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要闻

一路变迁,一路美

2022-10-25 08:44:58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汪胜 徐乐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这十年,对婺城来说,是激昂奋进的十年,是拼搏向上的十年,更是见证奇迹的十年。

  眼下,虽不是旅游旺季,走进婺城区箬阳乡琴坛村,一幢幢错落有致的小洋楼,门前红花绿树,流水淙淙,置身其中,仿佛身处花园,一波波游客仍是络绎不绝。与往年不同,如今的琴坛,一年四季都有游客,村民的收入也越来越高。

  “现在的农村环境好了,我们村还成为了旅游村,生活是越过越好。”今年78岁的张俭庚竖起大拇指点赞如今的幸福生活。

  十年前,琴坛村交通闭塞,没有产业,老百姓的日子过得较为艰难。这样的改变始于2012年,当时,婺城区实施了琴南公路建设攻坚,要求琴坛村两委配合做好打通卡住琴南公路咽喉的最后200米。时任村支书廖祥海刚刚上任不久,他和村两委接到这一任务后,积极配合做好琴南公路建设攻坚。

  “虽然困难重重,但是村两委最终达成一致意见,说服老百姓,拆除了村里唯一的老祠堂建设琴南公路。”余根基说,正是上一任村两委的不懈努力,为后来的村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3年8月,琴南公路主体工程全线贯通,当地群众从此告别祖祖辈辈走过的高低不平的崎岖山路,走上宽敞、平坦的水泥路。

  琴南公路建成后,琴坛村与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凭借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外来自驾游旅客不断增加,游客也不断涌入。

  此时,琴坛村两委积极把握机遇,因地制宜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保护和挖掘客家文化,通过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来捕捉游客消费点,通过旺盛的人气带动百姓增收。

  由此,“华东客家第一村”的旅游品牌打响了。

  每当周末,琴坛村就骤然热闹起来,携家带口前来小山区休闲旅游的都市游客,便会穿梭在村中的大小弄堂,在步步登高的石子路上,留下他们难忘的脚步。

  乡亲们说:“旅游兴起来以后,高山茶、野生猕猴桃、乡野土蜂蜜……这些山里货,变得一路俏销,老百姓的收入也逐渐提高。”

  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因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撬动了全村的经济动脉。

  村庄发展了,给村民带来的效益是实实在在的。村民廖昌明说,以前,他和妻子在外打工,一年忙到头,只能赚两三万元。2016年9月,他回家办起了民宿,一年下来,年收入就达到了8万元。

  2016年,余根基担任了琴坛村党支部书记,一上任,他就和村两委一道,立足琴坛的自然资源,打造村里的特色产业。什么才是村里的特色产业,大家一致认为,可以把茶叶打造成为琴坛的绿色名片。

  余根基说,当时村里是借力发展,区里和乡里都高度重视茶产业的发展,他们切实做好茶文章,将茶、旅、文、养有机结合,推动琴坛实现新一轮的发展。

  余根基还有更远大的目标,他说,只有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老百姓的生活才会越来越好。他又结合村庄实际,提出了把发展光伏发电作为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盘活乡村闲置资源,提升乡村的旅游接待能力,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为后续承接学习培训做准备,在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提升百姓的幸福感。

  十年间,琴坛村结合村庄实际,挖掘生态金矿,重点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富民产业不断兴起,老百姓的收入逐年提高,走出了一条共同富裕的乡村发展之路。

  余根基说,二十大报告中提到,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让他很振奋。他表示,琴坛村将以“咬定青山不动摇”的坚强决心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将琴坛村建设成为村美、民富、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

  如今,在婺城,一个个像琴坛一样的美丽宜居村庄如“珍珠”般镶嵌在婺城大地,将广袤农村装点得多姿多彩。(记者 汪胜 徐乐)

责任编辑:施川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举报电话:0579-82225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