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马晓芬)陌上花开春意浓,最是春耕好时节。连日来,婺城区农民抢抓农时,做好春耕、育秧、春播……,绘就一幅最美“春耕图”。
走进婺城区琅琊镇东畈村的连片稻田,只见种粮大户张正清驾驶着开沟机来回穿梭,有序进行开沟作业,轮子过处留下一道道长长的沟印。工人对开沟后的稻田进行平整,人力与机械分工协作,呈现出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开沟机主要是把耕好的地按水的走向给开好沟,可以达到方便排水的作用。”张正清告诉记者,种子播下去时最怕烂种,排水可以起到保护种子的作用。
张正清今年46岁,这是他大规模种粮的第2年。“在党的政策指引下,依托‘非粮化’整治,我们种粮人有了更广阔的舞台。”他乐呵呵地告诉记者,去年他种了400多亩稻田,今年扩大到1100亩,有种粮政策支持,有农业技术、机械支撑,他对种粮前景很有信心。
在田埂上,记者注意到一桶桶出好芽的种子,正准备下地播种。捧起一把种子,张正清告诉记者,这些种子已催芽7天,经过浸种、催芽等程序,长出了嫩芽,刚好适合播种。“水稻催芽播种,可使出苗整齐,幼苗生长迅速,秧苗茁壮成长。”他说,为千亩稻田准备了18000多斤种子,播种将在20多天内完成。
说这话时,一位工人拎起种子桶跨进田里,从桶里捞起一把把种子均匀地播撒到地里。“眼下倒春寒,种子也怕冻,所以这几天采用人工播种的方式,小面积播种;等到气温升高,就用无人机进行大面积播种,采用无人机,省力、省时、省成本,效率也更高。”张正清介绍道。
虽然与大规模种粮打交道时间不长,但张正清说起种粮来,就像打开了话匣子。“一年之计春耕为重。早在3月15日稻田就开始翻耕,接着进行开沟、播种,整个春耕春播过程预计在35天左右。”他说,现在稻田都进行了改造,像1亩的小田已经很少见,取而代之的基本都是3亩的大田,加上集中连片程度高,机械化种植更方便。
一旁前来观摩驾驶开沟机的东畈村种粮大户盛慧峰,也忍不住插话道,“现在种粮底气足,不但稻田的条件好,而且有翻耕机、开沟机、插秧机、收割机等各种机械支持,真是赶上了好时候。”
盛慧峰曾与苗木种植打了15年交道,去年开始改种粮食。“我今年计划种300多亩早稻,比去年多种200亩。前一天,我与张正清一起购买了开沟机,趁着今天他开沟过来学习一下。”从张正清手中接过开沟机,他试了一把,感觉驾驶得不错,表示回去后要抓紧实践。
据了解,“非粮化”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婺城区水稻种植面积大幅增加,粮食生产稳步增长。今年预计全区早稻播种面积达3万亩以上,比去年增加36.9%以上。仅以琅琊镇东畈村为例,全村整治出2000多亩稻田,粮食生产迈上新台阶。
与此同时,粮食产业的带动效应正在显现。“我们以每亩每年800元向村集体承包稻田,一年的田租将近90万元。像春耕、双抢等农忙时节,每天需要10多个工人,每个工人一天180元工资。一年下来,包括人工开资等各种支出要在150万元左右。”张正清告诉记者,他请的工人都是当地村民。粮食生产利国利民,一方面支持国家,另一方面村民在获得田租的同时,还能在家门口挣到钱,这是一举多得的大好事。
眼下,随着春耕的有序开展,婺城区广袤田野生机勃发,粮食生产活力无限。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