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是汪庆平作为残疾人工作者、作为拥有25年党龄的共产党员始终坚守的情怀。从事残疾人工作十多年来,汪庆平始终用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温暖贴心的服务理念帮助残疾群众。2021年,汪庆平被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授予“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事业发展的“老黄牛”
2009年,汪庆平从部队转业,成为了婺城区残联的一名干部。报到没多久,汪庆平和同事一道前往某乡镇为残疾群众办理换证业务,那是他第一次近距离接触那么多残疾群众。“之前我对残疾人群体并不是很了解,来到残联工作后才发现他们的数量不少,身体上的不便对他们的生活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从那时起,汪庆平就下定决心,要尽自己所能为残疾人做点事,改善他们的生活水平。
在工作中,汪庆平不断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机会,渐渐地,他对国家的各项残疾人政策了如指掌,很快成为了区残联的业务骨干。
2011年,省残联出台政策,推进“万户残疾人无障碍进家庭”工程,婺城区残联接到了105户无障碍进家庭及安居宜居任务。那段时间,汪庆平一头扑在无障碍项目的技术钻研上,没有技术支持、没有前人经验,他就上网学习、查阅资料。为进一步积累经验,汪庆平又参加了省、市无障碍建设项目培训,到住建局找专家学习探讨,走街串巷实地查看城市无障碍设施。为了确保项目质量,他和施工单位一起上门到残疾人家中进行筛查,现场和施工单位交流确定改造方案,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安装再到工程验收,每一个环节都自己把关。2012年,第一批105户无障碍进家庭及安居宜居顺利完工,工程项目顺利通过省政府督查考核。时至今日,婺城区一共完成无障碍改造600多户,改善了不少残疾人的生活条件。
2012年,婺城区成功创建省扶残助残爱心城区;2014年开始实施每年度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信息调查;2015年精神残疾人免费服药政策全面普及;2016年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实施;2017年残联换届;2018年残障人爱心家园建设;2019年“1+X”助残一件事平台创建……每一项新工作新任务,汪庆平都主动接过担子冲在前面,十多年的时间,他把自己磨砺成了精通残疾人各项业务政策的全面型骨干。
残疾人群体的“贴心人”
2017年,汪庆平接手了社会保障工作,当时,他了解到,乾西乡上天师村的残疾人徐某,几年来一直和他的残疾姐姐还有母亲一起住在破旧的泥土房里。
按照当时的政策,徐某家最多获得修缮房屋补贴1.5万元,但这份补助不足以让徐某家完成改造,徐某和家人也无法承担余下的费用。汪庆平就及时与区住建局、区财政局取得联系、反复沟通,从两方面入手完善政策补助,一是将安居工程的补助对象扩大到无房居住、现住房已鉴定为危房的贫困残疾人户、低收入户、一户多残户,二是补助标准由原来的最高限额1.5万元提高到3万元,让贫困残疾人修得起房子,切实解决贫困残疾人的实际困难。完善了安居工程补助政策后,徐某基本可以支付全部改造费用,望着明亮整洁的新房,徐某一家心里是说不出的感激,而在汪庆平心里更多的是欣慰。
因为身体原因,残疾群众出门办事基本存在困难。为了方便残疾群众办事,2019年9月,根据市残联的工作部署,婺城区残联承担了全市“1+X”助残服务机制改革试点工作。汪庆平和技术团队一起,日夜钻研,为了方便残疾人申报办理,汪庆平自己动手设计平台基础图纸,并先后6次进行优化,实现了服务内容一次办结并动态管理,业务审核一网通办。2019年10月15日,“1+X”助残服务“一件事”系统实现了浙江政务网“一网通办”,11月11日实现了浙里办APP“掌上办”,标志着残疾人办证、申请扶残助残政策补助实现全流程“一网通办”“掌上办”。2020年1月,平台在全市推广使用,这项工作在全省都属首创。
十多年的残疾人工作经历,让汪庆平从一个保家卫国的战士变成了关心残疾人柴米油盐的贴心“管家”,凭借着对残疾人群体真诚的爱和对残疾人事业质朴的追求,他架起残联与残疾人之间的桥梁,成为残疾人的“贴心人”。(记者王静姝)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