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引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下,婺城众多企业坚定不移走创新发展之路,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作用,以创新催生新动能,赋能经济稳进提质,推动发展行稳致远。今天,本报记者带你走进企业,看他们如何以“创新+智造”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不断追赶跨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1
研发新材料,加快产业迈向中高端
近日,总投资6亿元的今飞高端铝型材制造项目(一期)开工建设,该项目位于飞扬智能制造工业平台,占地面积103亩,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主要购买加工中心、机器人等其他先进设备,投产后将形成年产5万吨新型合金材料工业型材的生产能力。
“高端铝型材制造项目主攻新能源汽车一体化压铸件及大型一体化压铸件,眼下,高强韧非热处理一体化压铸铝合金新材料的研发也在紧锣密鼓推进中,今飞向着打造新材料产业高地迈出了大步。”今飞控股董事长葛炳灶说。
眼下,新能源汽车方兴未艾,有关铝制品在汽车上的应用已很普遍,特别是在轻量化需求升温以后,其由于远高于钢铁、镁合金、塑料及复合材料的综合性价比,使得铝材的单车平均用量也在逐步提升。而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高歌猛进”的局面,又令这一变化更为突显。另一方面,伴随“双碳”战略的推进,因汽车节能减排政策、长续航需求对动力电池重量的制约,令以纯电动车型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对车身减重更为关切。
除因市场变化产生的需求外,在工艺端角度,也同样出现了利好铝材应用的发展趋势。近期兴起的一体化压铸工艺正在改观铝制零件组合强度不足的局面。据了解,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大型结构件其尺寸大且薄,在进行热处理时,产品容易发生变形和产生气泡。而高强韧非热处理压铸铝合金材料是一体化压铸的基础条件之一。今飞正在研发的非热处理压铸铝合金新材料是通过元素精准摩尔配比改善显微组织,以及通过元素的自然时效增加强韧性,无须进行热处理工序。这不仅能够解决铸件易发生变形和气泡的问题,还有助于一体化压铸的工艺简化、成品率提升,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实现较为复杂的设计,从而降低整车生产工序的复杂性。
“考虑到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迅猛发展,很显然车用铝材总量将迎来爆发增长。”葛炳灶介绍,基于低碳铝(水电铝和再生铝)资源优势,今飞响应“碳达峰、碳中和”号召,着力培育非热处理一体化压铸铝合金新材料产业。我们引进了一批高层次人才,设立汽摩配研究院,主要研发以低碳铝为主体的高强韧压铸、铸造、变形铝合金新材料,以突破上述新材料的水冷铸旋新成型技术、高真空压铸、挤压成型技术和搅拌摩擦焊技术等,开发出新能源汽车、传统汽车(摩托车)用一体轻量化高致密度零部件,这将会进一步扩大低碳铝和铝合金材料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应用范围。
以技术创新拓展产业链条,近年来,今飞积极布局铝合金新材料领域,充分利用低碳铝资源的优势,在云南和宁夏直接利用水电铝液进行铝合金新材料的开发及加工生产,不仅节约采购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更增强了公司产品的竞争力。目前,公司分别在浙江金华、贵州贵阳、云南、宁夏、江西以及国外设立了生产基地。
今飞在技术创新上敢投、舍得投,持续推进智能化制造战略,在飞扬智能制造工业平台的智造摩轮未来工厂一期已经建成投产,用功率降低约20%,年减少返工损失25%以上,年节约燃气成本200多万元。一大批创新技术的运用,助力产品提档升级、迈向中高端。
2
勤耕“智造”田,蓄积转型升级新动能
一排排智能化生产线全速启动,组装产品敏捷精准,串联上下工序顺畅,一台台变速器不断下线。偌大的工厂,只有几名员工在机台查看实时生产数据……近日,记者走进浙江万里扬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化车间看见,科技元素、智能元素满满,先进制造的图景在这里呈现。
“这就是‘未来工厂’的生产场景,我们还在构建‘3D虚拟工厂’,就是运用数字孪生技术,把实体工厂的每个车间、每条流水线、每台设备,甚至每个生产动作都映射在‘虚拟工厂’上。”万里扬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任华林说,通过5G+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等技术加持,实现生产效率和智能制造的大提升。
在万里扬数字化管理平台的电子大屏中,记者看到了几个红色报警信息,提示刀具使用寿命即将到达上限。“这是数字化管理平台智能推送的预警信息,能实时监控到每台设备刀具的损耗程度,精准预判使用寿命。”万里扬智能技术总负责人楼宏伟介绍。
在万里扬,“创新”还全方位覆盖在物流、仓储等多个方面。只要轻松点点手指,从备货、拣货到送货大多由自动化设备完成。“不久以后,我们将全面集成ERP、MES、PLM、能效管理、售后服务等系统,协同上游汽车厂商以及下游供应商等打造完善的智能化管理平台,形成产业链生态圈,共同提升制造竞争力。”楼宏伟介绍道。
技术创新大大减少了生产线对人工的依赖,比如数控机床的加工,工人连装料、卡位和编程都不需要做,只需输入操作指令即可。对此,老员工鲁开河感受特别深刻,他在万里扬工作18年,干过工厂一线的多个岗位。现在,他转型为一名程序控制工程师,每天只要动动手指发送指令,监管机器人“工友”的运行状态即可。“人不离机、噪声震耳的场景早已成为过去式,不仅产能实现翻倍,产品质量更稳定,而且工作更轻松。”
3
创新增实力瞄准双碳战略新风口
不久前,省委高规格召开全省科技创新大会,强调以创新制胜为“两个先行”提供持久动力。在婺城,万里扬、今飞并非创新路上的“孤勇者”,一批低调务实、内功深厚的企业,正活跃在科技创新的攻坚前沿。
位于乾西工贸区的浙江八达电子仪表有限公司,近年来抢抓“碳达峰、碳中和”机遇,加大投入,自主创新研发成功多款能源在线监测产品,并逐步推向市场。入夏以来,该公司产销形势可以用“火热”来形容,生产线马力全开,工人们忙生产、赶订单。今年1~6月,该公司实现营收2亿多元。
“智能电表等主打产品产销态势良好,最新研发成功的全能源采集监测终端和海量负荷聚合系列创新产品,顺应碳达峰、碳中和导向,各地订单也纷至沓来。”公司总经理单卡迪说,尽管今年4月受到疫情冲击,但新产品表现抢眼,订单接近5000万元,使得半年整体营收仍保持稳中有升。
据悉,浙江八达电子仪表有限公司是金华电网首家引入地方国资的混合所有制企业,自1997年成立以来,深耕电网事业,目前已成为国内电子式电能表及相关自动化系统的重点生产厂家,业务覆盖全国20多个省市。
今年,公司自主研发智能微型网关、智能断路器、智能空开、HPLC智能插座等系列设备和海量负荷聚合管理平台,能够支持接入空调、用户侧储能、5G基站、充电桩等资源。可根据不同场景负荷特性定制分类型、分轮次、分区域差异化方案,在不影响用户必须用电需求前提下,对户内分支线或单独用能设备进行远程负荷精准柔性控制,实现可中断资源的全景可视、负荷数据的高频采集、远程通断控制等功能。目前已在金华婺城永盛购物广场、金华山旅游集散中心等地完成海量可中断负荷聚合多场景试点应用。
“创新,是公司开辟新赛道,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命门所在。”该公司董事长马伟阳介绍,公司分别在金华、杭州设立了研发中心,为创新发展提供双重智力支持,去年研发中心被认定为省级企业研究院。公司先后获得国家火炬计划成果1项,省市级科技成果8项,国家专利60项,软件著作权38项,参与制定团体标准1项。在今年上半年国家电网等组织的采购招标项目上,八达仪表在强手如林中脱颖而出,成功揽下近4亿元的智能电表及智能终端产品大订单。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