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婺城区石道畈现代农业产业园内,大型旋耕机在田间来回穿梭,载满除草剂的无人机盘旋在稻田进行封闭除草作业。春耕,作为全年农业生产的发轫之举,承载着收获的希望。如今的八婺大地上,从智能育秧生产线到农田智慧监测系统,从自动化播种流水线到全程机械化种植,新技术、新农具、新农人,一幅幅“科技春耕图”正徐徐铺展。
“新”潮澎湃,从“经验种地”到“数据种地”。从前,农民凭经验看天、摸土、估肥,现在一部手机、一组传感器,正成为农民的“好帮手”,人工智能技术和数字技术,正加速传统生产模式改变。在长山乡盛珂家庭农场的蔬菜大棚里,通过智能设备,可以实现手机控制大棚开关窗,依据天气温度、湿度自动调节大棚环境,既能精准满足种植物的生长需求,又能减少人工依赖、降低人力成本。数字化将农业生产要素转化为可计算、可优化的数据流,让“靠天吃饭”变成“知天而作”,传统春耕正在裂变出智慧田管、精准农业等新业态。
田畴“新”景,从“人扛牛耕”到“机器换人”。在区白龙桥镇郑岗山村的广袤田野上,伴随着阵阵机器轰鸣声,4台大型耕田机在田间来回奔跑。近年来,婺城区不断提高种粮机械化程度,今年全区将投入各种农机具近700台,农机、农技人员纷纷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指导服务,助力春耕备耕。机械化种植不仅突破人力极限,更将农业生产带入标准化、工业化新阶段,让传统农业“人扛牛耕”的生产场景,向“农机跑田间”的智慧图景转变。
从“会种地”到“慧种地”,科技正为田野注入新的动能。然而,科技赋能农业绝非一蹴而就。当前,仍需破解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难题,让更多农民用得起、用得好智能设备,要培育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农人,让科技真正扎根泥土。春耕始,万物生。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每一次播种都是“科技”的萌芽,让沃野“长”出丰收。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