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关注

人勤春来早

2021-03-09 09:03:39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丰懿超 蔡君楠 彭丽莎 实习生 童欣婕

  记 者 丰懿超、蔡君楠、 彭丽莎、实习生童欣婕

  摄 影 黄诗媛、徐乐

  今年春天来得比往年更早一些,眼下,农民伯伯们抢抓农时采茶种菜,结束寒假生活的孩子们争相采购学习装备,书香四溢的文化礼堂也吸引着群众纷纷前来阅读“充电”,人勤春来早,婺城各地一派忙碌奋进的新年新气象。

  箬阳早春采茶忙

  早春,箬阳乡第一批早茶迎来了采摘季。在绵绵春雨中,漫山遍野的茶树青翠欲滴,一枚枚新芽嫩绿芳香,微风吹来,韵味悠长。

  这些生长在海拔700米山上的茶叶,终日云雾缭绕,是名副其实的“高山云雾茶”,一年只采摘一季,十分珍贵。可以说,“一杯清香四溢茶”是几代箬阳人的诗与远方。在南坑村茶山上,采茶女工们腰挎竹篓、身披雨衣穿梭其中,手指熟练地在绿叶间上下舞动,将一片片嫩绿的茶芽送入茶篓。茶园里,她们的身影宛如跃动的音符,谱写春天里的美好乐章。

  “采茶是个技术活,不能用力掐,需要轻捻茶芽,轻轻拔起,才不会伤到茶叶,这样泡出来的茶才更香。”今年59岁的郑凤妹是南坑村一名村民,有着四十多年采茶经验,因为长年累月地采摘,她的手指上都长满了老茧。“快的时候,一天就能采下四五斤。”即便说着话,她也没有停下手里的工作,新鲜采摘的嫩芽很快就铺满了茶篓。

  南坑村像郑凤妹这样的茶农不在少数,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有几亩茶园,每到采摘时节,她们都会约上远亲近邻一同采摘,种茶采茶周而复始,岁岁年年。“每年我们都会花上两三个月采茶,采摘下来的茶叶会有茶厂来收购,算下来至少能增收七八千元。”村民余秀凤说,茶园伴着她长大、成家、生子,见证着她的青春芳华,也为她描绘了美好未来。

  在连绵起伏的茶园里,一道道红色的身影也经常出现其中,他们是“山里人红盟”的成员。据了解,今年有不少村民响应国家号召,留在外地过年,村里茶农劳动力不足,所以箬阳乡里的党员干部和志愿者前来帮助茶农一同采摘。

  “原本我还在担心缺人手,会错过春季茶叶的采摘,结果乡里一下子来了四五十位志愿者,一下子就把活干完了。”眼瞅着茶园里的茶叶被一筐筐采摘下来,茶农们笑容满面。

  近年来,箬阳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茶叶经济得到了稳步发展。去年九月,高山茶品牌“箬阳龙珍”顺利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有力提升了婺城特色农产品的竞争力。去年,乡党员干部多次组织茶农前往市区苗木城和古子城宣传销售茶叶,日均营业额达万余元,不仅解决了疫情期间茶叶滞销的问题,也让市区居民近距离感受到了箬阳特色高山茶的魅力。此外,乡党委政府搭乘“网红经济”“直播经济”顺风车,组织全乡50余名村民参加了网络带货直播培训,不断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助力创业创新发展。

  “今年四月,我们将继续举办茶文化旅游节,开展采茶制茶比赛、品茶大会等系列主题活动,不断推动茶旅融合,带动乡村振兴。”箬阳乡乡长罗丹介绍,下一步,箬阳乡将通过整合资源、打造品牌、建设高标准茶园,把茶文化进一步融入茶产业发展,将茶、旅、文、养有机结合,使箬阳茶叶全面升级,为“五大名城”建设贡献箬阳力量。

  长山蔬菜产销旺

  远在另一头的婺城区长山乡盛珂家庭农场里,鲜嫩的马兰头、翠绿的番薯叶、茂盛的青菜……各种新鲜的蔬菜,也让大棚里一片生机盎然。

  “最近两个月,大棚里的蔬菜长势较好,原来亩产4千多斤的马兰头,今年能多产10%左右。”盛珂家庭农场老板盛福建介绍。据了解,每年的二三月份是马兰头生长旺季,现在蔬菜大棚里的马兰头长势喜人,正是采收的好时节。这两日,盛福建和员工们一直忙着采摘蔬菜大棚里的马兰头,然后装车运往市场进行销售,每天要卖掉10多框。“过年前,我们就开始采摘马兰头了,可以一直采摘到下个月底。”盛福建说道。

  “去年疫情虽然给我们菜农造成了不少的损失,但也让我意识到线上销售的优势,不迎头赶上‘新趋势’,迟早要落伍。”说起销售情况,盛福建表示,今年他采用了“线上+线下”的模式。去年,基地蔬菜因为疫情原因销售受阻,但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帮助下,他开通了线上销售通道,将损失降到最低。目前,基地蔬菜50%的销量走的是线上平台。

  据悉,盛珂家庭农场是金华市保障型蔬菜基地,占地约200多亩。主要种植马兰头、空心菜、苋菜、番薯叶等绿色蔬菜。现在,农场的蔬菜大棚里种着100亩左右的马兰头、番薯叶、青菜等蔬菜,每天出产量约1500公斤,其中大部分供应本地市场。值得一提的是,农场内还建有检测室,蔬菜在采摘之前会先进行抽样,检测农药残留,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近年来,婺城区积极拓宽农户增收致富渠道、持续培育壮大蔬菜产业,不断发展蔬菜大棚、钢架拱棚等现代设施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同时,通过资金、技术和政策等多方面进行扶持,不断提升农户科学种植水平,引导和鼓励农民发展现代化农业,有效带动了广大群众增收致富,助力“幸福名城”建设。

  “开学经济”渐升温

  伴随着新学期的到来,新一轮的学生装备大采购已悄然开启。近日,记者走访了婺城区的部分书店、文具用品店,各种学习用品琳琅满目,畅销的学习用品更是被摆到了显眼位置,有不少家长和学生正在选购自己心仪的物品。

  下午2时许,记者来到金华书城。尽管是工作日,收银台前仍排起了长队,有带着孩子来买辅导用书的家长,也有只身或是结伴前来购买文具的学生。柜台前的工作人员忙得不可开交:“开学了,买书的人特别多,我中午刚吃完饭就又得赶紧回到柜台。”

  在文具用品区,记者看到墙上、过道边都贴满了“开学必备清单”,从基础的书写工具、书包笔袋和纸张本册,到文件袋、握笔器等辅助工具,应有尽有。何欣桐是育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经过一番挑选,她购买了铅笔和修正带。“我一学年会来买一次,一般都会买修正带,因为做错题目的时候修改起来会很方便。”何欣桐说。

  同样,石先生带着三年级的儿子正在挑选新学期要用的书皮。“平时我比较忙,趁着开学前带孩子买好一学期要用到的学习用品,今年学校要求要买书皮,所以就带他来挑选。”石先生介绍。

  在书城的教辅资料区,记者还看到不少孩子购买了学习资料。浙江师范大学婺州外国语学院的胡同学抱着八九本资料说道:“这是复习阶段要用的书,我马上要中考了,所以买些书巩固一下以前学过的知识点。”

  教辅资料区的引导员陈女士告诉记者,根据往年的经验,在开学之后一周左右的时间买书的人会达到峰值,通常是在开学后的第一个周末,前来购买教辅资料的客人最多。

  在金华书城一楼,记者还看到一群忙碌的志愿者。他们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帮助完成客流引导、整理书籍、指导支付、安全保障等工作。据了解,这批志愿者来自金华二中,他们趁着寒假的最后几天,前往书城参与志愿服务,他们的到来为书城减少了不小的压力。

  此外,记者还在市区八一北街附近的几家书店和文具店也了解到,近期,店内的客流量相对有所增加,各式新品都已经摆放在了显眼的位置。在“开学经济”的带动下,全区大部分书店、文具店、小商品批发市场里的文具店铺销售额都有不同程度上涨。

  4

  文化礼堂书香浓

  近期,婺城区书香四溢的文化礼堂也吸引了许多读者前来阅读“充电”。大家畅游宁静的书海,尽享“书香之春”。

  记者在婺城区蒋堂镇的蒋堂书香文化礼堂里看到,阅读室内坐了不少读者,有的在挑选着自己喜欢的书籍,有的则在室内一角享受自己的阅读天地。

  文化礼堂负责人陈纪祥介绍,春节期间文化礼堂正常对外开放,每天都有不少人前来阅览书籍,相较于平时格外热闹。接下来,文化礼堂还将结合当地民众需求,举办一系列诸如农民阅读赛、儿童读书节、宣讲沙龙等活动。

  据悉,蒋堂书香文化礼堂是全省首批书香文化礼堂建设试点之一,同时也是金华市首个书香文化礼堂试点。礼堂占地1800平方米,拥有阅读座位80席,图书收藏近万册,报刊30余种,涉及农业科学、哲学、历史、经济、文学、少儿读物等多个门类,其中,借阅功能还实现了与市、区两级图书馆通借通还。

  不仅如此,蒋堂书香文化礼堂也是蒋堂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蒋堂综合文化站所在地,除了阅览功能外,还配备健身房、乡贤文化馆、室外文艺活动场所等,形成了“借阅、宣讲、休闲、展览展示、读书沙龙、全民健身、接待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文化礼堂,满足了周边群众多样的文化需求。

  此外,根据疫情防控要求,文化礼堂还灵活开创线上预约、线下服务的形式,建立了“蒋堂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公众号,通过公众号向社会发布服务信息和内容;线下配以疫情防控宣传标语、体温检测、健康码登记等措施,营造出安全、祥和的阅读氛围。

  放眼全区,婺城按照“一村一品牌”、“一堂一特色”的建设要求,依据“五有三型”的建设标准,在全区各乡镇、街道和规模行政村,基本实现了文化礼堂全覆盖,也让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在老百姓身边“多起来”“活起来”。

责任编辑:郑剑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