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晚7时,暴雨如注,电闪雷鸣,婺城区骆家塘一酒店会议室内热闹非凡,一排排桌椅被拉到墙角,中间留出空地,几个大西瓜被切成小块,与花生、葡萄、冬枣分装在小盘里,西瓜晚会就开始了。
参加西瓜晚会的有40多人,来自北京、内蒙古、陕西、广东、重庆、江苏、浙江等地。8月17日,他们奔赴金华,参加2024全国儿童文学讲习会。讲习会由我国儿童文学界的知名学者蒋风于1996年创办,主要是向他招收的非学历儿童文学研究生面授课程,迄今举办20多届。西瓜晚会是讲习会的保留节目,由参加讲习会的成员自编自导自演。
今年,蒋风迎来百岁寿辰,因近期身体不适,缺席了讲习会和西瓜晚会。尽管如此,他依然是这场晚会的主角。
1
8首诗,8张图,
一行令人惊讶的题字
王迪来自诸暨,是一位初中语文老师,身穿黑色长裙,戴着框架眼镜。8月20日晚,她上台吟诵了8首古诗,有《村居》《宿新市徐公店》《小儿垂钓》等。在她的吟诵下,一首首熟悉的古诗别有韵味。“我为什么要吟诵古诗?在蒋风老师小的时候,他的母亲就是这样给他吟诵,在他心中种下了热爱诗歌的种子。”晚会结束后,王迪这样告诉记者。
王迪还特意制作了PPT,每首诗的旁边都配有一张蒋风的照片。去年夏天,王迪参加了全国儿童文学讲习会,99岁的蒋风到场,她近距离接触了这位为儿童文学耕耘多年的前辈。今年的讲习会,蒋风缺席,她挑选了蒋风的8张照片,让新的与会人员能感受蒋风的人格魅力和学术情怀。她重点介绍了蒋风去年给学员们在书上题字的照片,然后说道:“他也在书上给我写了,写的是‘王迪老师批评指正’。我一看到这几个字,内心非常惊讶,我还能指正蒋老师?我是他的2022级非学历研究生啊。你们看,这就是老一辈学者的谦卑。”一边吟诵,一边讲解,再抒发感慨,王迪的节目不算新颖,却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2
一首歌,两行泪,今后努力的方向
王雁君来自1700公里外的内蒙古,为参加讲习会,她先从家乡赤峰坐8个多小时的火车到北京,再从北京坐火车到金华。即便如此,从2011年到现在,除了2014年,每年的讲习会她都参加。
20日的西瓜晚会上,王雁君朗诵了自己写的诗歌《一个神奇的童话》:“浙江金华有一位蒋风,那是我们敬爱的老师……不畏艰难播撒爱,独自创办讲习会……”朗诵完毕,她又用响亮的歌声唱了一遍。唱着唱着,她声音哽咽,眼眶湿润,热泪溢出。
王雁君是赤峰一所小学的语文老师,2010年脑部受伤。在又一次坐火车去北京求医时,她心生遗憾,这一生最喜欢的是儿童文学,然而一直没有机会走进那座殿堂。不久,她在网上看到蒋风面向全球招收非学历儿童文学研究生的消息,立即给他打电话,成为学员之一。
第一次见面时,蒋风问王雁君:“为什么要学儿童文学?”王雁君回答:“想从事这方面的研究。”蒋风听后急得跺脚:“你要创作,要在内蒙古播撒儿童文学的种子。”当时,王雁君还不太明白蒋风的用意,一年年过去,她渐渐懂了——在内蒙古一些地区,虽然大家的物质生活没有问题,但精神生活也很重要,孩童们需要更多地接受儿童文学的滋养。她想到了成立协会,推广儿童文学阅读,也动笔创作儿童文学作品,书籍出版一事近期有了眉目,这两年还在网上推广草原童话……“我一个人的力量有限,走得也许慢一点,但我会沿着蒋风老师给我指明的方向前进,尽我最大的努力。”以一团火点燃多簇火苗,试图照亮更广袤的疆域,王雁君的节目和讲述,让大家看到了蒋风博大的情怀。
3
一首诗,一幅画,一块有寓意的树皮
田星来自广东东莞,教中小学生写作。20日晚,她上台朗诵了自己创作的诗,诗写在一块梧桐树皮上,名为《来自星河的风》,旁边还画了蒋风的头像。
“一个秋天的清晨,我见到您了,终于在凌霄花的舞曲里,梧桐叶的飘飞,红枫叶的绚烂,诗意中与您相遇。您清澈的、明亮的眼眸,用饱含深情的心灵与我们对话。我听见了,听见了那穿越了一个世纪的声音,从遥远而来,充满对儿童的爱与希望……”田星看着树皮深情朗诵,台下观众静静看着她,大家都知道“来自星河的风”指的是谁。
十几年前,田星在看儿童文学的相关书籍时,看到了蒋风的名字,与同行交流时,听说了蒋风的名字,但一直都未与蒋风谋面。今年8月,她第一次参加讲习会,蒋风缺席,但录了一段视频。“我在视频里看到了他,他100岁了,思维清晰,声音不大,却透着一股力量,他说他一定会战胜病魔,因为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我很感动!100岁的人肯定经历过一些磨难,但他活得这么澄澈,有这么高的境界,像大树一样苍翠,富有生命力。”在浙师大漫步时,田星发现了一块梧桐树皮,她捡了起来,将《来自星河的风》写在上面。老的梧桐树皮掉了,新的梧桐树皮还会长出来,这不正好象征着一位世纪老人的生命力?
4
一出戏,一群人,一生不变的爱
20日晚,多名与会人员表演了情景短剧,通过四幕来呈现蒋风的故事:幼年在母亲的熏陶下走上文学之路、抗日期间去山里小学教书、晚年自费创办《儿童文学信息》寄给海内外学员、和妻子自掏腰包补贴讲习会让学员们安心相聚。演员们的演技不高,节奏也不算流畅,但演绎的都是真人真事,情景短剧很短,却体现了蒋风一生对儿童文学持之以恒的爱。
来自北京的戚悦今年8岁,和妈妈许爱靖出演第一幕《小小诗童》,她扮演小蒋风,妈妈扮演小蒋风的妈妈。“母亲,给我讲个故事好吗?”“就给你讲李白幼年遇到老奶奶把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吧。”母女俩演得投入、温馨,像在家里一样自然。
许爱靖是北京一家校外多元艺术培训机构的负责人,读本科时的毕业论文与童谣有关,工作后在童谣研究上有疑问,向蒋风请教,蒋风知无不言。她带着女儿三次参加讲习会,女儿还和蒋风一起过过生日。这次讲习会,蒋风缺席,母女俩到病房去探望。得知她的一本童谣书要再版,蒋风很高兴,在病房里找他出版的《童谣谈》,想送给许爱靖。“虽然没有找到,但我还是很感动,他对儿童文学一生不变的爱,深深感染着我们。”许爱靖说。
晚会尾声,参加讲习会的学员们捧着用西瓜做的蛋糕,聚在一起,祝福蒋风100岁生日快乐,祝福儿童文学生生不息。
近几年义务为讲习会付出的程东明说,自1996年来,蒋风招收的非学历儿童文学研究生已超过千人。“就像播撒了上千粒儿童文学种子,这些种子经由蒋老师的阳光和雨露滋养,已长出一片儿童文学树林,走出了以汤汤为代表的一批新生代儿童文学作家。特别是2022年,讲习班6位同学同时进入中国作协,蒋老师高兴地说是六子登科。”
在蒋风的感染下,多名非学历儿童文学研究生成为义工,自愿承担报名、开会、后勤等工作。蒋风偶尔的缺席,对整个活动影响不大。就像今年,即便他缺席了,也一样是主角。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