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复古的“宋韵双鱼”,喜气洋溢的金华剪纸,精巧玲珑的编织藤球……日前,在央视、浙江卫视的新闻报道中,一件件婺城文创产品一眼万年、惊艳亮相,让不少观众直呼“不愧是国家级的审美”。
文创产品“走红”的背后,离不开制作者的用心用情,他们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焕发出全新的生机。
纸藤藤球
藤球是一种独特的古老体育运动项目,也是今年杭州第19届亚运会的正式竞赛项目。作为藤球比赛的承办城市,在金华各种活动的伴手礼中,经常能看到各式各样的纸藤藤球。一个个仅手掌大小,主要有赭红、茶褐、竹青绿等三种颜色进行搭配,作为挂件、配饰,有的藤球还系上了铃铛,可观可赏,十分玲珑可爱。
“为了喜迎亚运盛会,我们从去年就开始设计准备,考虑到环保耐用的因素,特意用了10根环保材质的纸藤以竹编非遗技艺编织,这样在藤球上就形成了12个五角星。”王珺是婺城区传统编织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她告诉记者,今年4月,杭州亚运会代表团团长大会上,她的纸藤藤球在金华城市展台亮相,由此,一下子打开了知名度,自己的非遗课程热度也大为提高。后来,在亚运会的各项活动中,许多运动员都对这些中国风的藤球作品爱不释手,他们聊起了自己与藤球的故事,并纷纷带回去作为纪念品珍藏留念。
“匠人精神和体育精神一样,都需要专注、执着、坚持、进取,都是薪火交替,代代相传。”王珺认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创产品,需要以恰当的创意形式,将历史内涵与时代审美相结合,未来她将设计出更多具有婺城气质的优质文创作品,让“文化自信”的步伐更加铿锵坚定。
木雕藤球
手指起落间,木上花开;刻刀铺展之际,满木生香。同样是藤球制作,“80后”竹木雕刻非遗传承人廖江泺的作品也不由令人眼前一亮。
从一个实心的樟木圆球,逐渐雕出藤球的纹样轮廓,再直至内里镂空……在廖江泺的构思实践下,要完成这样一件木雕作品却是工序繁杂,颇有难度。“尤其是镂空这一步,就花费了三天的时间,我们对照比赛藤球精心复制,需要一点点把它掏空,而球壁最薄的地方也就两三毫米,在雕刻过程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前功尽弃。”廖江泺说。
凿刀声声,精雕细刻。一个多星期后,在匠人的呕心沥血下,一个好玩又新潮的木雕藤球终于制作完成。之后,廖江泺把照片和制作过程的视频同步发布在网络平台上,迅速收获一片赞誉,大家折服于民间艺术的特有表达和传统技艺的与时创新,很快,央视摄制组的工作人员闻讯而来,专程拍摄相关画面。
“当时我是和藤球队一起拍摄的,当我看到自己的作品出现在央视和赛事宣传的视频里,内心的自豪与光荣顿时油然而生。”廖江泺说,他希望可以通过自己制作的文创产品,让更多人走进婺城,多角度感知婺城文化,深层次了解婺城发展。
宋韵双鱼
被评为“金华老字号”、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婺绣技艺,在历史长河中,口口相传、手手相教,广泛流传于民间,是婺州女性的一大拿手绝活,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婺剧戏服、旗袍、工艺美术、民间手工布艺等的刺绣。
早在今年端午,“婺绣”代表性传承人吴方希蔓便带着她制作的《宋韵双鱼》挂件登上了CCTV-11戏曲频道的梨园周刊“中国佳节”端午特别节目。
央视镜头下,阴阳两条鱼相生相对、不失古意,精湛绣工更令其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而该作品也受到了不少网友的青睐和关注,大家直言婺城的文创产品真正让文物“活”起来、产品“趣”起来、传统“潮”起来!
“‘宋朝徐永铭双鱼镜’是市博物馆馆藏文物,我们以婺绣技艺复刻文物,提取双鱼纹样,参考古代工笔画风格,设计成符合现代人使用的刺绣香囊和挂件。”吴方希蔓介绍,《宋韵双鱼》是金华市博物馆独家授权的“联名款”文博产品,在汉语言文化里,“鱼与“余”“裕”谐音,代表年年有余的意思,包含着美好祝愿。此外,为了向亚运献礼,她还设计了以三只吉祥物为主的婺绣绣品,更好地推广婺文化,让婺绣技艺得到进一步延续与发展。
金华剪纸
文创产品应强创意,也要接地气、亲生活。
9月9日,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关注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金华剪纸”代表性传承人詹东明以杭州亚运会为主题创作的剪纸作品,看一双妙手,一把平平无奇的剪刀,一张张喜气洋溢的红纸,如何“剪”出亚运风景,让文创作品生动起来。
“杭州亚运会是盛事也是喜事,我始终在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对亚运的期盼和祝福。”詹东明表示,自2015年杭州成功申办第19届亚运会以来,他一直在构思如何运用剪纸创作迎接亚运盛事。8年时间里,持之以恒创作了亚运系列剪纸上千份,最终呈现了上百件亚运作品,亚运吉祥物和61个亚运比赛项目等作品都深受市民喜爱。
而在所有创作的亚运系列作品中,“心心相融@未来”是詹东明最满意的作品。作品运用了杭州风景、亚运吉祥物、中国传统的祥云等元素,把对亚运的美好期许通过传统剪纸方式呈现出来,让大家深刻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扎染香囊
在央视相关新闻报道中,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以植物染布制成的手作香囊。蓝底白花的扎染布上,手工刺绣的琮琮、莲莲、宸宸憨态可掬,不仅吸睛无数,也备受市民、游客的热捧。
中秋当晚,在金华亚运村,婺州扎染非遗传承人温国香在分享展示自己精心制作的文创产品的同时,还为运动员们娓娓道来扎染的历史文化,并带领大家一起缝绣亚运香囊。剪裁、填充、收口、装饰……不需多时,一个个芬芳四溢、精致可观的香囊转瞬成型,进一步唤起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记忆和喜爱,增强了在场每一个国人的文化自信。
温国香说,此次她设计了多种款式的香囊,主要以立体图案、手绣图案、丝网印等工艺为主,并在其中放置了藿香、艾叶、柠檬草等七味中草药。
“扎染传递的是健康环保的理念,与杭州亚运会的办赛理念不谋而合,而香囊作为民间刺绣工艺品,寓意着平安顺遂,当看到运动员们都挂着我创作的香囊,我觉得这种感觉很美好,这也是对我创作最大的肯定!”温国香笑说。
值得一提的是,这批文创产品皆出自于“婺风宋韵”诗路婺文化创意文化大赛。近年来,婺城区大力推动婺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连续四年举办“婺风宋韵”诗路婺文化创意文化大赛,面向社会征集宋韵文化品牌塑造的创意案例,参赛产品质量和数量逐年提升。此外,婺城还推出了一批老百姓看得上、买得起、带得走的文创产品,逐步建构以“礼婺”为品牌的婺城文创产品标识体系,全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
据悉,第四届“婺风宋韵”诗路婺文化创意文化大赛决赛,预计在10月底举行。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