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要闻

非凡十年,看婺城文化花开锦绣

2022-10-26 09:10:06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张苑

  十年栉风沐雨,十年砥砺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婺城搭乘时代发展东风,紧跟时代步伐,加强文化阵地建设,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文化服务供给方式,公共文化服务布局更加均衡,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取得新突破,进一步推动公共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人民群众文化自信不断增强,文化获得感显著提升。

  1

  时代东风扬帆文化航母

  日前,在婺城区安地镇岩头村,迎着阵阵书香,人们走进墨香文化礼堂,兴致勃勃挑选感兴趣的书籍,在新改造的阅读区翻看起来。这个占地5158平方米的文化礼堂,涵盖婺剧沙龙区、诗词文化展区、书画展区、智慧社区体验区、农创产品展销、妇女儿童之家、双创培训室等二十余项功能。室外的文化广场还可承接大型文体、商业等活动。经过系列改造,千年前的“灵岩书院”,摇身变成新时代的墨香文化礼堂,成了人们的精神家园,也成了岩头村走向共同富裕的“幸福密码”。

  以文化礼堂为中心,岩头村通过改造村庄环境、引进文创产业园区、展销非遗项目、举办主题文化节等一系列文旅融合活动,成了金华人假日文化旅游的好去处,也为当地村民创富搭建了优质平台。这是婺城区打造“文化礼堂+”综合体,助推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2013年以来,婺城区大力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管、用、育”一体化建设,从体系、问需、供给、培育和参与等方面创新工作机制,推动文化礼堂资源利用最大化,努力为村民打造家门口的理论普及“红色殿堂”、技能提升“村民学校”、幸福生活“文化乐园”、文创人才“孵化基地”。

  早年,婺城区通过开展“校村结对、双堂双进”德育共建工程,即学校与农村文化礼堂结对,把“礼堂文化”引进学校课堂,让孩子“走进文化礼堂”,接受德育教育的洗礼熏陶。校村双方共同努力,以农村文化礼堂为主要阵地,不断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水平。此举不仅盘活了闲置的农村文化礼堂资源,更成功开辟了德育实践“第二课堂”。

  在此推动下,每到周末,孩子们纷纷走进各村的文化礼堂学习、参观、游玩。在文化礼堂里,大家走读古村文脉,欣赏古婺非遗,了解先贤故事,感受文明新风。加之农家书屋、善美讲堂等文化空间的不断入驻,文化礼堂成为孩子课余时间喜欢去的地方,也是城区学校组织研学等社会实践活动的首选场所。

  此后,婺城区创新文化建设工作思路,跳出文化抓文化,在文化礼堂建设中结合并借助旅游部门推出的乡村游线路,积极探索“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打造乡村文化游。既改变了过去只注重文化建设和投入而难以发挥文化效益和产出的局面,也改变了文化建设上政府和农民“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象。许多乡镇、村纷纷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中寻找亮点和经济发展的突破口,鼓励村民以各种形式参与乡村文化游开发。

  革命老区婺城区沙畈乡银坑村是粟裕将军曾经战斗过的地方,“红色文化礼堂”是该村着力打造的品牌,近年来到这里“重走长征路、感受红色文化”的人络绎不绝,既有金华本地的,也有龙游、遂昌等地甚至外省游客慕名而来的。2016年以来,该村按照区委区政府提出的“打造文化礼堂经济圈”的思路,在宣传、文旅等部门的指导下,着手将文化礼堂打造成红色乡村景区,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对当地红色文化进行了充分挖掘,陆续建起红军游步道、粟裕展陈馆等10个红色旅游景点,为乡村游添了一把旺火,带动了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和农副产品的热卖。

  红色引领新征程,文化赋能共富路。婺城区立足文化礼堂建设,深耕红色阵地,厚植文化底蕴,创新经济模式,振兴特色产业,在婺城大地展开了一幅“文化礼堂+”的共同富裕新画卷。

  2

  阅读新风吹遍大街小巷

  当夜幕降临,城市的灯火循序点亮。在位于新华街的悦读吧自助图书馆,在位于婺州古城的婺城区图书馆主题分馆,在遍布和美乡村的农家书屋,浓浓的书香如和风阵阵吹进婺城百姓的美好新生活。每逢周末,亲子相携,好友相伴,婺城区图书馆里各色沙龙、读书分享会层出不穷。以婺城区图书馆为核心,阅读俨然成为婺城人美好生活的一部分,成为婺城文明的绚烂底色。

  2015年12月,经过多年的筹备,婺城区图书馆终于进入试运营,2016年1月正式开馆,下设成人借阅室、少儿借阅室、电子阅览室、地方文献室、自助爱心阅览室、视障阅览室等六个对外服务窗口,专门设有残疾人通道,建有视障阅览室服务老年人和视障患者,基本服务项目健全并全部免费提供。图书馆现有藏书25万余册,办证读者9000余人,年平均接待读者20万人次以上,图书外借流通近20万册次,组织开展读者活动150场以上。

  去年10月,婺城区在全市首创商圈图书馆分馆,由商圈提供物业及装修,图书馆提供图书及相关流转服务,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进行常态化运营。万泰青少年主题分馆设在万泰广场三楼,场馆面积950平方米,藏书20784册,图书种类丰富,囊括了政治、小说、文学、艺术、科技、传记、历史、童书、法律、生活等多个门类的图书,内有座位100个。作为以青少年阅读为主打的主题分馆,该馆设有少儿阅读区和青年阅读区,其中少儿阅读区内设有绘本阅读专区,方便学龄前儿童与家长进行亲子共读。另设小学生必读、中学生必读专柜,几乎涵盖了当下热门的中小学生必读书目。在这里,孩子们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喜爱的书籍。青年阅读区以外国文学、通俗小说、科普著作为主,书籍多以经典著作、当下热门新书为主,阅读区内设有电子阅览专座,方便读者阅读电子书籍及资料。为丰富读者的阅读体验,馆内还设有两张拼图桌,小读者们阅读疲劳之后还可以玩一玩“勾股定理”、“伤脑筋的十二块”、“无独有偶”、“同色相邻益智游戏”等益智游戏,让大脑放松一下。

  近年来,为打造城乡一体三级图书服务网络设施及“城乡10分钟阅读圈”,婺城因地制宜建设图书分馆、悦读吧、流通站等多种形式的公共阅读空间。现已建成24家图书分馆,在社区、农村、学校、企事业单位现建有图书流通站30家,所有分馆实现通借通还。另有农家书屋215家,联通“e家书房”进社区、进农村文化礼堂,已实现阅读服务全覆盖。2018年8月,婺城区图书馆获评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一级馆。

  为更好地服务全民阅读,婺城区图书馆总馆坚持每周开放不少于56小时。图书分馆平均每周免费开放不少于48小时,其中悦读吧新华街分馆每周免费开放时间不少于84小时、万泰青少年主题分馆每周免费开放不少于72小时。总馆、分馆、悦读吧实行图书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配送,通过智能化管理,不仅实现各个阅读场所之间图书通借通还,还可免费开通长三角地区社保卡、金华市市民卡及电子社保卡借阅功能,实现全省通借通还。

  3

  文雅婺风跃动十乡百村

  每逢工作日,走进婺城区文化馆,吹拉弹唱、琴棋书画,老师教得用心,学生学得认真,各色文化课程有序开展。这些“学生”有的白发苍苍,有的青春年少,他们从婺城区的四面八方赶来,在“文雅婺风”艺术普及课程中追逐自己的文艺梦想。而这也成为婺城区循序孵化群众文化自助繁荣的强劲引擎。

  十年来,婺城区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结合地域特色,深入开展文化惠民服务活动,大力繁荣群众文艺创作,传承民族文化,守望精神家园,努力推进婺城文化的繁荣发展,助力打造浙中文化新高地。

  婺城区文化馆占地面积3540平方米,设有标准的多功能厅、综合教室、婺星剧场、舞蹈房、书画创作室、美术指导室、音乐教室、曲艺教室、展览厅等室内文化活动功能空间。

  馆内开展的“文雅婺风”艺术普及课程由2016年创立之初的8门课程拓展到22门课程,每年开展二期,涉及油画、书法、排舞、形体训练、笛子、摄影等共30个项目,根据不同的群体,在授课时间、授课内容、授课时长,以及授课教师等方面采取不同的安排,实行灵活教学,合计已培训了近12万人次。

  “文雅婺风”艺术普及以一个学年为周期,固定学习内容,结束后,通过教师考核,可进入提升班,让学员有继续成长的空间,并在此基础上,有意识培养个人和团队,如人物肖像写生沙龙、田园油画公社团队。同时,音乐、舞蹈、书画、戏曲等方面的专业干部每年奔赴各乡镇(街道)、村(社),对群众文艺队伍与骨干进行专业艺术辅导,通过送师下乡,现已培育安地喻斯舞龙队、安地项村桂嫂铜管乐队、竹马山歌队、金店村国画团、乾西空竹龙队等活跃在基层的特色团队1000多支,大大丰富了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

  与此同时,在数字化赋能下,文化馆开启线上直播教学模式,文化馆公众号推出的文雅慕课、文化视频课程300多门,极大地丰富了课程内容。多元化普及手段使参与人数由原来的5000多人次,达到51万多人次。实现了婺城公共文化服务质的飞跃。2019年,为稳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化和专业化,婺城区积极探索建设法人治理结构,组建理事会。探索建立文化馆总分馆体系,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建设,建成白龙桥、城北、雅畈、琅琊等10个文化分馆,61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破解了“文化孤岛”难题。

  在此基础上,婺城区积极搭建群众文化展示平台,打造了“竹马茶花节”“琅琊治水文化节”等乡域文化品牌,“文化大过年”“农民村晚”等节庆活动文化品牌,“中小学婺剧演唱大赛”“乡镇街道座唱班汇演”等传统文化传承品牌,“童星耀婺”少儿舞蹈、声乐、器乐、书画等系列活动品牌,“匠心婺韵”系列尽显婺城乡村文化能人艺术风采,“视觉婺城”全省名家写生采风走进景区景点……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文化生活。

责任编辑:施川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举报电话:0579-82225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