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桌,一枚橄榄核,一把刀,浙江省非遗项目金华核雕代表性传承人包加惠戴起眼镜,常常一坐就是大半天,他以雕代笔、以刀作画,沉浸在方寸果核的大千世界里。
选料、画样、粗雕、细琢、修饰、打磨、抛光、打眼……9月12日,在位于婺城区安地镇的金华核雕市级非遗工坊,包加惠给大家现场展示了核雕技艺,20分钟后,果核上浮现出三只栩栩如生的蝙蝠,环抱着“福在眼前”四个字。
“做核雕最重要的是选好料,要根据雕刻内容选择适合的原核。”一谈起核雕,他眼睛里都是光,“看核雕就要看它的包浆和雕工。作品越精美,包浆越好,价值也更高,比如这串《金玉满堂》就价值七八千元。”
金华核雕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是中国微雕艺术的代表之一,创作题材秉承传统,并融入金华地方文化元素,技法以浮雕、圆雕、镂空雕为主。“现在我新开发了一百余个品种的核雕,比如《金玉满堂》《葫芦》等作品就是在古核雕作品基础上进行创新的。”包加惠说。
记者注意到,在金华核雕市级非遗工坊里,还有几位学徒也正在果核上细细雕刻。“我们工坊主要吸纳附近村民及金华地区核雕艺人就业,并以核雕研学游的实践形式吸引中小学生参与体验,向社会开放露营民宿活动。”包加惠表示,该工坊目前就业人数近100人,收徒18人。
据了解,项目占地120亩,工坊营地目前规划有核雕体验中心、核雕展示中心、研学教室、文创基地等设施设备,聚集特色小吃餐饮、艺术工坊、主题帐篷等业态功能及非遗手工体验、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电子商务等系列文化旅游服务项目,广受市民群众好评。
包加惠已接触学习核雕40余年,如今不仅开办了金华核雕市级非遗工坊,还是中国古核雕博物馆馆长。该馆藏明清时期的古核雕600余件,品种300多种,核舟180多只。其中作为镇馆之宝之一的一只核舟藏品,就是明朝魏学润所著,现收录于教科书八年级下册中《核舟记》所记录的核舟。自2016年8月开馆以来,接待前来参观、体验的学术研究单位、旅游团队、中小学生研学团队共800余万人次。
为了将非遗文化发扬光大,包加惠和团队把核雕技艺搬进学校、社区、部队,让更多人通过听课学习、动手体验领略到核雕技艺的魅力。
“今年,金华核雕市级非遗工坊已成为浙江师范大学非遗保护专业的校外教学实践基地,相信未来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非遗人才,传承核雕技艺。”包加惠说。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