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苑)告别了皑皑霜雪,金华山开始流淌起春天的气息。在婺城区罗店镇大岭村,大片橄榄树林成为这个小村庄探路共同富裕的美丽“杠杆”,多维度的跨界整合,独具特色的创富模式,和谐的和美乡村氛围,离不开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保驾护航。
据了解,近年来,大岭村积极构建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引入影视创作、高端民宿等项目,不断夯实基础;以普法志愿者队伍、婺剧坐唱普法队、法律带头人等为载体广泛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开通“你来说,我代办”民情民访夜班车,成立人民调解服务队等,当好群众的贴心人,促进社会和谐、推动乡村振兴。
而大岭村只是婺城以法治建设为抓手,护航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婺城区把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作为新起点新目标,以全域推进民主法治村建设为突破口,不断完善“四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争当奋力打造共同富裕先行示范浙中板块排头兵。截至目前,全区建成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1家,省级民主法治村38家,民主法治示范带2条,市级以上民主法治村覆盖率达99%,“后陈式”法治村覆盖率达90%,基层民主法治机制健全,乡村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2021年,在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白沙溪三十六堰”所在地琅琊镇,婺城区开展全域创建试点,深挖泉口窑文化、水竹蓬畲族文化、杨塘下滕氏宗祠家风等特色法治文化,依托金兰民法典公园、杨塘背反邪教公园、浩仁滕勤男事迹陈列馆等阵地,打造“一村一品”特色法治乡村,形成有梯度、可复制、可推广的民主法治示范带,带动乡村治理能力全面提升。以示范村为样板,婺城区全域布局,大笔擘画“风景”。实施“法治阵地全覆盖”工程,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融入法治元素,建成村(居)法治文化阵地254个,法治文化礼堂18个。实施“法治素质提升”工程,在党员主题党日学习中增加“法律必修课”,促进基层“决策者”学法用法,选树“法治带头人”816名、“法律明白人”1360名、“学法守法示范户”880多户,打牢基层群众法治基础。
与此同时,婺城区跟进实施“线上亮牌”工程,运用可视化技术,绘制全区“民主法治地图”,配备地址查询和一键导航功能。各村线上亮出“身份”,晒出村容村貌、法治阵地、治理特色等,全方位展示民主法治建设为乡村振兴战略保驾护航的成果。
另外,婺城区还出台《婺城区民主法治村(社区)管理办法》,明确民主法治村动态管理核查标准和工作流程,实现动态管理,常保常新“胜景”。每年通过村级自查、乡镇督查和职能部门抽查的方式,对全区民主法治村进行复核。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