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刑警的轰轰烈烈,也没有特警的威风帅气。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中,为老百姓解决各种烦心事揪心事,勤恳而尽责。
这群警察,就是社区民警。金华市公安局婺城分局城中派出所民警吕昭华,就是一名社区民警。
1980年,吕昭华招飞入伍,1995年转业进入公安队伍,从橄榄绿到警察蓝,凭借一颗对群众的火热之心,吕昭华扎根基层27年,先后在西郊村、八一路社区、横街口社区、明月楼社区等地工作,知民情、解民忧、排民难,他的脚步和身影留在了城市的角角落落。
他说,只要能为老百姓做事情,无论在哪里都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于他而言,群众的幸福就是他的幸福。
入警以来,吕昭华先后被授予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全省“最美警察”、全省“二十佳派出所民警”等荣誉称号。他的事迹还被改编成微电影《云下的日子》播映,赢得普遍赞誉。
1 “拓荒牛”:一步步走出群众的信任
在吕昭华的漫漫从警路上,命运的列车驶进“第一站”——城西派出所。从部队转业到公安队伍,当时的吕昭华对公安业务并不熟悉。“为尽量适应公安工作,我白天跟老民警值班,观察学习他们的处事经验,晚上自学公安业务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也常常夜里到所里帮忙值班,和老民警跟着学、跟着做。”吕昭华说。
20天后,城西派出所领导分给吕昭华一块“责任田”,让他负责管理西郊村。当时的西郊村下辖4个自然村,流动人口多,治安形势复杂,他经常奔波在处理纠纷和办案的路上,却也从未停止对社区治理的思考。吕昭华在发现整个村都没有门牌号、找人办案不方便的情况后,他决定联系村干部和当地热心村民组成一支治安护村队,队员仅3人,村民有2000余人。
就这样,他带着协管员,白天黑夜地到每家每户去走访登记检查,通过办理暂住证的方式实现“人证对应”,并将村里面的每一条弄堂按房主、居住人员、房子大小等手工绘制成治安分布图。但西郊村里大多都是出租屋,有时他们前脚刚走不久,后脚屋里就换人了,有时上了门住户刚好不在,他们只能一趟趟去转,耗时近半年才基本完成全村登记。
吕昭华一步步走出来的不仅是辖区的分布情况,更走出了村干部和居民们对他的信任。“当时我还将外来人员中有想法有能力的人吸纳为我们民警的联络员,协同处理本地事件。”针对治安差问题,吕昭华反复调研、思考解决对策,其采取实施的联络员机制让外来人员对当地有了更多的归属感,当地治安状况也有了明显的好转。
吕昭华随身携带的本子里关于群众的大事小情越写越厚,公安工作也越来越得心应手。从警第三年,他就当上了警长,而这一干就是十四年,先后在八一路、横街口等社区工作,期间有几次岗位调整,社区干部和辖区群众硬是不同意他离开,有的还直接找到所领导表达意愿。做起事来有方法、有冲劲但不蛮干,吕昭华这种特别的“牛”劲儿“拓”出了群众的信任,也“拓”出了居民的幸福图景。
2 “孺子牛”:一件件实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
“他为人真是好,为我们社区办了很多事。”提及吕昭华,社区里的老居民总是竖起大拇指称赞。吕昭华平常路过辖区的小巷就喜欢停下来和居民们聊聊天,于居民而言,他就是见了面常常会笑着打招呼的亲切老大哥,要是哪天没见着,还会有居民记挂着他是不是出差或调走了。
为何他能赢得群众的认可与信赖?一直以来,他都扎根在群众间,总是“泡”在社区与群众拉家常、谈心事,久而久之,群众也把他当成了自家人。无论是调解纠纷、解决困难还是打击犯罪,他都能用更多的时间,更细腻的心思,为百姓解决燃眉之急,成为社区居民最坚实的依靠。
一个冬日的夜晚,楼房突然响起电钻般的震动声,惊醒了家住辖区兰溪门府上街的六楼住户。凌晨12时,六楼住户打电话报警,吕昭华作为值班民警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了解情况,报警人怀疑是楼下住户干的,“他几天前曾几次半夜敲门,说我们家漏水,影响他们休息。”但吕昭华到楼下敲了半天门也无人应答,与五楼房主取得联系后,他却予以否定。
看着居民着急的眼神,吕昭华便守在五楼房主门前等了一整夜。次日一早,吕昭华等来了五楼房主,到其家中查看后发现其卧室内有一根杆子正顶着一台震楼器。原来,五楼房主曾受楼上漏水影响多年,经反映多次既找不到漏水原因也谈不拢解决方案,导致自己无法出租房屋,抱着“我不能出租,你也别想留住租户”的想法,他想出使用震楼器的办法,用遥控方法干扰楼上住户休息。
了解情况后,吕昭华多次对双方进行调解,并让他们一起到实地查看漏水原因。只见吕昭华拿着手电筒在梯子上爬上爬下,不时拿出手机拍照留证,最终仅花了半个小时就发现了。他还帮忙找来了专业防水修理工,仅花费一百多元,就帮其解决了漏水问题。双方住户终于放下心里的疙瘩,当场握手言和,连连对吕昭华表示感谢。
7月初的一天,家住明月楼社区的两户居民因为一点小事互不相让,双方推搡导致矛盾愈演愈烈,社区居委会当即将情况反映给吕昭华:“他们吵太凶了,我们劝不动,还得你出马。”
见到吕昭华,扭在一起的两人终于松手,楼下的住户张大妈率先开口:“吕警官,楼上的小孩子每天一大早就开始跑跑跳跳,今天早上六点钟又开始了,我被吵醒后气得上楼踹门,这才造成现在的局面。”吕昭华于是立足双方立场分析问题,帮助两家商议解决矛盾的办法,历经几个小时的耐心调解,双方当事人最终达成调解协议,握手言和。
“老吕就是我们的主心骨,有他在我们就安心了。”矛盾顺利化解后,居委会工作人员感叹道。
3 “老黄牛”:一个个举措提升群众幸福感
如今,在吕昭华负责的城中街道明月楼社区里,有个“口口宣调驿站”,工作室名称由他的姓氏“吕”拆开,一口宣平安,一口调和谐。他创建了一支特殊的宣讲队伍,将党员干部、民警、“啄木鸟”志愿队等纳入其中,经常组织宣讲队伍深入学校、社区,利用法制课堂、以案说法、图片会展等形式向辖区群众讲解各类违法犯罪的特征。截至目前,吕昭华共举办系列宣讲活动26场次。
除此之外,他还组建了多支志愿队伍,形成“四站七队”服务管理架构,总结出了“个十百千万”工作法,其带队开发的“5G阳光·移动联席警务车”在辖区开展24小时全方位精准服务,是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平安元素。
面对层出不穷的诈骗手段,年过半百的“老吕”不断更新反诈知识储备,除开展日常反诈进社区、进校园系列活动外,他每天都会在群内向群众分享反诈知识。而辖区群众收到陌生来电和短信链接,总要找他看一看才放心。
“要么不做,要做就尽力做到完美。”为了取得更好的宣传效果,守牢群众的“钱袋子”,吕昭华第一次当起了主播,进行线上反诈直播,此后也不断尝试创新反诈宣传手段,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20年8月以来,其所在的辖区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无诈社区”,两年间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78起,收到各类表扬26件。
当警长的这些年,对他来说不仅是个名头,更意味着奉献和对群众的尽心尽力,他也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三牛”精神,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幸福感的提升。开展各类宣传、解决群众难题、化解矛盾纠纷……面对社区的各种琐事,吕昭华乐在其中,他说:“我要扎根在社区这片热土中,为人民群众做更多的工作。”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