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关注

  身边的分类达人①:

听他们讲垃圾分类的故事

2023-05-16 09:07:49  来源:   作者: 

  记者 徐乐

  《浙江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迎来施行两周年。两年来,婺城区垃圾分类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成效显著,这离不开在各行各业、各个群体中的“分类达人”们的榜样带动,他们默默付出,发挥专长,用实际行动感染着身边的人做好垃圾分类,美化家园。

  1 胡雪英 哪里需要,哪里就是舞台

  “我是可回收的垃圾桶,我的颜色是蓝色,我可装牛奶塑料盒、铁钉、玻璃瓶......”这是退休教师胡雪英在2016年创作的卡通音乐快板《垃圾分类很重要》里的歌词,该节目自2016年第一次在婺城登台演出,就受到了一致好评,被传唱到了金华各大县市区,截至目前,胡雪英创作的关于垃圾分类宣传的文艺节目已在金华全市范围内表演300余场。

  胡雪英从教师岗位上退休后,组建起新狮街道欢乐艺术团并担任团长,创作和排演了很多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节目,艺术团也渐渐小有名气,目前艺术团已有24名成员。

  2015年年底,胡雪英受邀创作一个关于宣传垃圾分类的文艺节目。“当时,我找来了关于垃圾分类的各种材料,学习相关政策,再用接地气的语言,将垃圾分类知识、政策写进歌词里,反复打磨,还得到了街道、区文化馆等的帮助,才有了《垃圾分类很重要》这个节目。”说起当时的创作过程,胡雪英记忆犹新。搭配节目的舞蹈动作设计、排练,演出服装的设计、制作等一系列的工作,胡雪英都亲历亲为,终于在2016年的“三八”妇女节晚会上,卡通音乐快板《垃圾分类很重要》登上了舞台。

  后来,胡雪英又创作了二人转《文明公约颂》、舞蹈《分类吧我的垃圾》、舞蹈快板《全民皆兵垃圾分类》等多个垃圾分类相关文艺节目,她们走进街头巷尾,也登上区级、市级舞台。“舞台不在大小,只要有需要,我们都会不遗余力地去宣传垃圾分类。”胡雪英说。

  胡雪英带领的“欢乐艺术团”多次获得市、区级大奖,其中一等奖17次、二等奖8次、三等奖6次,并连续三年荣获金华市优秀团队、婺城区三星级优秀志愿者团队称号。她个人也荣获婺城区“垃圾分类达人”、婺城区十佳演员、“优秀文化志愿者”、闪光婺星、浙江省文化能人等荣誉称号,还多次接受金华电视台、浙江电视台等媒体采访,其中2021年浙江卫视《1818黄金眼》栏目组对她进行《我们的分类生活》专访,采访中她说:“婺城是我的家,我将继续创作,用文艺表演的方式宣传垃圾分类工作。”

  在舞台下,胡雪英也不折不扣践行着垃圾分类,不仅对自己,对丈夫、儿孙也进行宣传教育,看到其他邻居分类不正确时,也会去提醒纠正。她还时常在投放时间段到分类点位上耐心引导居民正确分类,居民们见到她都会亲切地叫一声“胡老师”,胡雪英用实际行动在垃圾分类宣传上重续杏坛余晖。

  2 邵建良 因地制宜破难题 多措并举促分类

  “这么多年垃圾分类工作干下来,让我感到最欣慰就是步行街上、马路上乱丢的垃圾几乎没了,百姓对我们垃圾分类工作越来越认可,外地来的朋友都夸赞西市街商圈的卫生做得非常好。”城中街道西市街社区副主任邵建良说。

  邵建良于2014年接手社区的垃圾分类工作,一开始,他从网络、媒体和实践中积累垃圾分类知识,体会到垃圾分类意义重大,便有意在网格员、志愿者等的培训中穿插垃圾分类相关内容,举办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将“垃圾分类”的观念灌输给居民。2019年,婺城区全面铺开推行垃圾分类,邵建良也将自己的热情和想法投入到垃圾分类工作的实践中。

  西市街社区有着婺城区人气最旺的商圈,存在老旧小区多、开放小区多、餐饮店多、沿街店铺多、流动人口多等特点,这些都加大了垃圾分类工作开展的难度。面对复杂的局面,邵建良感受到了压力,同时也产生了强大的动力。他深入小区、商圈、街巷宣传垃圾分类的同时,摸排住户结构、生活习惯等,“因地制宜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想法在他心中酝酿。

  经过长期的摸排与实践,西市街社区逐渐形成了较为多元化的垃圾分类管理模式:分类投放点在垃圾桶原位置建设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选出最优地址;沿街商户聚集的解放东路、胜利街采用灵活的垃圾清运车定时沿街回收;永盛、一百、银泰等商超综合体的分类投放点则根据营业时间设置投放时间;流动人口较多、地堆垃圾情况频发的小区联合行政执法队伍加强监督等等行之有效的举措,让西市街社区的垃圾分类工作有序高效地开展着。除了做好日常管理,西市街社区还创建了御江帝景、明月京华两个省级高标准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

  近年来,邵建良将西市街社区垃圾分类工作与主题党日、居民代表会议等活动结合起来,定期组织辖区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工作,并动员楼道长、网格员、志愿者等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志愿服务中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使垃圾分类的绿色生活理念不断深入人心。

  “垃圾分类是一项便于民、利于民的民生工程,下一步,我们将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优化,例如对特殊分类投放点投放时间进行调整,加强分拣员管理等,使社区的垃圾分类工作更加人性化,提高居民、商户的满意度。”邵建良说。

  3 金翠萍 垃圾分类,从心做起

  金翠萍是婺城区琅琊镇中心小学的一名教师,同时也是婺城区人大代表,对于垃圾分类工作,她凭着一颗善良热忱的心,一直积极为当地学生、居民服务着,执着坚守,不求回报。

  在学校工作中,她积极贯彻落实《浙江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倡导师生树立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她将学校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常态化管理,成立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了详细的《垃圾分类工作制度》,统一部署和明确任务分工。她经常进行垃圾分类宣讲,组织师生进行垃圾分类趣味游戏,促使全体师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实践垃圾分类的行动中来,不断增强师生自觉爱护环境卫生的意识,从而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同时也能借助学生发挥宣传带动作用,由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由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

  她还经常组织学生走出学校,走上街头,开展垃圾分类主题实践活动。她和孩子们一起手拿宣传册,手握铁钳子,在宣传垃圾分类知识的同时,也让街头的垃圾回到它合适的位置,为垃圾分类工作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她进行垃圾分类宣讲可谓是“见缝插针”。她不仅开展学校全员宣讲、班级宣讲,课间、下班后,只要有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她都不厌其烦地为他人进行普及,将垃圾分类的常识、好处讲给他人听。现在,走在校园里、小区里,经常会有人问她:“金老师,这是属于什么垃圾啊?”每次,她都不厌其烦地认真解答,获得了学生、居民的点赞。

  为了让垃圾分类工作得到更好的开展,她深知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作为一名教师,她把很多同事和学生都发展成垃圾分类志愿者,在校园内、家庭中开展宣讲,起到了由点带面的作用。身为一名人大代表,她深知自己是为人民服务的,她在深入群众的过程中,也会重点关注社区、村镇中的垃圾分类设施,当发现有不够完善的地方,她也会积极和相关部门进行沟通或提交相关提案,让垃圾分类工作得到硬件保障。

  金翠萍表示:“孩子和居民了解垃圾分类的知识越多,越有利于实行垃圾分类,也能够更好地监督垃圾分类工作,在遇到问题时也能及时向相关职能部门反映。开展垃圾分类,能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这样就能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垃圾分类的实际行动中来。”

责任编辑:许珂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

相关阅读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举报电话:0579-82225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