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金华新闻

  “圈”出美好新生活

婺城打造社区便民生活圈

2020-10-15 11:07:53  来源:  金华新闻网  作者: 孙武斌 通讯员 张红星 吴潮宏

  记者孙武斌、通讯员张红星/文、吴潮宏/摄

  人们常以社区15分钟便民生活圈来定义美好舒适生活的标准。居民生活是否便利,决定着一个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在婺城,随着美好生活幸福城的深入创建,居民的日常生活正在悄然发生改变:孩子上学的路更近了;路边停车更方便快捷了;想买菜,生鲜超市、综合菜场就在家门口;想散步,出门不远就有健身步道、休闲绿地……

  近年来,婺城区坚持搭建片区党建新平台,推进基层服务精细化,把解决民生实事作为打造“15分钟生活圈”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想居民之所想,大力推进医疗、健身、文化等便民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服务保障。走出家门,15分钟内,就可以满足日常生活所需,让居民生活的脚步在城市化进程中变得更从容优雅。

  便民服务需求圈

  居民“一键”满足七件事

  出门是公园,走几步是超市,小学、幼儿园都在家门口,各类沿街店铺满足日常吃穿住行……不出社区,日常所需走路几分钟全部能解决。丁樟芝是在婺城区城东街道青春小区住了16年的老住户,亲眼见证了青春路社区10多年来的巨变。他说:“老旧小区改造后,我们居住的环境越来越好,物业服务很周到,周边配套设施也很齐全,真是太方便了。”

  昨天,记者走进婺城区城东街道青春路社区,在朝阳街与青春路口的便民服务驿站里,家住石榴巷的居民陈平找到了维修师傅陈福昌帮忙修补轮胎。陈平说:“以前社区没有固定维修点,家里东西坏了不知道去哪里修,现在有了便民服务驿站,走路5分钟就到了,真是方便。”

  陈福昌告诉记者,如今,社区修建了多家便民服务驿站,自己所在社区的驿站是今年8月25日投入使用的。从早上7点半到晚上6点,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开锁、换锁芯、修雨伞、修自行车等各种维修服务,驿站还留有服务热线,可以随时打电话要求上门维修,服务驿站零距离服务群众。

  早上9点,家住青春小区的丁樟芝和徐丽娟夫妇刚买完菜,悠闲地行走在公园的绿荫小道上。每天早上7点半,徐丽娟步行5分钟把孙子送到青春小学后,都会来到家门口的青春公园,与“夕阳歌舞队”的伙伴们一起排练,老伴丁樟芝则在公园的健身区晨练,结束后两人便步行到生鲜超市购物。

  “先生您好,这是您的外卖”,到了饭点,社区的街头巷尾陆续出现外卖小哥忙碌的身影。家住青春路的陈先生一个人在家不想做饭,便在网上点了外卖,不到12点就吃上了午饭。陈先生说,平时除了点餐,他还会用手机点单购买药品、新鲜蔬菜等生活用品,20分钟以内准能送到,很是方便快捷。

  记者还留意到,府上街开了一家“手机点单免费送货”的生鲜配送站,配送小哥桑同同正在按单挑选菜品。他说:“配送站菜品丰富,海鲜、蔬果、鲜肉应有尽有,很多附近居民都会在这里下单,上午10点之前和下午3点之后是我们接单最忙的时候。”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种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社区服务项目逐渐兴起,从送餐到买菜,从家政到维修,为社区居民日常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家门口的文化圈

  城乡“文化大餐”欢乐多

  近年来,婺城区把构建“15分钟生活圈”作为社区公共资源配置和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如今,在群众居住密集的中心城区、乡村,环境整洁、设施齐全、活力多元的社区生活圈正变得越来越普及。社区15分钟便民生活圈,不仅串起了百姓的日常衣食住行,更“圈”出了居民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初秋的午后,凉风习习,73岁的游园街小区居民李胜华步行15分钟来到城东街道悦读吧,他准备在这里度过一下午的好时光。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李胜华通过自助借还机成功借到了心仪的书籍。

  城东街道悦读吧由婺城区图书馆与城东街道文化站联合建成,2018年7月面对社会大众开放,里面各类图书配备齐全,环境幽静整洁。今年5月,该悦读吧还配备了自助办证机、自助借还机等设施设备,实现自助管理模式,同时还有医药箱、手机充电站、免费无线网络等便民设施。

  城东街道文化站工作人员徐聪告诉记者,悦读吧是街道文化站为居民设立的一项功能室,除此之外还免费开放篮球场、乒乓球室、健身室、棋艺室、排练厅、培训室,为居民打造家门口的健身休闲好去处,并定期开展书法、声乐、舞蹈等各类公益培训,联合辖区内小学、幼儿园开展亲子活动,让街道居民在家门口尽享文化体育大餐。

  在乡村,文化圈也让美丽乡村焕发新活力。在婺城区乾西乡文化体育站,来自乾西乡的各个行政村的30多名文艺爱好者,在志愿者老师徐丽卿的指导下,第一次尝试抖空竹。培训成熟后,他们将回到各村,在家门口教村民练习抖空竹。这样既能发动百姓参与体育锻炼,又能孵化乾西乡“空竹龙”文艺队伍的最终成型,进而亮相舞台成为乾西特色。

  近几年来,婺城区通过文化志愿者服务团成员走进社区,走进乡村,指导基层群众文化队伍建立和文化活动开展,并从新的文艺队伍中培育出新的基层文艺骨干,这样的“造血模式”使婺城群众文化“百花齐放”,群众文化圈遍布城乡。

  目前,婺城区已成功培养优秀群众文化队伍18支,基层文化队伍329支,覆盖婺城区18个乡镇街道,380个行政村和社区。这些遍布城乡的文化志愿队,只要群众“点单”,婺城区就选派“文化大厨”,指导烹饪“文化大餐”,引领婺城百姓文化生活“奔小康”。

责任编辑:郑剑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举报电话:0579-82225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