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要闻

千年城池封锁钥

2022-10-28 08:59:34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张苑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八咏楼、侍王府、水门巷、熙春巷、鼓楼里、保宁门……遗迹点点的金华古城,被南宋词人李清照的千古名句,锁住了时光里最美的一道影子。光阴不语,岁月有痕。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金华城市凤凰涅槃、拔节生长,然而,城区中心金华古城的素年锦时却依稀可辨。

  如今,俯瞰这座基本保持着唐代建筑格局和肌理的古子城,1800多年的流光倏忽而过,千古风流、朝代更替、人文荟萃,那些渐行渐远的过往,都湮没在这古老巷陌的一片片黛瓦、一块块城砖里。

  金华,是浙江至今遗有府城、子城的城市之一。金华古子城前有婺水西流,后有北山蜿蜒至大洪山余脉,是三江交汇的水运枢纽,占据着金衢盆地的中心位置。自古以来,金华古城既是兵家必争的锁钥之地,又是人文荟萃的传习之所。金华古城布局结构遵循古制,自然又不失规整,是金华这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历史街区。

  东汉设县,三国分郡,隋代建州。

  位于浙江之心的金华古城故事,便从这一座城池开始……

  一座城池,看尽多少王朝兴衰

  金华现存的古城,为什么叫古子城?

  古代中国,城市有城郭之分。《吴越春秋》中记载:“诸城以卫君,筑郭以卫民。”

  城:也称子城、内城、阙城,是古代州府城市或地区统治中心城市中衙署等行政领导机构所在地。周围常筑以城墙,一般多在郭(大城)之内。

  郭:即罗城、外城、国城,指子城外的大城。

  而今我们所见的金华古子城,就是一座内城,是金华古代府署、文庙、寺院等设施的聚集地,是金华历代的政治、文化、军事中心,是金华的城市之根,历史文化积淀极为深厚。古子城内不仅有太平天国侍王府、八咏楼等国家和省级文保单位5处,还有永康考寓等市级文保单位6处,文保点和历史建筑等43处。

  史载,现金华区域于东汉献帝初平三年(192年)建长山县,三国吴宝鼎元年(266年)分会稽郡,西部置东阳郡,隋开皇十三年(593年)改东阳郡为婺州,唐开元年间(713年—740年)迁郡治到现古子城一带,筑城防,修建婺州城。婺州城周长约四里,东至现熙春巷一带,西至酒坊巷,南至今八咏路,北至将军路。

  晚唐光化三年(900年),后梁钱镠率军攻婺州城,推翻唐朝在婺州的统治。公元907年,婺州城向东西扩建,形成府城格局,将旧城包围在内,旧城改称子城。

  据《光绪县志》记载,婺州城当时的城墙周长为九里一百步(大约4700米),高有一丈五尺(5米),厚二丈八尺(9.5米)。此后,古城建制表现出明显的防御优势,总体呈不规则的长方形,南北长,东西短,城南临婺江,以大江为险,城北靠北山,以连绵群山为屏,东西都有高坡,易筑防。

  到了北宋宣和四年间(1122年),知州范之才组织百姓重建金华城池,扩城周围达十里,基宽三丈,高六丈。

  元顺帝至元年间(1335—1340),得统治者令,婺州古城墙尽毁。元顺帝至正十二年(1352),廉访副使伯嘉纳等在旧址处重修城池。城墙周长达一万七千七百九十二尺(约6公里),厚二丈有四尺,高二丈二尺(约8米)。城东、北、西三面挖有宽约五十尺(20米),深一丈六尺(5米余)的护城河,全长八千六百二十五尺(约2.9公里)。护城河上架有吊桥,以便于城内人出入通行及城防工事。桥头有石坝作阻拦。史载城墙新建从元顺帝至正十二年(1352)春闰三月开始,到秋天七月完工,十月开始挖护城河,次年五月全部完工。

  自此,婺州古城范围基本定型,南临婺江,西至新华街一带,北至人民东路一带,东至东市街一带,由通园溪等引水灌入挖凿的护城河。

  一围城墙,凝结多少英雄血泪

  古婺城墙历经战火洗礼,朝代更迭,屡毁屡建。

  翻开金华府城历史,可以看到,金华城最早的城墙是在1100多年前建造的。

  史载,唐开元年间,婺州州治迁徙今址。州治城墙,由吴越王钱镠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年)四月授命始建成,后梁开平元年四月(907年)建婺州城,并筑有子城(现今东市街以西,八咏路以北,酒坊巷以东,将军路以南的坡地上),周围约四里。子城有四门,南为保宁门(在今鼓楼里出八咏路口,2004年已重建),东为熙春门(现今小井巷通东市街口),西为桐树门(现今八咏楼西侧),北为金华门(现今鼓楼里出将军路口)。

  元顺帝至正元年间古城墙尽废。元至正十二年(1352)在旧址上重建城墙。明清时期,金华城墙多次修筑。清顺治十四年(1657)修缮府城,置垛2554处,敌台15座,庐50间以守望。城墙修筑后,有“两浙城池唯婺为首”之誉。

  作为主要的防御工事,城墙砌筑多就地取材。2000年,在金华东市街桥头旧房拆迁过程中,清风龙头山坡西侧起始处,南距已修复的赤松门城墙码头豁口约12米处,发现过一堵红铜色的本地红砂岩条石堆砌的残墙。由此,后人就有了“铜金华,铁衢州”的说法。城墙上常建有齿状的矮墙,即“女墙”,也称“垛子”。女墙顶上有向外张开的梯形孔洞,既可为守城军士提供掩护,又可作为射箭放炮的出口,易守难攻。

  因御敌所需,外城墙比子城墙更为高耸、厚实且牢固。城墙中都设有若干城门。子城城门较宽大恢弘,便于城内百姓通行及相关仪式阵仗的铺陈。外城的城门则较窄小。每个外城门上通常建有一座二层城楼,作战时作瞭望、守城杀敌之用。传说在护城河边城墙上还筑屋36间,供巡城士兵休息、住宿之用。

  城墙也曾损于水患。严荣在《捐修金华府城墙》碑记中,记录了清嘉庆七年,金华遇特大水患,金华知府严荣和乡绅方廷玉发起捐修金华府城墙的义举。清光绪八年(1882),知府邹仁溥重修旌孝门迤南至迎恩门一段。清光绪十二年(1886),知府陈文騄继续重修自迎恩门迤北至旌孝门一段。各段城墙的基宽、高度和面广不等,历代度量单位所指向的具体长度亦有所不同。

  民国二十六年(1937)起,金华连遭日本侵华飞机轰炸。1938年12月10日,为防空和便于居民疏散,金华古城墙先后被拆,今仅存宏济桥头、明月楼、白莲巷北、高坡巷等几处遗址,较大的古建筑也仅存侍王府、八咏楼、天宁寺、府城隍庙、明月楼等,现通远门一段为1995年新修。

  古子城历经千年沧桑,饱经战争摧残以及城市化建设的影响,整体格局受到了一定破坏,但仍然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得到了较好的保留。

责任编辑:施川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