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徐美琴)背街小巷,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关乎百姓民生,更是衡量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尺。日前,记者在采访婺城区背街小巷提升改造工作时,发现婺城许许多多的旧街巷都换了新容颜,“颜值”明显提升。
“我在杭州定居30年了,每年都回来一次,每次回来都有不同的感受。”城北街道郑岗山社区的徐阿姨前些日子刚从杭州回来,见到老家的巨大变化,惊喜不已。
放眼看去,社区里上了年代的旧墙体都穿上了“新外衣”,使人感到温馨舒适;社区的街巷、道路已被重新铺设平整并打扫得干净整洁。
在街道社区工作人员身体力行的影响下,徐阿姨被大家的热情深深感染,和几个老邻居一起加入到美化家园的队伍中。
“这个是锻炼腰腹力量的,那个是锻炼身体平衡能力的。”“小区有了健身器材,以后锻炼身体就方便多了。”在城北街道红湖路社区四季园小区,新安装的健身器材受到居民欢迎,大家一边锻炼身体,一边议论。
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满足群众的健身需求,丰富群众文化体育生活,区五改办给老旧小区都加装了健身器材,修缮了休息亭。“以前这里坑坑洼洼的,都没人来,现在成为了老人小孩健身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下午6时,红湖路社区居民毕建华在家吃完晚饭,准备出门散步。“自从家门前的常乐巷改造后,我每天都要出来转转,看看周边的风景、墙绘,心情都舒畅了!”
据了解,常乐巷是今年9月7日开始改造的。“此次改造,我们着重从基础设施提升改造、街景绿化建设、市容环境整治等方面入手,科学做好整体规划设计的同时,深入挖掘街巷的历史底蕴和特点,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提升改造方案。”该项目相关负责介绍。
改造前,婺城区广泛征求街道、社区、群众意见建议,将红湖路社区的“情满红湖”党建品牌和文明元素融入其中,深受居民喜爱。
据红湖路社区党委书记吕桂彦介绍,今年在改造街巷的同时,社区还新增了很多景观小品,不仅体现了婺城区着力提升街区品质的实践成果,而且以视觉艺术彰显了城区文明底色,让居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更好地了解、认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沿着不久前重新铺设的水泥路深入小巷子,脚下的小路平整宽敞,两侧居民房外墙被粉刷一新,墙上挂着精心设计的文明宣传标语,体现出和谐美好的生活,文明新风吹进了小巷子。
背街小巷作为城市的毛细血管,连接着居民小区和主次干道,一直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近年来,婺城区大力实施背街小巷提升改造工程,让老城区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截至目前,婺城区累计已完成73条背街小巷的改造工作,完成投资额约9617万元。接下来,婺城区还将继续以深厚的为民情怀,做实做细民生工作,持续优化人居环境,擦亮群众生活的幸福底色,助力“幸福名城”落地成景。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