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蔡君楠)3月23日,婺城供电分公司联合金华电力学会,在婺城区沙畈乡白沙源村举办了“光明路上学党史,乡村振兴谋新篇”活动,聆听革命故事,重温奋斗岁月,传承金电铁军精神。
“以前建设电网没有大型机械设备,双手和双脚就是最好用的‘搬运设备’,所有电线杆、电缆、电线都是人力搬运上山。”回忆起29年前在革命老区——白沙源村通电架线的日子,金华电力行业学会会长戴向文感慨万分。
据悉,1992年9月,原金华电业局的20名青年组成“闪光青年突击队”扛起为偏远山区点亮光明的重担,自带铺盖及伙食,进驻到白沙溪源头的水竹蓬、大甫以及白沙源村,通过近60天的艰辛奋战,完成了该区域的高低压线路架线任务,让这些偏远山村的村民们过上了“点灯不用油,耕田不用牛”的生活。自此,金华实现了行政村“村村通电”的目标。
“1992年的11月25日,我们村终于通上了电,对于我们水竹蓬村的村民来说是个大日子。”回忆起29年前,村里通电时的情形,水竹蓬村党支部书记蓝寿林仍然十分激动。
为此,婺城供电分公司组织了“闪光青年突击队”“红船党员服务队”及“青年突击队”的队员,走进这片“红色故土”,重温艰苦奋斗通电史,传承金电铁军精神。活动当天,还举行了电力“红船·光明驿站”揭牌仪式,标志着“红船·光明驿站”的正式启用,婺电人将通过“红色服务”,续写供电服务新篇章。
一直以来,婺电人积极传承老一辈电力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群众从“用上电”到“用好电”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加大电网建设投资,累计为白沙源区域投资约4000万元,完成农村电气化改造及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积极投身扶贫公益,与经济薄弱的白沙源村开展“双千结对共建文明”活动,定向捐赠24万元用于村庄建设,并无偿为当地22户残疾人低保户开展室内照明线路改造;倾心服务乡村振兴,助力白沙源区域旅居中心、文化礼堂、红色文化基地的建设,为白沙溪流域婺州窑、酿酒等文旅及特色产业提供电能优化方案……
如今,白沙源村旧貌换新颜,红色旅游兴起,群众收入增加。去年,白沙溪三十六堰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婺城供电分公司也将继续发挥供电服务驿站辐射作用,助力当地农业、旅游、经济发展,推动婺城乡村振兴。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