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彭 丽莎通 讯员 陈露)绿冠小小似蘑菇,似花非花可食之。眼下,正值西兰花采收时节,婺城区蒋堂镇下尹村种植的50亩西兰花迎来了丰收季,村民们穿梭田间忙着采收,乐此不疲。“西兰花抢收完后马上要种植西瓜,一块地一年能种三季作物,每亩地年收入在1万元左右。”农户胡根南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一亩田“生”出万元钱,这在以前,是很多农户不敢想的目标。但自从“一田三收”稻蔬轮种模式推广后,蒋堂镇周边村农户的经济收入显著增加。
近年来,随着“非粮化”整治的推进,蒋堂镇因地制宜开辟出“一田三收”菜、果、稻轮种新路径,即每年7月种植水稻、玉米,11月种植西兰花、油菜,4月种植西瓜,三个周期的水稻、蔬菜以及瓜果循环生态种植,形成闭环链,实现一田三收、稻蔬共赢。
“稻蔬轮种”模式推进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为此,蒋堂镇建立“镇、村、企业”三级配合机制,投资2000万元建成高标准农田4000亩,引进省级农业双强项目“好乐耕”农事服务中心,形成水稻全程机械化种植、蔬菜定点配送、瓜果批量供给等产业链条,联合省农科院、高校达成“生产、供销、服务”共建协议,先后12次到镇进行土壤肥力检测、优良品种培育、销售渠道拓展,受益农户达375人次。同时,为破解销售渠道窄的难题,该镇还采取“龙头企业+大户+农户”的合作模式,进一步发挥产业集群带动效应。
经过3年探索和实践,蒋堂镇建成稻蔬轮种示范基地200亩,实现亩均产值突破1万元、亩均净利润0.7万元。其中亩均净利润比未轮种前增长150%,实现了“一亩田万元钱”的目标,并带动全镇范围内200户农户实现增收,成为农业生产提质增效助力共同富裕的生动实践。
在此基础上,蒋堂镇还充分发挥天然富硒资源优势,将“稻蔬轮种”模式与特色农业发展、农旅休闲相结合,以“富硒米”为特色,借助“百镇共建强基”平台,搭配“红美人柑橘节”“亭堂共富音乐节”等活动,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截至目前,蒋堂镇清水塘村、开化村、下尹村、前源村等村集体增收约20万元,村民月均增收3000元。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