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彭丽莎
奋楫赶超争先,奋进共同富裕。2021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金华市婺城区第八次代表大会胜利闭幕,大会总结了全区过去五年在经济、产业、生态等各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提出了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新的奋斗征程,恰逢辞旧迎新之际,全区干部群众对2022年婺城经济社会发展和美好生活充满期待和信心。
发展好特色农业
2021年晚稻收割季,在蒋堂镇,村民盛桂有把自家大米最高卖出了一斤20元的高价,真正实现了“一亩田万元钱”的高效益农业。作为一名具有十多年种植经验的资深种粮大户,盛桂有对党代会报告中提到的“充分放大农业特色优势”“加快‘传统农业大区’向‘现代农业强区’迭代升级”“蒋堂镇要建设浙中现代特色农业示范镇”等有关农业的内容,印象格外深刻。同时,他对走好日后特色农业之路的信心和底气更足了。
他表示,未来将在数字种植、绿色发展、品牌创建等方面继续努力,种出优而精的大米,与其他种粮大户携手擦亮蒋堂富硒大米招牌、走好共同富裕之路。同时,他也希望政府能出台更多的惠民政策,进一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和谐稳定。
打造更幸福的社区
平安,是发展的基石,是民生福祉所在。曹璐是城中街道杨思岭社区副主任,对基层治理内容格外关注。回首过去的五年,婺城区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法治婺城建设走在前列,平安婺城建设再创新高,连续十六年获评省级平安区,勇夺全省首批一星平安金鼎,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当她看到报告中提到,要“构建大平安新格局”“构建依法治区新格局”“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等内容时,她更加坚定了维护社会安全稳定、解决群众身边小事、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信心,也更加想当好公平正义“守望者”、平安和谐“守护者”,为辖区居民创造安业安居安康安心的良好环境。
传承好红色精神
历经大半年的设计、改造、施工,沙畈乡银坑村红色教育基地提档改造工程(一期),目前已基本完成。原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驻地之一、原红军物件展陈馆以全新的视觉、全新的效果呈现在村民和游客的视野中。银坑村村民李霞说,这些年来,银坑村结合农村基层党建和“美丽乡村”建设,先后修缮并建立起红色文化长廊、粟裕将军纪念馆、粟裕将军纪念广场、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馆等革命题材设施,着力打造“红色阵地”。如今,村里不仅环境变好了,来此研学的团体越来越多,村民的口袋也鼓了起来。
“银坑村是红色资源的发源地、传播地,我们要保护好、运用好这份宝贵的资源。”李霞说,现在村里生态优越、资源丰厚,在外地的村民也都很想回家乡看看。
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作为一名基层党员、调解员,张路前读完党代会报告后感慨万千,尤其是看到“奋力提升城市能级”“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等内容后,他对纠纷调解工作充满了信心。在婺城,农民工被欠薪可以找他,家里新房漏水可以找他,夫妻亲人有矛盾可以找他……从工作到生活,不管是家长里短还是纠纷争议,“老娘舅”张路前总能凭借丰富的经验圆满化解纠纷。
新的一年,张路前说要在学懂弄通区第八次党代会精神下功夫,并把大会精神统一到行动上来。他将本着“矛盾不解决不放手、不化解不收兵”的理念,按照“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的思路,调解群众最“怨”的事,解决群众最“难”的事,用贴心服务为群众解忧,以实际行动为“品质婺城”建设贡献力量。
多关注老年群体
“五年来,婺城区迅猛发展,各方面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平安婺城名副其实,老旧小区改造、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让百姓得到的幸福感越来越多。”作为一名老婺城人,市民凌炳炎对这些年的变化感慨万千。
凌炳炎对党代会报告中提到的“奋力提升公共服务能级,打造民生幸福新高地”内容充满期待。他说,老年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希望政府和社会多关注他们,帮助和引导他们更好地融入数字化生活。美好蓝图已经绘就。凌炳炎相信,未来五年,婺城群众的幸福感与满意度还将再上新台阶,日子一年更比一年好。
筑牢婺南山区绿色屏障
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在沙畈乡乌云村,四百余亩香榧林海摇曳多姿。对于村民陈松余来说,党代会报告中提出的“奋力提升生态能级,打造绿色发展新高地”“我们要守护好这方山水,让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更加美丽宜人”等内容,令他充满无限遐想。多年前,凭借沙畈广阔的山地、独特的高山小气候,他引进了200多株香榧,实践表明,发展林下经济是正确的选择。一方面保护了环境,守牢“金华人民大水缸”;另一方面鼓了腰包,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走林下经济之路不难,走好林下经济之路才难。新的一年,陈松余希望在加大培育规模、提升果品质量、打造品牌效益、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发力,联合政府、社会、村民等力量,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的愿景,助力“水墨婺城”建设。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