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要闻

感谢“医”路有你

2023-08-21 08:41:43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邱琪 童畅 王舒婷

  他们身着白衣,与时间赛跑,只为挽救生命;他们坚守岗位,奔走一线,只为捍卫群众健康。2023年8月19日是第六个中国医师节。我们来听听婺城五位医生的故事,感受医者敢于担当、为救治生命全情投入的职业精神。

  余丽蕾

  急诊室里的“生命守护者”

  作为医院里最危急的科室,急诊科医生每天要面对各种复杂病症的患者,并且迅速做出反应,为每一位急重症患者争取宝贵的治疗时间。与时间赛跑,为生命护航,急诊接诊的不可预见性,练就了急诊科医生的“十八般武艺”。

  晚上11点多,婺城区人民医院急诊室送来一名70多岁的老人,他的脸色苍白,大汗淋漓,看起来非常虚弱。正在值夜班的余丽蕾立即赶到患者身边,进行体征评估和紧急抢救,几分钟的体格检查和病史询问已成为她的肌肉记忆。余丽蕾初步诊断老人为突发心梗,经过对症治疗,老人逐渐恢复意识。这边的抢救刚刚告一段落,又一名患者因消化道出血被送往急诊室,没有喘息时间,余丽蕾又迅速投入第二轮救治……

  余丽蕾是婺城区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自2005年参加工作至今已有18年。18年间,她曾在婺城区康复医院内科工作,也曾借调至白龙桥镇中心卫生院负责病房管理。这些经历都为她到急诊科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急诊科的病人,病情通常比较危重,常常需要医生在第一时间做出判断和抢救。同时医生要做好心理疏导,冷静地处理各种突发状况,尽最大努力让病人转危为安。”余丽蕾告诉小布,自己的工作区域包括急诊、抢救室、发热门诊等,主要负责危重病人的抢救,急诊病人治疗方案的制定,病人安置、转运、病床协调,以及和医院其他部门的对接沟通等。

  去年12月,婺城区人民医院急诊科一天最高的接诊量远远超出既往数量。余丽蕾带领着科室人员勠力同心、带病坚守,用实际行动诠释医者的责任与担当。“一颗退烧药,可以让我们坚持一整天。”余丽蕾说,尽管每天都处于高负荷运转的状态,但从未有人退缩,他们要竭尽所能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为患者负责。

  急诊科蕴含了太多的人间悲喜、人生百态,日复一日,支撑着余丽蕾走下去的,是亲手把患者从死亡边缘拉回现实世界的成就感。能得到患者和家属的认可和理解,这是让她最欣慰和感动的。多年来,余丽蕾坚持不断学习,积极参加培训和进修,她说:“只有不断汲取专业知识,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想、学有所获,才能给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救治和服务。”

  傅卫明

  扎根基层32载做百姓的健康卫士

  一位扎根山村30多年的医生,有着怎样的工作状态?年复一年与村民打交道的过程中,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在婺城区塔石乡,现年52岁的傅卫明,用自己大半生的时光,向大家展示了一位乡村医生对医者仁心的坚守,展示了一位百姓健康守护者不改的初心。

  傅卫明是婺城区塔石乡卫生院院长,自1991年学校毕业后就一直在山区卫生院从事基层卫生工作。塔石乡地处金、丽、衢交界的山区,距金华主城区60多公里。塔石乡卫生院就建在村道旁,作为该乡唯一一家医疗机构,傅卫明和同事们承担着全乡39个自然村,1.4万居民的公共卫生和医疗保健服务任务。“山路蜿蜒,深居大山的老百姓看病十分不易。”傅卫明说,除了日常坐诊,每周至少一次的下村随访,是他的重要工作。

  一袭白衣,心热如火,没有节假日、没有上下班,即使是在深夜睡梦中,只要患者一个紧急电话,他就背起药箱风风火火冲出家门,全不顾风大雨急。“30多年来,我一直都在走村入户,上门出诊也可以说是山区卫生院的特色了,一代代乡村医生都是这么过来的。”每年傅卫明至少出诊100次,鞋子走坏四五双,身体力行打通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

  80多岁的董方友老人患有中风后遗症,长期以来,傅卫明利用工作之余坚持上门为老人更换导尿管、为其做理疗康复等。对于傅卫明来说,辖区内很多慢性病患者的身体健康成了他的牵挂,村民们的健康状况在他心里记得一清二楚。谁家老人留守在家,需要什么药;谁家里生活比较困难,需要帮助,傅卫明如数家珍。

  塔石乡最远的张村和珊瑚村与遂昌交界,从卫生院开车过去还需半小时,入村后再步行。越是这样的偏僻山村,越是傅卫明关注的重点。为更好地服务乡亲,多年来,傅卫明争取各种到上级医院深造学习的机会,钻研医疗知识、更新知识结构、丰富临床经验。“他心细,负责任,就跟我们亲人一般。”对于傅卫明的付出,村民们都看在眼里。

  30多年来,傅卫明的脚步已遍布塔石乡的每个角落,他的身影早已深深烙印在村民们的心中。“守住这一方‘阵地’,是我的职责。再者,为村民解除病痛,也给我带来了获得感、满足感。”傅卫明说,他会继续坚守塔石,为山乡百姓尽自己的一份力。

  童国庆

  诠释医者担当,到患者最需要的地方去

  “张大爷,您伤口的愈合情况怎么样了,换完药有消肿一些吗?记得伤口别碰水,有任何不适记得可以打我的电话……”近日,婺城区琅琊镇中心卫生院门诊医生童国庆在短暂的门诊休息间隙没有选择喝口水放松一会儿,而是拎起电话回访关心前几日做过外科手术患者的情况。

  将每一位患者放在心上,这是童国庆作为一名乡镇基层医生的行医“准则”。他总是能够将每一位患者的细节记在脑海中,细心提醒患者按时来院换药、耐心叮嘱病人服药注意事项、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服务……平日里,童国庆并没有固定的休息日,只要病人有需要,一个电话他便放弃休息时间第一时间赶到,从未有怨言。于童国庆而言,医者的使命不仅是救死扶伤,全力以赴守护群众生命健康,更应不忘初心、以优质暖心的服务让病人在就医时感受到温暖。

  童国庆在患者中一直有着良好的口碑,靠的不仅仅是认真负责、细心全面的服务,还有精湛的医术与严谨的行医态度。前段时间,在琅琊镇工作的汪先生因脚底持续疼痛未能缓解,核磁共振未见异常,辗转几家医院一直查不出病因。童国庆接诊后,并没有一味地依靠影像报告,而是仔细严谨地为患者的脚底做了全面的检查。最终,在他细致的检查下,发现患者脚底外伤手术后还有一颗十分细小的小石子未取出遗留在脚底。查明病因后,他通过手术为患者取出石子,解决了病人的难题。

  自2012年成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以来,童国庆从医已十年有余。这十多年的从医生涯中,他始终不忘医者初心,以实际行动诠释医者担当。去琅琊之前,童国庆原本是一名婺城区人民医院的外科医生,在听闻琅琊镇中心卫生院急需有外科工作经验的医生后,他没有一丝犹豫,选择到乡镇成为一名基层的门诊医生。“做一名医生不能仅仅去思考怎样做是对自己好,应该去思考怎样做对患者最好,到患者最需要的地方去,能为群众实实在在做一点事,我很自豪。”童国庆说道。

  汪媛媛

  “医”路向前,以“仁心”守护生命

  “最近的血糖指标还稳定吗?记得不能再像以前一样继续高盐高糖的饮食,适当锻炼,还要记得按时服药……”近日,家住婺城区乾西乡的一名慢性病患者前往乡卫生院复诊配药,接诊的全科医生汪媛媛在详细了解病人情况后,为其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同时对病人细心叮嘱、暖心提醒。

  细心、耐心、有责任心,这是许多患者对汪媛媛的评价。自2014年毕业参加工作成为一名医生以来,汪媛媛在乾西乡卫生院已度过了九个年头。“医”路走来,汪媛媛将自己沉浸到救死扶伤的医生角色中去,逐渐从一位青涩的小姑娘,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全科医生。工作中,她总是全心全意带着一颗“仁心”,以严谨的态度和扎实过硬的技术去救治病人,站在患者的立场去思考处理问题,在治病救人的同时也时刻关心着患者的情绪和状态,在病人需要的时候随时提供帮助和引导。

  作为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汪媛媛十分重视对患者的健康宣教。在她看来,对于一些慢性病患者来说,仅仅是按时服药还远远不够,改变观念,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样十分重要。每当遇到这类慢性病患者,汪媛媛总是会依据病人自身情况,细心地为患者制定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从药物服用、饮食搭配、生活习惯等方面为患者科普健康知识。“每次来复诊,汪医生都会很耐心地提醒我一些平时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指导我如何用药,还会让我放松心态,不要太过于紧张……”一名慢病患者说道。

  对于汪媛媛来说,医生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责任、一种力量,指引着她以一颗仁爱之心守护生命,无私奉献为群众排忧解难。“成为一名医生,治病救人,坚守职责和使命,保卫一方百姓的生命健康,我感到很幸福。”汪媛媛表示,未来,她也将不忘从医的初心,脚踏实地,不断自我精进,将每一位患者放在心上,继续书写基层医务工作者的精彩篇章。

  徐凯琴

  做“医”生学习、不断“充电”的学者

  从1998年到2023年,25年的医师生涯,徐凯琴坚持“生命至上救死扶伤”的初心,脚踏实地提升自己的医术,读书、看文献、进修学习、学术会议……25年中,她始终“医”路向前。

  2020年12月,徐凯琴调到婺城区白龙桥镇中心卫生院工作,分管基本医疗工作。每周一至周五,除了业务管理,徐凯琴尽可能挤出时间做业务,上午在全科门诊接诊、参与病房查房,下午分析动态心电图。“我做的是一些平凡的工作,在乡镇卫生院,能感受到的是居民对医务人员的尊重和对医疗服务需求的日益提高。”随着人口老龄化,提升基层卫生院的服务能力成为当务之急,在徐凯琴眼中,全科医生不但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更是一位需要终身学习、不断“充电”的学者。

  “4·15疫情”期间,从疫情防控攻坚战打响的那一刻开始,徐凯琴第一时间组织全员培训、落实部署、组织入户采样,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韧劲,带领白衣战队迎疫而为,强斗志逆行而上,上通下达、团结一心、协调左右、筹备采样……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辖区内1万多名高血压、糖尿病等患有基础疾病的居民用药问题成了亟需解决的重点问题,徐凯琴带领着白龙桥镇中心卫生院的全科医生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前移全科门诊,保障辖区居民的慢性病用药,守护居民生命安全。

  如今徐凯琴带领团队继续投入医院服务能力提升工作,一刻都不停歇,2022年11月,白龙桥镇中心卫生院顺利通过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的医院创建,这也是婺城区首家通过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的医院。

  徐凯琴总是说自己的医师生涯是平平淡淡的,但是无论是患者,还是居民,都称赞她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徐凯琴常常走入居民家,仔细、耐心地进行医疗服务,真正深入基层,了解基层医疗服务对象的需求。

  “廉洁行医,为健康婺城贡献自己的力量!”徐凯琴对于未来有着这样的期许,在过去25年的医路中,她也是这样践行的。

责任编辑:许珂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举报电话:0579-82225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