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蔡君楠)“外婆,我还记得上次来,你给我做的红糖麻糍、油豆腐,真的很好吃,下次我来,你可以给我做么?”……日前,在塔石乡塔石村文化礼堂内,82岁的村民张正球和他的妻子林梳蝶,正通过微信和远在他乡的女儿张竹仙一家视频通话,在家长里短的问候声中,互诉思念之情。
“老头子,帮我看看我头发乱不乱。”在开始视频连线之前,林梳蝶内心充满了忐忑和期待,特意仔细梳理了头发,生怕出现一点不妥当。张正球和妻子林梳蝶结婚已有59年,并育有一子两女。如今,老两口独自生活在山村,因为不会使用手机,和在外地的女儿已有近2年未见面。眼看着春节来临,村里家家户户都挂灯笼、贴春联、做美食,老两口心里难免有些落寞。当听说在村文化礼堂可以和远在他乡的亲人进行视频连线时,张正球第一个就报名了。
当天一大早,张正球就在文化礼堂门口等待活动开始。活动一开始,他便急忙从大衣口袋里拿出了一本不知被翻了多少次的自制电话本,塞到工作人员的手里,里面记录着大女儿张竹仙的电话。经过工作人员的沟通,张正球老两口终于和大女儿一家在“云端”相聚。长久未见面的一家人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并约定在疫情防控形势好转时团聚。“真的很感谢区委、区政府,外公不会用智能手机,我们一年也见不到几次面,希望这样的活动可以一直持续下去,让我们可以多‘见见面’。”孙女朱美红说道。
如此温情的一幕,同样发生在莘畈乡祝村文化礼堂内。“爷爷奶奶,祝你们新年快乐、身体健康!”听到视频那端传来孙子和孙女的祝福,76岁的祝村村民王庭绿和他的妻子柯丽兰不禁落下了激动的泪水。据悉,王庭绿的子女均已成家,并在外地工作生活。去年,远在山东的儿子王利民一家因为疫情的原因,未能回家过年。本想着今年可以带着一家人回乡与父母团聚,又因为疫情防控的需要,选择就地过年。因为两位老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也没有办法进行线上视频,平时沟通只能通过电话。这次,在大家的帮助下,老两口终于在视频里见到了儿子的一家,解了思念之苦……
“为充分响应‘就地过年’号召,我们在文化礼堂布置视频连线设备,帮助有需要的人在线上团聚。”区委宣传部工作人员章锐奇介绍。连日来,婺城区在全区范围内排查了留婺过年的外地人员和子女在外过年的山区“留守老人”,并积极组织了“云团聚心团圆”活动,充分利用各村文化礼堂的资源,帮助他们和远在他乡的亲人在网上“面对面”团聚。据悉,婺城区在山区乡镇的137个农村文化礼堂内构建了线上“面对面”通道,实现了山区乡镇全覆盖。
近年来,婺城区按照“上水平、高质量、全覆盖”的建设目标,按照“一村一品牌”“一堂一特色”的建设标准,全区建成农村文化礼堂204家,177个规模以上行政村已实现文化礼堂全覆盖,农村文化礼堂已成为农村群众的“精神家园”。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