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朱慧敏)“被告苏某某(化名),你是否听得到我的发问?”“听得到,很清楚。”日前,婺城法院运用“共享法庭”数字化技术远程,承办法官程鸿仙顺利审理了一起涉及监狱在押人员案件。
据悉,苏某某系一名监狱在押人员,2020年以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现因合同纠纷再次被诉至法院。承办法官程鸿仙了解到苏某某在监狱服刑后,结合近期省内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的情况,心中犯了难。按照以往流程,如果审理监狱在押人员的案件,需经监狱管理部门等相关部门的预约审批,再排队、等待、前往司法所进行连线开庭,程序繁杂,既耽误了办案进度,又给案件另一方当事人增加不必要的麻烦。
在疫情防控期间,既要保证司法效率,又要兼顾防疫,如何解决这一难题?程鸿仙立刻联想到了“共享法庭”项目,于是第一时间联系技术部门进行调试。当天,在“共享法庭”视频的两端,程鸿仙法官通过镜头远程组织双方进行诉辩陈述以及举证质证。整个庭审过程历经一个多小时,系统运行顺畅、画面清晰、声音清楚,双方当事人和诉讼参加人在线上沟通无障碍。
“通过线上远程技术,在法院各个‘共享法庭’即可连线审理监狱在押人员,大大简化了流转审批手续,实现了线上线下、多方参与的高效协商办案,刷新了审理监狱在押人员案件的司法速度。”婺城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我省首次利用“共享法庭”设备远程连线监狱在押人员开庭。
通过整合浙江移动微法院、浙江解纷码、云法庭三个模块,“共享法庭”以“一屏、一线、一终端”配置模式深入到村、社,延伸到行业,实现了数字化与法院业务的高度融合。截至2021年底,婺城法院总建设“共享法庭”186家,其中金融“共享法庭”2家,山区“共享法庭”6家,利用“共享法庭”进行线上调解、远程开庭160件,进行法律咨询和授课24次。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