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要闻

江南邹鲁 仙境婺城

2021-03-04 08:39:16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一带金华山,是怎样的风光,让诗仙李白都为之神往?又因为怎样的传奇,让这里成为万人迷的仙山?一脉金华江滔滔西去,性格卓异的江水,如何哺育了影响深远的婺学?吕祖谦又在婺学发展的长河当中作出过怎样的贡献?

  2月28日,浙江新闻频道文化浙江大讲堂播出《钱塘江诗路:江南邹鲁仙境婺城》,向广大观众展示了诗意婺城的仙山胜水、名胜古迹。

  在婺城水是诗路

  滔滔的江水向西流,在婺城的燕尾洲,义乌江与南来的武义江汇合后成了婺江,一路向西,沿途接纳乾溪、白沙溪等溪流后汇入兰江,再奔向钱塘江。婺城地处四省通衢的浙中盆地,自古以来“拥一郡之形胜,为两浙之要区”,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让这里成了历代诗人词家探访江南的必经之路。

  李清照到金华避乱,留下一首《题八咏楼》,“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简简单单14个字,道清婺城这座千古名城的浩浩荡荡。

  一脉婺江,两岸文明,缤呈多彩,源远流长。

  在婺城,山是仙山

  金华城北有金华山,金华山雄踞浙中大地,自然风光秀美奇绝。金华山古称常山或长山,明万历《金华府志》收录的宋朝诗人王野《始得山桥隐居记》记载:“金华山峙州城之北,横亘百余里,博厚崷萃,屹若屏障,所谓长山者是也。山之可游者,左赤松,右智者,三洞居其西北。洞之胜闻于天下,而赤松、智者亦以仙佛著名久矣。”

  一座山被称作仙山,必定美得不可方物。在这里,山间的白云皆为仙人吐纳,山间的白石是仙人牧过的白羊。满山都是奇绝的溶洞,神秀的双龙在洞口迎接四海宾朋,卧舟可以进入龙宫。隐藏着太多宝藏的仙山,自古就是仙家的道场,佛子的兰若,儒生的书院,隐者的草堂。

  金华的山形水貌为“金衢如盆,山若蟠龙,双溪汇聚,双龙来朝”,暗合“天乾地坤,龙蟠龙聚”,在统一华夏后,黄帝为“鼎定南国”,首选的铸鼎地便为金华山。

  自黄帝南巡金华山开铸鼎炼丹先河以来,道学家、医学家、神仙家接踵而至,如赤松子、黄初平等众多仙道人物,都在金华山留下了采药、炼丹、修道的传说和踪迹。也正是因为这些传说,让世代文人墨客,都要到这里来寻仙。

  这一片山脉,引得无数诗人心驰神往,文天祥说,“牵引驾车如卫玠,叱教起石羡初平。”苏轼也道,“止者自止行者行,先生超然坐其旁。挟策读书羊不亡,化而为石起复僵。”

  金华山有多仙,孩子们一定是知道的,因为叶圣陶的一篇《记金华的双龙洞》:“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

  宋代学者方凤在《金华洞天记》记载:“伛偻踏水入内洞,有形蜿蜒,头角须尾,凡二,屈蟠隐见,爪尖皆白,石如玉,所谓双龙也。”双龙洞是大自然的恩赐,得诗人的盛宠。宋代叶芳写到,“一水穿开岩底石,片槎引入洞中天。”明朝屠隆也说, “千尺横梁压水低,轻舠仰卧入回溪。”徐霞客在其《浙游日记》中也说:“外洞,轩旷宏爽,如广厦高穹。”

  双龙洞旁,还有一个冰壶洞,洞内有一瀑布自暗河飞泻而出,声若巨雷轰鸣,其势壮观无比,金履祥写道:“洞外烟云肤寸合,洞中冰雪百寻飞。壶中日月凭谁记,水自飞淙云自归。”

  金华山风光无限,有仙的传说,有水的灵动,有诗的沉淀。

  在婺城,城是诗城

  南宋迁都临安,金华成了陪都,一时名士云集,开创了以吕祖谦为代表的金华学派。吕祖谦出身于“东莱吕氏”,门荫入仕,起家将仕郎。他主张明理躬行,学以致用,反对空谈心性,开“浙东学派”之先声。他所创立的“婺学”,是当时最具影响的学派,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与朱熹、张栻齐名,并称“东南三贤”。

  吕祖谦与其胞弟吕祖俭创办“丽泽书斋”,后得宋理宗御赐牌匾“丽泽书院”。关于丽泽这个名字的来由有这么一说。“丽泽”之名取于《周易》“兑封”象义:“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丽泽”意为两泽相连,其水交流犹如君子朋友通过讲会而交流知识、学说。相传朱熹曾来信建议命名为“尊贤堂”,吕祖谦去信婉言谢绝,他以《易经》聚朋论道的典故,定名为“丽泽堂”。吕祖谦开创的丽泽书院是金华学派的发祥地,促进了南宋两浙学术文化的繁荣,天下称婺州为“小邹鲁”。

  而后,婺学由北山四先生传承。北山就是金华山,北山四先生,即何基、王柏、金履祥和许谦。何基师承朱熹学生王干,又受吕祖谦一脉婺学的影响,婺学在从他们开始源远流长,学术思想经久不息。南宋时期,定都临安,金华作为陪都,成了全国求取功名的士子一定要去的地方,一方面为了进一步学习,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在这里寻找更为正统的文脉。

  现在,丽泽书院已经看不到它的遗迹,但是在金华山上,还存有一座鹿田书院,书院内供奉金华自宋朝至清朝的婺学代表人物“七贤”,以及让婺学一直传承下去的北山四先生。

  在鹿田书院,向南可俯瞰金华城全貌。站在这里放眼望去,一脉清流潺潺流淌,一江春水滔滔而来,这里有灵动的水,这里有美好的传说,这里是江南的邹鲁,这里是万千诗人钟爱的世外桃源,有多少绝妙的诗篇,就有多少传世的风华。

  (转自浙江新闻)

责任编辑:郑剑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举报电话:0579-82225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