

  15年来,婺城区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转化为乡村治理的生动实践。以“花满婺城·幸福城”建设为目标,以农村环境“十佳村、十差村”评选为抓手,全域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提高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打造“崇德向善、乡风文明、和谐宜居、农民满意”的美丽乡村,用实践印证了绿水青山带给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红利。

  破立结合移民村变身桃源

  池塘跃鱼儿,凉亭话桑麻;绿道绕村郭,美景印眼帘。傍晚时分,在婺城区蒋堂镇沙畈村小公园,50岁的毛敏红与邻居一边唠家常,一边看风景,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今年4月、5月、7月,沙畈村均位列全区“十佳村”榜单,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范本。“如今环境好了,人心齐了,干事创业氛围也浓了。”朗朗的笑声从毛敏红的口中传出。

  对于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沙畈村党支部书记张志新深知其份量。

  不破不立,破而后立。2017年以前,沙畈村有80多家木材加工厂,曾经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也因此,村里到处是木屑,到处堆着木板,脏、乱、差的环境卫生一度让村民“喘不过气”。村民人心涣散,发展停滞不前。

  为打开乡村治理新局面,2017年,在婺城区、蒋堂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沙畈村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关停了所有木材加工厂。锯板、锯末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段段整洁的道路和随处可见的花草。

  实事上,这并不是沙畈村首次面临转型的阵痛。1993年,为了修建沙畈水库,沙畈乡沙畈村村民离开了祖祖辈辈居住的地方,整村移民至蒋堂镇,从零开始,规划村庄,艰苦创业。

  由于位于集镇所在地,沙畈村借小城镇建设之利,强美丽乡村建设之基,坚持群众治村“添”动力、整治美村“宜”人居、党建活村“牢”基础、机制管村“利”长远,立足移民特色,传承红色基因,大刀阔斧开展环境整治,扎实有序建设美丽乡村。

  截至目前,该村已累计投入1000多万元,建成办公楼、综合楼、事务中心楼、文化礼堂以及老年活动中心等基础设施,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在绿色发展理念指引下,沙畈村的第三产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村内宾馆酒店、商场超市、汽配货运、文化娱乐等行业生意兴隆,形成了繁华的商业一条街。如今的沙畈村,人均收入位居蒋堂镇的前列,形成了全村上下团结一心、全员参与、合力共建的良好格局。

  沙畈村成为全区推进乡村治理的缩影。近年来,婺城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美丽乡村大战略为引领,积极推进增强移民村“造血”功能和发展后劲,乡村治理迸发出无限活力。至今累计为各移民村、库区村基础设施投入近10350万元,建成25个美丽移民村。

  向绿而生山区村焕发新颜

  “垃圾分类已成村民习惯,收集工作自然高效了。”日前,婺城区竹马乡向李村的保洁员包阿仙一边到村民家上门收运垃圾,一边高兴地告诉记者,每天早上6点到8点半,短短两个半小时,村民的生活垃圾全收集到位了。

  垃圾分类是乡村治理的重要一环。“我们村从垃圾分类试行到垃圾分类样板,整整走了5年时间。”向李村党支部书记姜宝钗介绍,5年来,该村党员干部争做垃圾分类的先行者,以身作则,带动村民养成垃圾分类习惯,让村庄既有颜值又有内涵。

  去年,婺城区全面吹响了全域垃圾分类工作的号角。向李村又第一时间响应号召,开展“撤桶并点”工作宣传,施行百姓门前撤桶的新方法,家中的生活垃圾每天由保洁员上门定时收集投放,鼓励督促村民及外来租户在源头做好日常干、湿垃圾分类投放,确保垃圾分类的纯净度。

  今年初,向李村被认定为省高标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为乡村治理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

  往事悠悠。过去的向李村,是典型的偏僻村、留守村,“日子没奔头,票子没赚头”。但是,青山巍巍,绿水盈盈,这座生态富矿让姜宝钗坚信,只要走绿色发展之路,向李村就有生机。于是,一个以垃圾分类为突破口、以乡村旅游为主轴的发展思路,渐渐成型。

  “如今,得益于垃圾分类工作成效,我们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姜宝钗说,村里环境干净雅致,民风淳朴文明,曾经无人问津的果蔬采摘、戏水垂钓成为游客眼中的香饽饽。现在的向李村,春来采桃秋品桔,夏行绿道冬赏雪,一个新的网红打卡点呼之欲出。

  近年来,婺城区积极探索具有婺城特色的垃圾分类新路子,助推乡村治理上新台阶。二维码刷卡监督管理垃圾分类工作、建造垃圾资源化快速处理站、推行“妇女街长制”、严格落实党员联系户制度……各乡镇街道根据自身实际推出各项措施,提升垃圾分类实效,为乡村治理插上“翅膀”。

  今年以来,重点围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公厕管理及文明创建内容等,婺城区还每月对全区213个行政村(357个自然村)开展环境卫生检查,直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存在的难点和短板,激发乡村治理新动能。

  党建引领薄弱村炼成样板

  夕阳夕下,霞光映照着婺城区雅畈镇芳田村的党建一条街,把驻足观看党建文化的村民镀上了一层金色。55岁的徐向东也是其中一员,她说,多亏了浓厚的党建文化氛围,党员们个个发挥带头作用,村里发展日新月异,村民们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不远处,一条漂亮的法治文化巷吸引了无数村民散步、观赏。在这里,运用了雕刻、墙绘等各种制作方法,传播着名言、典故等各类法治小知识,让年久失修的墙面法治韵味十足。“这些宣传看得懂、接地气,老人与小孩都喜欢呢!”引得村民们纷纷点赞。

  “经过党建文化与法治文化的打造,芳田村走出了一条无中生有的乡村治理路径。”村党支部书记徐康献说。

  早些年,芳田村曾是“脏、乱、差”的典型代表。“当时,村里要环境没环境,要风景没风景,要资源没资源,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热情不高,村庄发展停滞不前。”徐康献介绍。

  婺城区行政村规模调整后,芳田与寿六、三村里合并为一个村。为推动新村发展,雅畈镇、芳田村两级共同努力,谋定了以党建引领撬动发展、以法治建设浓厚氛围的发展思路。

  思路既定,说干就干。芳田村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以全区“十佳村、十差村”评选为契机,因地制宜,把村庄主道空白墙变成党建、法治文化墙,将党史知识、党建制度、法律知识、特色文化传统融入村庄建设,开辟了党建文化和法治文化宣传新阵地。党建一条街、法治一条巷的建成,不仅美化了村庄人文环境,也使得广大党员群众在耳濡目染中增长知识、提振精神、凝聚合力,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在党建引领与法治建设推动下,芳田村党员群众齐心协力,把难点当亮点、把废墟当花园、把小溪当绿道,因地制宜打造一批休闲场所、景观绿化。办公大楼、休闲广场、景观长廊、文化礼堂、便民服务中心、室内外活动场所、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纷纷建成,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与此同时,美丽环境孕育出了美丽经济,秀美的芳田村吸引着无数游客慕名而来。尤其是每到草莓、桑葚成熟期间,瓜果飘香整个武义江畔,一波又一波市民前来体验采摘乐趣,芳田村游人如织。“‘采摘游’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生活更甜蜜了。”徐康献说。

  在芳田村,对村庄发展感触最深的还是村民。徐向东在集镇开了一家旅游公司,几年来见证了村庄变化带来的红利。“最明显的,就是旅游线路从往外走变成了向内流。”她高兴地告诉记者,每年到村里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村民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越来越多。

  采访的最后,她还向记者透露一件小事。去年,70多岁的村民徐风华通过她的旅游公司去外地玩,回来后直说,还是村里环境好!

  眼下,无数个像芳田一样的婺城美丽乡村,在探索绿色发展道路上,依然不停步,从美到强,不断拓宽转化通道,绘就出一幅幅乡村治理新画卷。

责任编辑:郑剑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