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范卓峥)近日,婺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为烈属圆梦送烈士‘回家’”主题活动,为家住蒋堂镇沙畈村的方水森老人送去他父亲的画像,让英雄先烈回到生养自己的土地上。
方水森的父亲名叫方万丁,1903年生于婺城区沙畈乡田甫村,1937年参加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方万丁在武义县牛头山保护粮食、武器的时候被队伍中的三位叛徒杀害,年仅37岁,时为中共宣遂汤边区委游击队队员。方万丁的妻子因遭受刺激而终身处于半疯半癫的状态,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躲藏在深山中,靠当接生婆为生,直到1949年才敢下山。
四名少先队员拉着横幅,手捧鲜花,在前头带领着方万丁烈士“回家”,并给方水森系戴红领巾。这是一条熟悉的家乡路,一道永不褪色的归途。一同前行的还有烈士孟祥斌的妻子叶庆华,多年来,她一直默默坚持着帮助抗美援朝、解放战争中的烈士寻亲。现场,叶庆华为在场人员讲述之前为烈士寻亲的经历,回忆英烈震撼人生的故事。她说,英雄烈士是一个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让英烈“回家”,回来的不仅仅是一幅画像,更重要的是他身上的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红色儿女。
由于父亲牺牲时方水森年纪尚小,他依稀只能记得终日悲伤、劳苦的母亲,看着画像中的父亲,他脑海中父亲的形象才逐渐清晰起来。方水森的儿子方金宝今年51岁,他一直在为寻找、复原爷爷的光荣事迹努力着,前几年他曾前往宣平县向当地老人询问曾经的战争历史,并亲眼见到了爷爷曾经用过的物品。作为养蜂人的他,还在基地搭建粮仓造型的建筑以纪念爷爷。
送烈士“回家”,大爱暖人心。今年以来,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充分发挥英雄烈士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作用,让红色阵地走出课堂,落地在乡土山间的各个角落。同时,深挖红色资源,通过整理烈士故事、维护烈士墓等方式,表达对烈士的敬重,全面做好红色故事收录工作,并组建“红色老兵宣讲团”,走进学校、社区、企业、机关、军营、基层,讲述百个红色故事,引导社会各界学党史、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