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民生

箬阳制茶坊:一份匠心留住手工温度

2021-04-01 09:08:42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范卓峥

  每天早上7点刚过,箬阳乡箬阳村晨露微醒,余寿忠、余菊仙夫妇打开自家的制茶坊,开始一天的制茶工作。前一天摆放在米筛中的九康鲜叶已蒸发了一些水分,变得绵软,只待经过机械化的处理以“箬阳龙珍”的身份登场。

  余菊仙打开炒茶机预热,并设置好炒制步骤、温度、次数。待预热达到理想温度后,上方的鲜叶便簌簌地往下掉落。在经过第一道8步程序、47次翻转后,叶片落到了最下层,准备经历第二道5步程序、22次翻转的复炒。在两道炒制完成后,叶片放入提香机提味,最后过筛去粉尘,才算出了成品。两台炒茶机动作整齐划一,鲜叶飞舞在炒茶机内,因高温而清香四溢。看着机器有条不紊地运作,余寿忠感叹道:“能解放双手真是太好了!”

  二十多年前,余寿忠夫妇便开始做起了制茶的生意。当时的炒茶全是手工活,一口锅、一个火盆、一把铲子就是全部的用具,工作十分辛苦。火候的难以把握时常让茶叶炒得很不均匀,一部分已经焦了,另一部分却还很鲜嫩。余寿忠只能日复一日地不停翻炒,在翻炒中把握火的力道。直到2013年,全自动化炒茶取代了手工炒茶,这个时候余寿忠的炒茶技艺已炉火纯青,与茶叶打了快十五年交道的他突然将鲜叶的炒制交付于机械化,内心不免有些失落。在机械化的头几年,他都不太习惯,每次都要盯着机器,不停地检查是否有炒焦的情况产生,这一盯就是一整天,所耗费的体力不亚于他手工炒制。直到后来,客人们反馈机器炒制的口感也很好,和他手工炒制的不相上下,他才逐渐放下心来。

  余寿忠家的茶叶除了自家10几亩地的种植收割外,还收购全乡的茶叶,年产值可达到100万元以上,茶叶的包装也是自家完成。所制茶叶主要销售给回头客,其中上海、义乌的客人最多,特别是上海的一些回头客,对他们家的茶叶赞赏有加,评价其又香又甜。随着夫妇俩年纪大了,余寿忠准备传授儿子制茶技艺。

  从在一口圆锅中与火较量,到守在炒茶机旁的出神观望,余寿忠家的茶叶规模越来越大,生意越做越好,但他内心却希望手工炒茶技艺能被流传下来。他非常期待在4月1日举行的婺城区第三届茶文化节。“来自箬阳、塔石、莘畈、沙畈四个乡的炒茶能手会展开精彩激烈的炒茶对决,传统的手工技艺将为当代炒茶业增添些许人间烟火气。”

  (记者范卓峥)

责任编辑:郑剑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举报电话:0579-82225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