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受高温少雨天气影响,婺城部分山区乡镇出现不同程度的干旱缺水。近日,婺城区组织召开高温抗旱形势分析研判会商会,要求全力做好抗旱保供水等各项工作。为此,婺城多部门联动,多管齐下引外水、保内水,在做好用水保障的同时,组建抗旱先锋队,主动将水源送去需要的地方,全力以赴抓好当前抗旱保供水工作。
1
沙畈乡:抗旱保粮稳发展全力以赴保民生
“来水了,来水了,干净清凉的地下水……”近日,看着清澈的井水从水管内汩汩流出,婺城区沙畈乡李宫村的村民们奔走相告,170多位村民的日常用水有着落了!
李宫村村民用水一直以山上地表水为主,水量稳定性不高。尤其受近段时间连续高温少雨天气影响,地表水蒸发量大,在7月底时该村供水站水源出现枯竭。为此,村两委与上级部门沟通后,决定在地底下“做文章”。经过专业队伍勘探,最终寻找到了合适的水源地,并通过两三天的时间顺利地开凿了两口井。如今,村民们饮水问题迎刃而解。
据悉,该乡生活用水供给中,有21个村为单村供水站,6个村由沙畈水厂联网供水。目前21个单村供水站水源紧张,部分已断水。6个村因管网供水压力不足和用水量过大等原因,部分地势高的自然村和农户出现断水。
连日来,大范围、持续性、高强度的罕见高温天气,使得农作物旱情也加剧蔓延。目前,该乡农业灌溉用水涉及面积约400亩,其中受灾面积水稻近100亩,旱粮约120亩。
为了将旱情损失降到最低,沙畈乡迅速成立抗旱指挥部,组织干部群众齐上阵,全力投入抗旱工作,多举措保灌溉、促生产、惠民生,全面启动农田抗旱保灌溉工作,及时消除旱情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的不利影响。
在村民生活用水方面,沙畈乡采取水车送水的方式暂时缓解缺水问题,并同步督促各村寻找水源,投入抽水机、水管等设备,保证饮水需求和安全;在农业灌溉方面,组织党员干部深入村组、深入田间地头查看旱情,邀请农技人员指导开展科学抗旱、节水抗旱、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并组织群众采取清理水渠、疏通水道、科学调度水源、水泵抽水等自救措施,确保旱情不成灾情,全力做好抗旱保收工作。(记者 彭丽莎)
2
塔石乡:引蓄河水保灌溉全力共度“旱情关”
“这几片玉米地、黄豆地缺水情况比较严重,需要安排抽水机进行农田浇灌。”8月19日正午时分,骄阳似火,婺城区塔石乡上阳村支委项忠进正在田间地头巡察旱情,仔细查看农作物生长情况。连日的高温炙烤让部分农田出现了干裂现象,上阳村两委适时加强旱情巡查,加快用水调度,为农田“解渴”。
在上阳村,有一条穿村而过的河道,记者留意到,一条长长的石子坝将河水拦腰截断。“根据上游来水量,我们适时调整坝体高度,既保证了河道适量通水,又尽可能提升了水量和水位,满足农业灌溉所需。”项忠进说,前期接到旱情预警后,村两委立即采取了各类抗旱设施,采取蓄、引、抽、提等措施,努力蓄积抗旱水源。
在水稻农田,积蓄的河水通过暗渠缓缓流入,保证了水稻生长所需的足够水分,稻叶翠绿、稻谷饱满,长势良好,有效确保了秋粮稳产保收。而在旱田领域,记者看到村民提前布好的水管和沟渠将高山泉水直接引入了农田进行灌溉,对于水源无法直接到田的,村两委则通过从河道抽取灌溉水,有效缓解在地作物旱情。
除农业灌溉用水,在生活用水领域,塔石乡则采取了错峰、分时段限流供水的方式,尽可能节省用水,确保农村居民用水不出现24小时以上停水现象。另一边,塔石乡会同区水务局、金水公司、金西水厂前往查看饮水提升项目,实时排查用水情况,全力保障群众用水安全。接下来,该乡将持续密切关注旱情,进一步挖掘水资源,统筹规划,合力调配,全力共度“旱情关”。
(记者 张红星 摄影 黄诗媛)
3
莘畈乡:开源节流两手抓
“爷爷,水资源很宝贵,我们平时日常生活一定要节约用水,切记不能将生活用水用于灌溉农田。”8月19日上午,婺城区莘畈乡祝村联村干部朱旭雷正手持节水宣传册,通过入户宣传的方式,向村民们推行常见的节水措施。
据悉,受连日来晴热高温天气影响,莘畈乡各村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蓄水不足、供水紧张的情况。其中,灌溉用水的尤为短缺,给莘畈乡的特色产业——毛竹产业带来了不小的挑战。记者了解到,部分毛竹已出现干枯发黄的现象,持续的高温缺水可能直接导致下半年冬笋减产。
面对当前高温干旱仍未“偃旗息鼓”之态势,全力开展抗旱保供水工作显得迫在眉睫。莘畈乡第一时间从开源、节流两方面入手,开展多项抗旱保供水措施。
开源方面,发掘周边地区的可用水源成为缓解当地供水不足的一大举措。当日下午,在莘畈乡井下村大埠垄,记者看到井下村两委干部正在烈日下埋头操作抽水泵,将一处山泉水通过管道抽入蓄水池中,这些水经过一系列处理将用于村民日常生活。
现场,莘畈乡井下村村委会副主任张根富向记者介绍,由于长时间缺乏降雨的补给,村中的蓄水池水位日渐降低,他们只能通过寻求周边地区的其他可用水源缓解村民们的用水紧张。简单来说,哪里发现了备用水源,村两委干部们便前往搭建临时管网,安上抽水泵,将那边的水抽调过来,“这类水源的水量普遍也不充足,我们基本每天都要外出抽个三五次才能满足村民们的日常用水需要。”张根富说。
节流方面,莘畈乡除了多次发动联村干部与志愿者上门推行节水知识外,还通过微信群和广播等渠道,全方位、多角度地提醒居民们务必节约用水、科学用水,尤其要确保科学灌溉。不仅如此,莘畈乡还推行“护水”值班制度,每日安排值班干部对各饮用水管道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并修补管道破裂、漏水处,尽可能减少水资源的流失。
据了解,目前,莘畈乡各村居民的日常生活用水已基本得到保障。接下来,莘畈乡还将进一步加强与上级相关部门的协调沟通,拓展用水来源,加强节水宣传,切实做好抗旱保供水相关工作,努力把旱情造成的影响降至最低。
(记者 刘檬檬)
4
安地镇:送水护民生甘露沁民心
“大家准备好接水桶,排好队,不用急,每家每户都能接到水。”8月18日上午,婺城区消防大队通过消防车为婺城区安地镇小同村的村民们送去了急需的生活用水,解了村民燃眉之急。
小同村村民王阿姨告诉记者,因高温天气,前段时间小同村出现缺水问题,消防车便已送过一次水。现在只要村里缺水,村民有用水需要,乡镇就会联系婺城区消防大队送水,“天气这么炎热,他们很辛苦,真的很感谢。”
七月份以来,安地镇部分地区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农作物、苗木等生长受到较大影响,部分群众的生活用水出现短缺情况。安地镇小同村居民缺水问题较严重,村两委自发上山寻找水源,接水作为村民生活用水的备用水源,因地制宜采取蓄水保水、补充水源、分片分区轮流供水及应急送水等抗旱应急措施,保障群众生活生产用水。
此外,安地镇小同村也利用多形式进行抗旱,开源节流,对于村内有山塘水库的区域合理利用现有水资源有计划安排放水,对于村内无水源区域则采取打井取水方式进行灌溉,调动一切可用资源,确保抗旱工作顺利开展。
安地镇小同村党支部书记吴芳金表示,下一步,村内还将加强示范引导,提高群众环保意识、节水意识,提高农民群众抗旱积极性,多措并举全力保障村民的用水需求。
(见习记者 童畅)
5
箬阳乡:开辟新的水源地
近期,天气炎热,降雨稀少,婺城区箬阳乡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难”问题较为突出。在箬阳乡箬阳村,容量90吨的村蓄水池已逼近最低水位,村民们的生活用水主要依靠区消防大队、环卫公司等单位送水。
与此同时,箬阳乡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寻找新的水源,在距离箬阳村一公里左右的岩溪沿自然村找到了合适的水源。经区水务局复核勘察,确定施工方案,8月13日,接管引水工程开始施工,预计10天内可以完工。届时,新的水源将可以解决箬阳村生活用水问题,同时也将成为箬阳村今后的应急水源,再遇到干旱天气可以用于保障村民的生活用水。
另外,箬阳乡村两级干部结合本地实际,推出各种“节流”举措。目前箬阳村已缩短供水时间,每天集中供水1-2小时,并通过微信公众号、乡村大喇叭、上门宣传等形式,在全乡倡议“节约用水”,引领全乡党员干部群众树立节水意识,养成循环用水、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记者徐乐)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