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苑)日前,在婺城区竹马乡下张家村,各项数字化改造项目有序进行,村中邻里和睦融洽,“幸福家庭”等各类评选有条不紊……这些美丽乡村里的井然秩序,得益于多年来的法治村建设和法治文化氛围的持续营造。近些年来,下张家村先后获得浙江省民主法治村、省绿化示范村、省特色旅游村、金华市文明村等30多个荣誉称号。“茶花村”里盛开了“法治之花”。
“依法自治是我们村致富的关键,是茶花产业发展的推动力。”下张家村党支部书记钱瑞华说,“1976年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时,村集体欠债3万多元,如今能成为远近闻名的“茶花村”,和我们村干部办事依法依规,公开透明是分不开的。村干部依法办事,老百姓就服气,愿意跟着我们发家致富。”该村有村规民约,村里各项事务都有具体制度规定,还成立了农村经济合作社、茶花协会,逐步打造茶花品牌产业并延伸出村,走出了一条特色强村、法治兴村之路。
据了解,下张家村在创建省级民主法治村的基础上,以党建引领自治,以法治保障安定,以道德浸润人心。村里建立了茶花文化大礼堂、党章宣誓墙、村民说事亭、道德评议室,村中心设置了法治宣传栏,主要干道树立了法治标语牌,一走进村里就能感受到浓厚的法治文化、道德文化氛围。
据悉,下张家村每年举办茶花文化节时,村法律顾问都会到现场开展法律咨询,除此之外,法律顾问还会每月一次会到村走访,为村里的重大事项把关,给党员村干部上课,帮老百姓解答法律疑问。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已经融入村庄治理的方方面面,健全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扎实推进农村平安建设,打造了“邻里心连”调解工作室、村级综合信息指挥室,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
此外,下张家村还依托宣传窗、多媒体设备等宣传媒介集中开展普法活动,依托文化大礼堂经常性开展法治教育活动,如党员志愿者“宪法入户”活动,《民法典》宣传活动等。在乡村治理过程中,下张家村积极探索以民主法治为基础的治理模式,结合“茶花文化”特色,整合多种资源,创新多元形式,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社会治理格局。该村以村规民约为指导,加强法治队伍、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扩大法治宣传影响力,同时充分发挥农村法律顾问作用,大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建设,不断提升了基层治理水平,有效夯实了依法治村基石,法治文化让这个远近闻名的“茶花村”更加美丽。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