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苑)近日,大幅的降温叩开了今年婺州古城的冬天,一曲大气磅礴的汉风歌舞《礼仪之邦》,一场红火热闹的汉婚礼俗,一队身着汉服的少男少女结伴在古城里穿街走巷……他们从衢州、丽水及古婺大地的四面八方赶来,脸上洋溢着满满的自信与骄傲,他们在以自己的方式庆祝“汉服节”。
据介绍,“汉服节”在每年的11月22日,由民间汉服圈约定俗成。这一天,街头巷尾身着汉服者互称“同袍”。当天,“同袍”们就在婺州古城举行了集体走秀活动,并延续到了上周末。
23岁的周涵清是一名资深汉服文化爱好者,圈内艺名“楼雪瑶”,在此次汉婚礼俗中扮演新娘身边的大丫鬟。自高一时爱上古风歌曲,她开始游历各大汉服文化论坛,“入坑”许久后,她开始带动身边的同学和朋友一起了解汉服。同时,她还学习了不少新技能,当起了簪娘(即制作适配汉服的发簪的女手工艺人)、妆娘(给他人化妆的女性),还自己动手做汉服。去年,她带上奶奶和爸爸一起穿上汉服,走进横店影视城,奶奶还成为了当时的焦点。
“汉服首先在形制上是美的,它每一处细节的设计都融入了华夏民族五千年的思想文化,穿上汉服就像是经历了一场仪式,要继承祖先的遗志,让我觉得很光荣,很自然地想要努力做一个善良、庄重、大气的人。汉服离开我们很多年,但是遗失的我们终将寻回,汉服文化复兴的背后是我们从未丢失的气。”“楼雪瑶”如是说。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她还在给孩子们上多民族服饰等课程中融入了汉服文化的内容,孩子们的反馈让她激动不已,“原本只是简单延伸讲解的内容,结果发现孩子们记得很清楚,中式和日式如何辨别,每个朝代汉服的不同特点,他们都记得很准确,让我很惊讶,也很感动。我想,汉服和汉文化一样,是融入在炎黄子孙骨血里永续传承的东西。”
泱泱华夏五千年,自周礼滥觞,自古为礼仪之邦。融合历朝历代文化的碰撞、思想的变化和各阶层生活习性的变迁,中国汉族民服饰也依其礼俗和流行美学出现了丰富的变式。
自近代以来,西方文化强势流入中国,中国人也开始西装革履。辗转数百年,伴随“文化兴邦”战略的循序实施,传统文化陆续回归,汉服文化也从小众渐渐流行开来,尤其在95后、00后的年轻群体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据了解,目前,仅金华地区就有汉服文化爱好者800多人,并组织建立了微信群、QQ群,还组建了汉服社团。每逢周末,他们相约古城走秀,取景留影,还会模仿《红楼梦》等经典作品的部分片段进行排演,录制微视频,同时组织雅集,击鼓传花,作诗谱曲,随兴而往,尽兴而归。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