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8.2”疫情牵动了无数人的心,战“疫”一线涌现出愈来愈多奔忙的身影,其中也留下了婺城干部奋战的足迹。他们日夜兼程、不辞辛劳,用脚步丈量战“疫”的征途,用行动书写责任和担当。
爸爸又要打疫情“怪兽”了
“爸爸你去哪,我和你一起去”“爸爸又要去打疫情怪兽了,战胜了怪兽就会回来”……
七夕夜,人月共团圆。这天晚上,婺城区民政局党组成员章锐奇收到紧急通知后,立即整理了行装,匆忙告别了家人,赶赴外地做好转运接收隔离人员工作。
“我有一定的转运隔离人员的经验,相信一定能圆满完成任务。”章锐奇告诉记者,此次驻台转运联络专班团队共有6人,皆是曾经携手战“疫”的“战友”,他们默契十足,也对打好疫情防控这场硬仗充满信心。
200多公里,3个小时的车程,抵达驻点时已凌晨2点。夜色茫茫,但章锐奇等人便迅速进入角色,投入到转运工作当中。
“你好,我是金华驻台州转运联络组工作人员,请告诉我大巴几点出发,将有多少隔离人员抵达。”连日来,章锐奇的手机铃声不间断响起,每天都有数百条电话和信息需要他逐一梳理落实。核实转运车辆发车抵达时间、协调隔离点位相关信息对接、安抚隔离人员的思想情绪……与披甲上阵的“大白”们相比,该专班的工作同样繁琐艰巨,也是防疫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另一边,由于工作需要大量的协调和沟通,章锐奇一天中绝大多数时间都在自己的点位上,寸步不离。
“目前已完成两波转运工作,经过我们连续三天24小时不断接收隔离人员,成功将4000多人转运至各个隔离点。”章锐奇表示,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他们坚决不当“过客”,不做“外人”,必将立足岗位,一丝不苟完成任务。
月是故乡明。夏夜的月光照亮了战“疫”路,也温柔了思乡情。思绪翩跹,章锐奇总会想起离家的那一晚,5岁女儿囡囡的满眼不舍和妻子默默为他整理行装的背影。这几天,因为工作忙碌,章锐奇很少和家人联系,但打开手机微信的聊天对话中,依然可见妻子对他的关怀鼓舞:“记得眯一会,马上又要奋战了”“今晚囡囡和我睡,我们在家里等爸爸打怪兽回来,晚安……”
地板凉快我们就休息一会
8月11日早上6时30分,天际渐渐露出了鱼肚白,在婺城区一集中隔离点,忙碌一夜的“大白”们脱下了被汗水浸湿的防护服,许多人来不及吃上一口热腾的早饭,便立即进入了梦乡。
9个小时前,该隔离点的医护人员们皆是全副武装,严阵以待新一批隔离人员的到来。当转运大巴抵达时,他们凝心聚力、分工协作,为新入住隔离人员办理登记、安排房间、测量体温、核实各类相关信息,并随时准备做好保障服务工作……
“我们一共有12名医护人员,昨天晚上分批次进入内场,一个通宵后,251名隔离人员终于得到妥善安置。”王杰是医疗组负责人,同时也是这12人团队的“大家长”。她告诉记者,自8月5日进驻隔离点以来,他们多次开展工作人员的防护培训,并陆续接收隔离人员。每天,在做好隔离人员上门扫码、核酸一天两采的同时,对相关交叉感染的注意事项再次宣教,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如若有发热病人,我们将由专业全科医师上门查看后,再安排120转运至医院。”王杰说。
凌晨1时,4号楼医疗小组组长李文俊已是汗流浃背。她告诉记者,该隔离点共有4栋楼供隔离人员居住,6层高的楼房且无电梯,这意味着连日来医护人员都是穿着厚重的防护服爬上爬下,一趟下来,人人皆是气喘吁吁,汗湿衣衫。但对于这里许多人而言,这样的辛苦已经是家常便饭了,同心抗疫,共克时艰,共同的信念埋根在每个人心底,诉说着无怨无悔。
“你的胃病又犯了是不是?快出去把面罩脱下来吃点药。”在昨天后半夜安置人员入住的过程中,李文俊发现同行的“大白”金启悦面有异色,便连忙劝他休息。眼前,金启悦只摇了摇头,说:“没关系,我还能撑一会”,便咬牙继续完成后续的工作,直至所有隔离人员都得到妥善安置,他才走出楼外背倚墙面静静休息。
这一夜,令李文俊动容的事还有很多。凌晨4时许,1号楼已经满员入住,累极了的“大白”们甚至来不及脱下防护服,直接四仰八叉席地而睡。而这一幕也被身旁的同事拍下,发在了朋友圈里,一时间获赞无数,触动了许多人的心弦。
“地板凉快,我们就休息一会。”说话的是该楼“00”后组长陈玉,她告诉记者,隔离点中24小时是普通的一天,也是不寻常的一天,从昨天凌晨4时起至目前,她们已陆续工作了近20个小时,当眼前任务完成后,沉重的身躯和困倦的眼皮再也不听使唤,4人不约而同地席地而睡,静享片刻的安宁。不过,只几分钟后,她们又重振精神来到4号楼帮忙完善人员信息、核酸采样等工作。直至夜尽天明,一切事了,才真正阖眼入梦。
在梦里,是疫情退散,烟火热闹,奔波忙碌的“大白”们终于卸下了一身战甲,如愿欢喜地睡个好觉……
值完这一班我就回家陪你
8月12日凌晨4点,整个城市还沉浸在一片静谧的夜色中,婺城区某隔离点中,来自莘畈乡卫生院的吴永辉已经简单洗漱完,趁着夜色快速穿戴好防护装备,与其他医护人员一起动身前往点位上为所有隔离人员进行核酸检测。
“近期这种天气,倘若白天穿着防护服在室外采样,那感觉简直就是蒸桑拿。”吴永辉告诉记者,所有隔离人员一天需要进行两次核酸检测,为了尽可能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大家只能与高温抢时间,将两次采样时间尽可能定在日出前与日落后。但即便如此,傍晚六七点时地表的余温依旧能给医护人员们带来不小的“烤验”。
每次结束傍晚的核酸采样工作后,所有医护人员脱去防护服无不满身湿透。“你别看大家工作结束了都很疲劳,但第二天照样各自憋着股劲谁也不服输。”
作为隔离点内医护组负责人,吴永辉平日里不仅需要忙碌于核酸采样工作,还需要身兼数职:隔离人员的就医、医疗废物的处理以及对于工作人员防护知识的培训。隔离点的同事们对他既尊敬又佩服,都称他为“全能型抗疫战士”。
简简单单的“全能”二字背后,却是无数夜以继日的投入与付出。吴永辉告诉记者,今年以来,他有超过一半的时间都“常驻”在各地的隔离点内参与防疫工作。别说少有与家人团聚的日子,吴永辉就连能在本单位工作的天数都屈指可数。“隔离点内的工作的确需要我的经验,但回想到每到紧要关头我总是没能在本单位与大家一起共同奋战,心里还是有些过意不去。”吴永辉说。
在吴永辉心中,令他感到亏欠的还有自己的家人。吴永辉的大儿子明年即将参加中考;小女儿下半年就要上小学,两个子女此时都是最需要父母陪伴的阶段。那些吴永辉在隔离点内尽职尽责的日子里,妻子周青承担起了家庭的责任,将照顾两个孩子的压力扛在自己一个人身上。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妻子,周青对于丈夫的工作给出了最大的支持,可对于一个小朋友来说,试着去理解爸爸总是十天半个月不见踪影似乎是一个过分的要求。吴永辉回忆起无数次小女儿吵着要用妈妈的手机给自己打视频电话,待到接通后却总是背对着自己默不作声,又怎么也不舍得挂电话的情景,心中五味杂陈,“为了不让她担心,我只能告诉她爸爸去值班了。有一次挂电话前,她突然很认真地问我下次值班能不能带上她一起,我的眼眶一下就红了。”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吴永辉的工作压力相比于前几日也减轻了少许,而他的小女儿也开始掰着指头算起爸爸“值班”归来的日子。当问及疫情结束后的计划时,吴永辉轻松地笑了笑,“等我好好地把这一班值完,一定要回家好好陪伴我的家人。”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