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消息(记者刘小刚)全市“四攻坚四争先”动员大会提出,用3年时间开展环境提档争先,建设美丽浙中大花园。记者昨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今年我市将通过开展蓝天、碧水、净土、清废以及碳达峰、数字化改革等行动,统筹推进环境提档。
开展蓝天行动,深度治理VOCs、工业炉窑、移动源污染,让市区AQI(空气质量指数)优良率继续保持在90%以上。同时,推动兰溪、永康、浦江、武义建设清新空气示范区(东阳、义乌已于去年成功创建),让“金华蓝”在八婺大地不断延伸。
开展碧水行动,通过巩固提升水环境质量、提质提标饮用水源治理、增强工业园区等污水收集处理能力,护好“金华水”,推动市控以上地表水断面水质稳定保持(或优于)Ⅲ类、饮用水源地水质全达标。
开展净土行动,通过涉土源头精准防治、建设用地风险管控和修复、工业地块地下水污染扩散风险管控,使得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3%。
开展清废行动,争创首批省级“无废城市”。全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抓工业固废前端分类、强化危险废物监管、提升固废处置能力,让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7%,工业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率达到96%,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达标率达到95%。
开展碳达峰行动,降低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我市将编制实施《金华市“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金华市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制定产业、能源、交通、建筑等领域的专项达峰行动方案,同时,构建低碳产业体系、能源体系、交通体系、建筑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完成全市重点企(事)业单位碳排放报告编制和市、县两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建立重点耗能企业减排目标责任评估制度,深化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建设。今年,我市将推动武义、磐安近零碳排放试点建设,同时,打造“零碳”社区、“零碳”政府机关、低碳工业园区、气候投融资、“碳标签”、“碳捕集”等示范项目,助力碳达峰。
开展数字化改革行动,通过打造全平台公共数据池、生态环境保护综合应用中台、机关整体智治系统,构建生态环境决策指挥云;通过优化完善地下水监测网络、完成涉土重点监管企业周边土壤监测、国考断面和交接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改造更新,完善生态环境全要素态势感知;通过开展工业园区智能监控系统试点建设,推行非现场执法、“环保码”分级监管机制,探索生态环境监管精密智控。
开展新时代美丽金华建设行动,提升生态颜值。我市将编制实施《金华市环境提档争先三年行动计划》,统筹推进环境提档争先行动;启动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工作,今年争取创建2个省级及以上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争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生态文明建设典型示范点。同时,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调查评估婺城、浦江和磐安等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打造省级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点。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