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要闻

强村富民同频共振 擘画婺城共富新图景

2024-11-22 08:49:29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马晓芬

  近日,走进婺城区白龙桥镇龙蟠村,3幢外观时尚的七层建筑映入眼帘。其中,1至2层是商铺,生鲜店、杂货店、饮食店等一应俱全;3至7层是住宅,目前认购已完成58%。接下来,这里还将引进快递站、药房,进一步便利村民生活。

  这3幢七层建筑即五村联建农民公寓项目,是婺城区首个多村联建农民公寓项目。龙蟠村打破村域限制,与让长村、雅姜村、择住邻村、后童村共同谋划,以飞地抱团方式打开共富新通道。该项目靠近洞溪工业区和飞扬智能制造平台,占地面积8亩,建筑面积1.4万多平方米。

  “按照共建方案,该项目每年可给5个村带来持续性经济收益,2023年实现盈利近90万元,其他4个村各得到分红10万元。”龙蟠村党支部书记徐华新介绍,该项目不但解决了龙蟠村无房户、危房户的住房问题,改善村民的居住条件,而且对村里的房屋出租、外来人口流入、消费都起到带动作用。

  这背后,是婺城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生动缩影。近年来,婺城区以“千万工程”为引领,创新探索强村富民集成改革,加强政策引导、机制创新,推进产业提升,有效促进集体增收和农民共富。今年前三季度,全区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相关指标排名进入全市第二梯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排名连续三个季度稳步上升。

  强村富民集成改革,推进机制变革是“题眼”。婺城区大力推进强村公司、飞地抱团和片区组团三大经营机制,强化项目带动,因地制宜采取直接运营、委托经营、出租经营、入股经营等方式,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和集体增收。截至目前,共计实施单村自建项目35个,总投资8371.58万元,其中已产生收益的22个,年收益600余万元;实施飞地抱团项目19个,总投资2.97亿元,其中已产生收益的有16个,年收益1500余万元。

  过去,安地镇三潭村因为资源有限、地处偏僻,村庄发展停滞不前。现在,三潭村启动了“共享农房”和“共享菜园”的“幸福计划”,实行会员制和订单化的创新产业模式,开拓村集体增收带动村民创富渠道。仅去年,全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到了130万元。

  一枝独秀不是春。三潭村还积极融入“环安地水库生态共富带”“一溪两湖共富示范带”片区化建设,以片区组团方式,吸纳周边资源相对贫乏的3个村投资入股第二期项目,可带动每村增收14.5万元,并带动30余人实现家门口就业。

  推进强村富民,要靠机制,更要靠经营。今年,婺城区出台全市首个乡村经营培育行动实施方案、农村宅基地和建房管理办法等政策,新增盘活闲置农房和闲置宅基地473宗,推出首批乡村经营培育试点村12个,结合大岭、岩头、泉口3大先行片区建设,与创景园林傅强、趣野集施界等青年CEO建立合作,引进汉灶村文艺村长桑洛等外来乡村CEO,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雅畈镇汉灶村以窑为名,如今因为一群文艺村民而声名大噪。文艺村长桑洛把“人间浅睡”书院开到了村里,书院成了开展公益读书讲座和国学艺术沙龙的理想场所。20多名文艺创客纷纷入驻创业,建有“婺州天青”露营·茶空间、“珏居”“归零小院”“积木咖啡”等多个文创院落,实现了艺术与乡村的双向奔赴。

  实现强村富民,没有“人、地、钱”要素的保障也不行。婺城区创新整村流转、“标准地”履约保险等机制,推进耕地连片集中流转、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和经营主体统一招引,激发乡村内生动力。如今的婺城大地,处处升腾着丰收与希望。

  记者手记:

  近年来,婺城区坚持把深化强村富民改革作为关键一招,着力破解“三农”发展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加快推动全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和现代化实现新突破。在此过程中,强村公司、飞地抱团、片区组团等经营机制各显身手,标准地改革、宅基地改革、数字化改革等举措各展其能,每一步探索都脚踏实地,每一个举措都落地有声。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在深化强村富民改革的道路上,婺城将不断释放改革红利,推动全区农业农村发生更加精彩的蝶变。

  (记者 马晓芬)

责任编辑:施川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举报电话:0579-82225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