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红星)近日,婺城区琅琊镇秋季头茬茭白正式采收上市。在琅琊镇山后金村的冷水茭白基地,上百亩茭白郁郁葱葱,长势喜人。种植户张洪森和多名工人穿梭在茭白田间,动作娴熟地挥舞着手中的镰刀,现场一片忙碌景象。
上午11时,张洪森将新鲜采收的500多斤茭白打包运到冷水池进行保鲜储藏,等到下午3时合作批发商上门收货。“茭白上市前,就不断有批发商来电催货,我们一天能采多少斤,批发商就收取多少斤。”张洪森告诉记者,根据估算,他今年种植的50余亩双季茭白,产量较高,每季亩产均在四千斤左右。
山后金村位于金兰水库旁,后者是金华重要的水源地之一。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该村发展冷水茭白种植产业由来已久。走进冷水茭白基地,只见金兰水库大坝底部的水通过水渠源源不断涌向茭白田。“金兰水库不仅水质好,而且水温低,为冷水茭白创造了极佳的生长环境,使我们培育的茭白品相俱佳,吸引了很多回头客,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张洪森说。
随着冷水茭白名声远扬,各地订单纷至沓来。近年来,在区农业农村局的技术指导下,茭白种植大户、合作社在茭白品种上加大创新力度,大力推广种植优质新品种。经过新品种引进、培育和改良,形成多季茭白品种,一年四季可尝鲜。“现在我们村种的大部分是双季茭白,经济效益比较好,每年7月份种下后,会在11月和次年的3月迎来两次丰产期。”张洪森介绍,再过一星期左右,全镇秋季茭白将全面上市。
除了多年合作积累的老客户,张洪森也在不断探索拓宽销售渠道,把冷水茭白推向全国各地。据了解,2016年以来,金华邮政和种植户合作打造琅琊茭白“邮政农品”品牌,通过邮政线上线下网络平台,有效打通农产品进城“最后一公里”。此外,琅琊镇厚植白沙溪流域山水资源优势,发掘地方特色,注册了“三十六堰”商标,确定了一批有匠心、有特色、有传统、有口碑的产品入选“三十六堰”优选系列,这其中就包含了冷水茭白。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产品迎来电商销售的“春天”。据悉,明年,琅琊镇山后金村计划进一步扩大茭白种植规模,让冷水茭白产业成为农民奔向共同富裕的的强劲动力。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