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金璐
2020年的春天,注定会被历史铭记。一场骤然袭来的大疫,以刻骨铭心的方式,植入人们的记忆深处。
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关键时刻,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勠力同心抗击疫情,生动诠释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科学决策指挥有力
如今,金华的街上车水马龙,忙碌而有序。难以想象,就在今年春天,突如其来的疫情,让金华按下了“暂停键”。
大考当前,我省在全国率先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我市迅速行动起来,科学决策、精密部署,外控输入、内减流动,誓要遏制住疫情蔓延势头。
我市正月初一就在机场、铁路客运站、高速出入口、进金国省道等关口设卡检查。根据我市外来人口较多、交通比较发达的实际,全面实施人员“受控进出”。特别是企业复工后,着重抓好新入金人员严格管控。对有疫情重点地区活动轨迹人员,明确部门责任、观察期限、隔离地点、管控措施、后续处置等,实行风险动态清零,形成管控闭环。
率先在全省采取“三图三表”“两单两书两信”等清单化管理方式,确保信息精准全面、不留死角盲区,严格把好外来人员受控进入关、外来人员隔离观察关、出租房管理关、集聚性活动关。
针对确诊和疑似病例,梳理出11条传播链,落实专班式管理,全面开展溯源排查,确保精准断链控面。对义乌、东阳、浦江等疫情相对较重的县市,果断采取暂时性的“封城”措施,有效防止疫情扩散。
落实“一次都不用跑”要求,在全省率先推行入金人员“健康码”绿色通道服务,给所有来金、返金人员设立专用二维码,通过扫码实现快速通关,并实现对新入金人员精准管理。
3月10日下午,我市最后一名新冠肺炎患者从浙大一院出院。至此,我市确诊患者全部治愈出院,实现“清零”。
此后,人民生产生活按下“重启键”。在“大数据+网格化”校园精密智控的保障下,安静了许久的校园又重新响起“上课”“起立”“老师好”的声音;电影院、图书馆、博物馆重新有了人气;古道游、民宿游、赏花游也重新有了熙熙攘攘的人流……
白衣执甲逆行出征
每一场特殊战斗,都需要一批特殊战士;每一次生死搏斗,都会涌现一批英雄。
时间又一次回到那些惊心动魄的日日夜夜——
1月22日,我市首例新冠肺炎患者确诊。
下午1时30分,市中心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王赛斌接到医院指令:医院发热门诊留观病房里的一名患者已经确诊新冠肺炎!作为事先确定好的第一梯队成员,他二话不说,当晚就进了隔离病区。同一天,东阳市人民医院感染科医生卢斌接到医院通知,一名疑似感染者因发热驾车来院就诊,院方决定让其直接前往负压病房,急需一名医生和一名护士。卢斌告诉自己:“我是党员,也是科室年资最高的男医生,我不上谁上!”1月25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护士陈也退掉回湖北老家的车票,准备进隔离病房。母亲在电话里问她:“能不能不去?”她回答:“不行,如果没人去,灾难什么时候能结束?”……若有战,召必至。紧急组建的一线医护梯队的微信群里,叮叮叮的声响络绎不绝,“请战书”在不断“接龙”。据统计,我市进入隔离病房救治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医护人员超过300名,另有1000多名医护人员在发热门诊执行预检分诊,3780名社区医生负责4576个居家医学观察小组。
犹如钢铁战士,白衣战士站在了病毒面前,不畏,不退!
终于,确诊病例全部治愈出院、医护人员零感染!
这个奇迹的背后,是我市卫健系统统筹集中资源,提高救治成效的努力。他们第一时间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全员取消休假,迅速投入抗击疫情一线,坚决遏制疫情扩散蔓延。
我市还累计选派4批次107名医务人员驰援武汉,他们怀着必胜的信念,全力以赴救治患者,在湖北战场上贡献金华力量。
人民至上万众一心
这场战斗,除了胜利,别无选择;没有退路,必须打赢!
“您好,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请配合接受检查。”今年2月,金东公安分局曹宅派出所民警吴晏对经过辖区的车辆、人员逐一核对检查。8.2公里外,他的父亲——赤松卫生院院长吴俊安正带着医疗团队在高速出口检测体温。而他母亲——市人民医院转诊办副主任叶晓艳也在一线坚守岗位。这个由警察和医生组成的三口之家,各自在抗击疫情一线忙碌,他们在抗击疫情中用最美“逆行”书写着责任和担当。
“现在口罩急缺,口罩厂需要包装工,我们义不容辞顶上!”1月底,金华美鑫防护用品有限公司自动化生产线车间里,来了一群党员志愿者。美鑫是我省最大的专业防护类口罩生产企业,日均生产口罩4万~5万只。由于企业绝大部分一线工人都已返乡过年,包装工作缺少人手,在向共青团金东区委求助后,短短1小时,就有100多名志愿者报名,其中许多人是党员。
疫情期间,婺城区新狮街道高村有了个“三任村支书一颗初心连到底”的佳话。原村支部书记——90岁的高善周和73岁的吴祝操主动请缨到村口卡点执勤,现任村支部书记高建豪更是披星戴月奔波在防疫一线。
以联防联控联动人心、联结四方,在困难面前凝聚起磅礴之力。我市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全市36.5万名党员干部放弃春节假期,奋战在一线,切实做到“疫情在哪里、困难在哪里,党员就战斗在哪里”。
我市发挥“基层党建+社会治理”功能,全面开展“扫楼清房”行动。严格执行好“网格化”管控机制,发动全社会力量守“小门”、打“巷战”,打造“精密型智控”的最小防控单元,把每一个楼道、每一户家庭、每一家企业都纳入到网格内,定出网格长,建立微信群,明确工作规范,按照“一日一报、日清日结、一个不漏”要求,开展拉网式、地毯式滚动排查,每天了解外来人口情况,实现外来人口大清底。组织村(社)党员干部群众逐村逐小区、逐楼逐户实施地毯式排摸,确保应查尽查、不漏一人、存量清零。
我市首创红橙黄蓝“四色预警”机制,对发现的重点人员在最短时间内采取“一对一”“多对一”稳控,严格落实“集中硬隔离+居家隔离硬管控”措施。
复工复产有序有效
在金华银保监分局的指导下,金华市银行业协会走进金华雅帅科技园,开展金融支持复工复产惠企政策再宣传活动,以面对面座谈的形式为园区内小微企业主宣讲惠企政策及金融知识,助力企业健康发展。
坚持疫情防控优先原则,统筹抓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是金华深刻学习领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后定下的工作主线,特别是围绕稳企业、增动能、补短板、保平安,金华对复工复产工作早谋划、早准备,为尽快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恢复生产做好总体安排。
疫情发生以来,市经信局工作人员一直在“跑”。一边是为加快医疗防护物资的生产,协调解决各种难题;一边是为更多工业企业恢复生产进行排摸与准备。在科学研判疫情防控形势后,金华根据“风险受控、有序推进”“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一企一策、属地确认”等原则,出台了安全复工、有序复工的制度安排,举措制定得更细,责任进一步压实。以“三服务”活动为推进企业复工复产的总抓手,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战”,在确保疫情绝对安全的前提下,稳步有力推进企业复工复产。
1月27日,省政府发布延迟企业复工通知后,我市第一时间成立市县两级复工复产工作专班,制定实施领导联系企业开复工“三服务”机制,市县两级领导包干指导服务全市规上(限上)企业和小升规企业,其他企业由各级领导干部包干联系。
细化复工方案。第一阶段,我市按照“重点出口企业、上市企业、重点制造企业、亩均效益评价AB类企业、规上企业、高成长企业”优先的原则,分业、分类、分人设立企业复工“白名单”,制定企业复工疫情防控工作导则。义乌通过政府买单方式,设置4万间隔离用房。东阳对1600余名“横漂”发放补助80余万元,并吸纳“横漂”到当地企业就业。针对企业面广量大、复工审批慢的实际,在全省率先提出负面清单管理机制,制定出台不宜急着复工的“负面清单”,清单外的企业可以全面复工,鼓励企业加快复工复产。同时,谋划开展“十县连廿县”劳务对接活动,增强赴外招工力度,应对用工荒。通过大数据分析筛选出在金务工人数超1万的省外县市,从中筛查出云南镇雄、罗平,湖南花垣等20个疫情“绿色”低风险劳务输出县市,由下辖10个县(市、区)分别对口包干,通过专列、专车等闭环方式,把工人安全接回来。
疫情尚未平息,大考仍在继续,但我们能够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向世界和时代宣示——
秉持在战“疫”中锻造的信念,积淀在斗争中淬炼的启示,我们必将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书写中华民族复兴伟业新的辉煌。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