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关注

水墨婺城,一座可以深呼吸的城市

2022-10-13 10:22:43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月映红 马晓芬

  陈小刚摄

  陈兆辉摄

  张新英摄

  陈秋根摄

  记者月映红马晓芬

  巍巍北山,绿色林海与层峦叠嶂,相互交映;悠悠南山,多彩生物与洋洋碧波,相得益彰;白沙溪畔,翩翩白鹭与清澈溪流,自成风景……

  在历史的长河中,“十年”如一朵浪花般绚烂而短暂;而正是这匆匆十年,却被婺城人实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奋斗目标;书写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5.1%,2017年、2018年、2020年五年三次捧得省级治水最高荣誉“大禹鼎”,2019至2021年连续三年持续跻身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全省前十的亮眼成绩单。

  十年耕耘筑精彩华章。天更蓝、山更青、水更净、地更绿,空气更清新……一座可以深呼吸的水墨婺城,成为婺城生态文明建设的闪亮名片。

  

  天朗气清成为最普惠的生态福祉

  十月的婺城风景宜人,湛蓝的天空下,绿树环绕、碧水长流、远山如黛,仿佛一幅江南水墨画。

  家住婺城新城区金奥社区的倪月秋,带着家人沿着小区周边散步,“看着蓝天白云,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幸福感满满的。”

  蓝天白云、新鲜空气,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基本追求。经过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婺城蓝”已经成为新常态,天朗气清已经成为最普惠的生态福祉。据亚洲清洁空气中心发布的“2021年中国蓝天百强城市榜”显示,在纳入评分的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金华市居第9位,排名全省第2。这其中,作为金华主城区的婺城区,功不可没。

  好天气越来越多、“气质”越来越好的背后,则凝聚了婺城全面打响蓝天保卫战的勇气和智慧。

  近年来,婺城区推出《婺城区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进一步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要求,围绕“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八大调整优化行动、30项重点工作和措施,推动控尘、降碳、减污、减排协同治理,持续推动PM2.5和臭氧“双控双减”、“源头管控+末端治理”,全力抓好大气污染治理,实现环境空气质量稳步提升。

  一年接着一年干,一张蓝图绘到底。2017年以来,婺城区累计淘汰落后产能企业37家,整治“低散乱”企业(作坊)676家,完成28个重点行业VOCs治理减排项目、53家企业VOCs源头替代、230台重型柴油货车OBD安装远程在线监控并联网、300台非道路移动机械上牌;淘汰改造燃气锅炉21台、生物质锅炉36台。

  精准监测,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关键一环。在这方面,婺城区积极探索人防加技防模式,以数字化赋能生态环境治理,构建立体空气监测网络,变“传统监管”为“智能监管”,有效提升生态环保协同治理能力。

  “这里VOCs数值有点异常,追溯一下污染源!”在婺城经济开发区临江工业园区,一辆VOCs走航监测车边开边测,突然发出超标报警,婺城生态环境分局工作人员迅速展开行动、查找源头。

  这台VOCs走航监测车,看似平常的商务车,实则是“移动监测站”,在行驶过程中可对苯、烷烃、烯烃等100多种有机废弃物种进行分析,通过比对企业生产工艺、特征污染物,实现污染源快速定位。

  “以往如遇到企业偷排气的话,看不见、摸不到,经常让我们束手无策。”该工作人员无不感慨地说,现在通过VOCs走航监测十来分钟便可出结果。

  数字化,为婺城打赢蓝天保卫战插上“智慧翅膀”。截至目前,全区建成乡镇空气自动监测站16个,清新空气(负氧离子)站2个,设立高空瞭望点位17个、道路扬尘监测点位15个,配套VOCs走航车1辆、雷达颗粒物扫描仪1个,“空天地一体化”空气监测网络基本建成。

  

  碧水绿岸成为最动人的城市风景

  “十里长湖摆战场,人山人海好闹忙,千军万马共治水,整治长湖还原样……”一首由乾西乡雅宅村老人葛德成创作的金华道情《十里长湖》,讲述了婺城人波澜壮阔的长湖治理故事,至今听来,依然惊心动魄。

  善治国者必善治水。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长湖沿线工业和生活污染严重,恶臭扑鼻,鱼虾绝迹,变成了一湖死水。正是2014年启动的“五水共治”,通过开展清垃圾、清淤泥、清水葫芦等“三清”行动,给长湖带来了新生。

  近日,记者沿着长湖乾西段慢行,只见两岸绿植茂盛,一湖碧水盈盈,不时有活泼的野鸭出没于丰茂的水生植物间,惊起数只白鹭飞向湛蓝的天空,一幅水清岸绿景美的画面让人陶醉。

  乾西乡上陈社区党支部书记甘胜儿像往常一样,沿着长湖乾西乡上陈段走走停停,不时用手机拍照记录。“长湖新貌来之不易,像这样的巡河,我坚持了五六年。”她告诉记者,长湖治水,不仅改变了水环境,更改变了群众观念。现在巡河发现的问题越来越少了。

  长湖全长12.2公里,其中,乾西乡上陈社区、湖头村、雅宅村占据了整条长湖一半多,同时亦是湖面最宽阔的一段。当年,“十里长湖”渐成死水后,除了各类污染企业将各种污水直接排入长湖外,部分城市居民、沿岸村民的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场等生产污水也汇集于此。经年累月,长湖水变成了大家不敢碰的“黑色毒水”,还成了水葫芦的“天堂”。

  “五水共治”揭开了长湖治水的序幕。2014年,婺城区成立了长湖综合治理指挥部,长湖的“盖子”被一段段打开。为了捞水葫芦,上陈社区、湖头村、雅宅村纷纷发动村民,放弃春节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展开了清理湖面的工作。同时,大型清淤机械进场作业,水底的淤泥被一车车吸上来,进行生态处理。随后,两岸270多家养殖企业、40余处违法建筑被拆除,水系连通工程顺利实施,从婺江提灌的水流注入长湖。

  这一场声势浩大的治水,很快取得了惊人的成效。在启动综合治理的当年,长湖就消灭了黑臭;2015年,长湖完成污水整治;2016年,长湖水岸生态景观公园项目实施;2017年,长湖公园一期工程完成;2018年,长湖二期工程启动……“十里长湖”恢复了昔日的生机。

  “十里长湖”的蝶变,正是过去十年婺城持续治水的一个缩影。十年来,婺城区坚持把“五水共治”责任扛在肩上,以抓铁有痕的决心、久久为功的韧劲,全力打好碧水保卫战。

  治水,核心在水,关键在人。婺城区全面建立推行“河长制”,制定“一河一档”、“一河一策”,每一条河道都有一位河长负责。

  同时,婺城区积极倡导“水岸同治”的理念,通过实施“两路两侧”“四治两化”“垃圾分类”等措施,彻底整治道路两侧和农村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等现象,极大地改善了水环境。

  据统计,2021年末,全区45条河流、64个乡镇支流交接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63个,占比98.44%。

  十年治水,婺城再现河湖安澜秀水长清。“白沙溪·三十六堰”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梅溪水清岸绿景美登上《人民日报》海外版,三次捧得省级治水最高荣誉“大禹鼎”,婺城水这张“生态名片”越擦越亮、越叫越响。

  

  净土青山成为老百姓的“幸福靠山”

  “每个月公司产生三四桶废弃机油,我们也不知道怎么联系正规厂家回收,只能随便找个下家乱处置。有了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运中心,我们只要操作下手机,就有处置企业定时来收运,真是太方便了!”日前,一家金属工具加工厂负责人如此告诉记者。

  众所周知,机油在工业生产中必不可少,但当它们“退役”后,废机油就变成了危险废物,如果不规范处置,就会直接污染土壤。

  不过,这些小微企业废油“产量”不高,且不愿增加运营成本。那么,要怎样做,才能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服务企业健康发展?

  对此,婺城区在市本级率先建成并投运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运中心,上线“固废一件事”数治监管平台,彻底解决了废机油规范处理难题。

  在这个平台上,企业可以在手机APP上申请固废回收,根据距离远近、价格高低等进行筛选,与处置企业签订电子合同,由处置企业在选定时间派车收运。平台通过一键交易撮合,减少企业中间管理环节,降低处置成本。

  废弃机油从乱处置到有了好“归宿”,这是婺城区扎实开展土壤污染防治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婺城区坚决打好净土保卫战,切实做好对全区14家重点监管企业土壤环境监管,深入实施“土十条”,保障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先后开展农用地土壤及农产品样品采集和检测工作、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十三五”农村环境土壤整治工作,分类实施受污染耕地的安全利用、用途管控和治理修复。

  不但如此,婺城区还全域推进“无废城市”创建,积极构建固废管理新格局,依托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运中心,建立婺城区小微危废和工业固废综合回收体系,推广工业“固废一件事”应用,全区涉废企业在线注册达1200余家,推动实现了固废全过程闭环管理、信息化管控。

  一座城市的幸福指数,不仅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居民能否看到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是否能够畅快呼吸。

  如今,放眼婺城,浓烟不见;俯瞰城市,绿染大地;山清水秀,处处是画。全国环境优美乡、首批国家级生态乡莘畈乡,国家级生态乡镇、省级森林城镇安地镇等生态乡镇熠熠生辉;2020中国青年生物多样性夏令营暨第五届联合国中国青少年环境论坛在婺城举办;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成功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硕果累累……

  水墨婺城,这座可以深呼吸的城市,已然扮靓浙中大地,成为人民幸福的源泉。

责任编辑:郑剑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