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关注

  探路新旅游刷新村经济

大乡游注入乡村振兴新动能

2021-01-05 09:39:47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张苑 徐乐

  记者张苑文 、见习记者徐乐摄

  婺城是一处仙山秀水之地,物华天宝之城。这片丰饶的土地上有着看不完的四季美景,品不尽的美食佳酿,听不完的坊间动人传说,读不尽的人间百态。“十三五”期间,婺城区以“双城”战略为抓手,围绕乡村振兴,开展“乡创”行动,立足生态发展理论,多维度探索康旅、文旅、体旅及研学游融合,实现乡村经济大发展。“十三五”尘埃未洗,“十四五”策马扬鞭,我们回眸“十三五”,奋进“十四五”,踏上崭新的征程,高歌猛进,踏浪而行。

  康养振兴白沙村游经济

  半年前,初逾天命的陈爱娥从岗位上退休,回到位于白沙溪畔的老家新昌桥村,守着一处十几平米的小房子,张罗起了一家饺子馆。街坊邻里自家地里种的蔬菜,现擀的皮,现炒现拌的馅儿,现下的饺子,口口都是家的味道。“夏天来游泳戏水,秋冬季来徒步钓鱼,来村里玩儿的人越来越多,饺子店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好的时候一天能卖一百多碗。”陈爱娥说。新昌桥的旅游指引周边百姓在家门口踏上了致富路。

  每当落日在古婺白沙溪畔洒下一抹灿烂的余晖。奔忙了一天的人们终于放下手头的工作,三五相邀,寻那惬意处休憩。渐渐地,溪畔一片与天姆山隔水相望的沙滩上,聚拢来一波又一波的人潮。人们在在沙滩上漫步,在廊桥上闲话家常,在观景台上吹风看景。夜幕悄然降临,小广场上明亮的灯带将四周照得仿若白昼,炭烤牛蛙、美味溪鱼、各色小吃纷纷上线,食物迷人的香气催得人垂涎欲滴,欣欣然觅食去。见客涌来,张罗小摊生意的乡民们心上激动,吆喝声更响亮了几分……这是发生在位于白沙溪下游的白龙桥镇新昌桥村的场景。借助“7+X”婺城乡创模式,新昌桥依靠多方协力,由一个落寞古村迅速“蝶变”为一片滨水乐园,既留住了“绿水青山”,也为赚到“金山银山”按下了快捷键。

  十年前,新昌桥村如多数落寞古村一样,坑洼的村中小道两旁,错落着爬满岁月斑驳的民居。穿村而过的沟渠散发着臭气,溪边是一个集中垃圾场。越来越多的人离开村庄,去远方寻找梦想。“五水共治”、“美丽乡村建设”、“乡创行动”……系列重大举措如滚滚春雷呼唤着古村的春天,似春风化雨浸润了古村旧貌换新颜。

  “五水共治”后,清水流回了村庄,溪畔建起了廊桥,村妇挎着大水盆走进了生态洗衣房。今年,婺城区政府主导,启动“南山漫道”美丽乡村精品线建设。项目引入国有企业婺城区城投集团开展建设,范围涉及新昌桥村、卢家村、长山二村、石道畈村及望山新村,新昌桥主入口成为重要打造节点。白沙溪畔草木茂密,一行绿道沿溪而走,村口创意标识、乡愁记忆馆前三十六堰图、古桥下灯光喷泉秀……俨然移步换景,美不胜收。

  紧跟着,“南山漫道”文旅经济运营随之启动。婺城区在新昌桥村进一步探索“7+X”模式,由村集体与婺城区城投集团合资成立婺城区昌桥文旅发展有限公司,主导新昌桥文旅经济运营,接纳村民入股分红。在运营早期,充分发挥党员带头作用,部分党员率先投放烧烤、冷饮、大排档等夜经济主流业态,配合滨水景观留住客源,拉动消费,其余党员在营业过程中做好安全、秩序、卫生等维护和服务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孵化,新昌桥村夜经济日引流稳定在千人左右,仅炭烤牛蛙单品日创收近4000元,大排档因客流爆满已实行预约制。

  体旅盘活高山生态经济

  在位于婺城西南偏远山区的莘畈乡,一条汤莘公路直抵山乡,两行银杏夹道,两侧草木丰盈。一条莘畈溪滔滔而下,娟秀而隽永。连续多年的“万人毅行”活动让山水莘畈成为众人心中的“体旅圣地”。在此基础上,莘畈乡试水体旅经济,盘活山水生态资源及周边配套,同步带动山乡百姓实现本地就业。莘畈乡已培育有省金宿“山水间”、“润合欣畈”及周边散户民宿等多层次共8家民宿350多个床位,发展5家农家乐共800多个餐位,配套有游乐场、游泳池、泛舟湖、文体活动中心等设施,引进了“润合欣畈”等旅游地接机构,与正大、康泰等多家旅行社建立了合作关系,带动农民增收50余万元。

  “十三五”期间,莘畈乡以体育产业为驱动力,以自然山水为价值核心,整合体旅品牌力,精准定位生态体旅市场蓝海,并引入专业企业进行运营,实现专业先导,行业带动。

  今年4月,莘畈乡引进“润合欣畈”体育产业发展公司。“润合欣畈”立足生态体育产业发展整体规划,同步配备了民宿、体育馆、会议室、团餐厅,设置了相关水域活动区,架构相对完整的空间框架,同步整合附近农户蔬菜基地、农家乐、民宿等作为补充配置。

  2020年7月,“润合欣畈”在莘畈乡大立元村落地两栋民宿,均由独栋民居改造而成,喜迎“开门红”。

  莘畈乡引导“润合欣畈”对标三星级酒店专业化运作,由此为周边民宿树立标杆进而发展可能的合作载体,同步为下一步发展高端民宿蓄客导流。目前,莘畈乡已搭建乡村民宿多层级互补性发展体系。

  研学孵化古村诗画经济

  走进婺城区岩头村,沿着旧石板铺就的主路向前,只见清澈的梅溪环村而过,徐徐转动的水车、农家庭院里探出头来的一簇新绽的茶花、布局精细的生态洗衣房……掩映着一座座婺派仿古民居,一个个亭台楼阁,让人不觉陷入了岁月静好的心流,怀想起千年以前流淌在这青山碧水、粉墙黛瓦间的诗情岁月。

  十多年前,岩头村是秀丽梅溪畔的贫困村。村中青壮年纷纷外出讨生活。随着婺城区乡村文化振兴的循序推进,岩头村整治村庄环境,建设以文化礼堂为核心的文化阵地。

  此后,婺城区以岩头村文化礼堂为核心,打造“诗画岩头”,统筹资源,发挥多渠道多方面力量。“以堂养堂”吸引社会资源。出台优惠措施,吸引文化企业进驻,将文化礼堂部分场馆交由专业公司托管,产生的收益反哺文化礼堂。目前,岩头村文化礼堂吸纳禾居文创入驻,通过丰富“十岁成长礼”,提供扎染、造纸、刺绣、制琴等体验服务,文化礼堂年收益额达到200万,吸引游客1万多人次。

  另外,婺城区“借智借力”吸纳高校资源。与浙师大、金职院等高校合作,将文化礼堂作为高校实践点,由大学生负责挖掘村落文化,策划文艺活动,组织文化走亲,以解决文化礼堂缺钱、缺人的难题,弥补基层一线文化力量薄弱的短板。目前,全区已有2400多名大学生来文化礼堂开展实践活动。

  今年以来,婺城区以农村文化礼堂为乡村文化振兴的真谛和抓手,着力推进农村文化礼堂活跃力、生命力、持续力建设,推动文化礼堂规范化管理、常态化使用、可持续发展。

  文旅赋能北山书香经济

  近几年间,金华北山鹿女湖畔的鹿田书院里,相较往年又热闹了几分。自吕祖谦、陈亮、唐仲友到“北山四先生”,鹿田书院作为婺学传承的重要文化符号,在婺文化发展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如今,源远流长的婺文化借力文创,搭乘文旅快车,以镇尺、书签、茶壶、小摆件等为载体,向小学子们传来频频问候。

  鹿田书院始建于宋代,于清末时大修,于千年间承载了婺学名师讲学、礼祭、藏书等功能。1991年,鹿田书院被发现,评定为省文保单位。2018年,鹿田书院再度重修问世,保留其两进格局,陈列有婺学名家传承谱系、金华历代文武状元榜等相关史料,设有学堂、琴房、藏书阁等功能空间。自重修问世以来,书院内开展了幼学开笔礼、企业团建等中国传统文化主题活动。婺州大地上源远流长的婺学文化,北山鹿田书院世代传承的治学精神,被越来越多的金华人所熟知。灵动却庄重的编钟声响起,鸿儒讲学、大笔挥毫的场景重新出现在鹿田书院。

  除了鹿田书院,在金华北山,黄大仙祖宫默默讲述着叱石成羊的千古传说,吸引金华及周边的游客纷至沓来,感受道家文化的深厚底蕴。重修的智者寺敲响了晨钟暮鼓,流淌出千年不绝的梵音。儒释道三足鼎立的文化繁荣以崭新的姿态驱动着金华的文化经济。

  “十三五”期间,婺城区大力推动北山文化产业发展。金华山旅游发展总公司成立了金华仙山文化产业公司。负责人邢小平介绍,公司将致力于打造金华山研学游品牌,引流学校及培训机构客源,落地2—5日游项目,并以此为突破口,配套硬件设施,发展特色民宿、主题餐饮、影视文化、文创经济等周边文化经济。目前,公司已对接研学机构,开发涵盖双龙电站、金华的两个岩洞、鹿田书院等文化旅游IP在内的研学课程,其中,鹿田书院成为第一阶段的突破口。除了婺学主题研学游,书院还承载了文创产品展销、文化推广等功能,暑期古琴班即将开班,袅袅琴音将呼唤鹿田古韵绕梁归来。

责任编辑:郑剑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举报电话:0579-82225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