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上,城市绿化带种植花木的话题热度飙升。重庆的木绣球花海让市民仿佛置身梦幻之境,成为热门打卡地;南京街头绽放的蔷薇花墙、杭州城市道路里的郁金香,也引得行人纷纷驻足拍照。这些美丽景观不仅点靓了城市,更在网络上掀起一波对城市绿化美学的探讨。婺城也在城市绿化上展现了独特魅力,无论是街头巷尾的花卉,还是公园、乡村的花景,都为城市增添了亮色。
城市绿化种植花卉意义非凡。从美化角度看,婺城街头月季、虞美人、三角堇等花卉绽放,将街道装点成流动画卷;安地镇岩头村村口的花墙,为传统建筑增添生机;燕语湖畔的杜鹃花海、婺州公园的绣球花、万佛塔公园的泡桐花、浙师大东南门前的紫藤花,让城市处处皆景,使居民生活环境更赏心悦目。在生态功能方面,花卉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部分还能吸收有害物质,改善空气质量,如绿化带可降低交通噪音。而且,接触绿色植物和花朵能让人心情愉悦、缓解压力,促进心理健康。不同花卉还为昆虫提供食物和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
春日繁花似锦,引得众人赞叹、网络热议,然而城市绿化的价值与意义,绝非局限于春日短暂的绚烂花事之中。它是一场贯穿四季、关乎生态、人文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长久行动。当前,城市绿化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城市存在过度跟风引种现象,不考虑本地气候条件,导致资源浪费。一些地方过于追求“美化彩化”,忽视生物多样性和绿地生态基础功能,大量投入资金跨气候区引种,增加养护成本,且植物难以长期存活,频繁更换品种也不利于生态稳定。另外,部分花木的花粉、飞絮易引发人体过敏反应。
要让城市绿化带的花木景观持续发挥魅力,需要多方努力。一方面,城市规划者在选择花木品种时,应充分考量本地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优先选择适应本地生长的乡土植物,既能降低养护成本,又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另一方面,要注重生物多样性,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植物群落。同时,相关部门可利用科技手段,如引入智能灌溉系统等,提升绿化养护的效率与科学性。此外,还应加强与市民的沟通互动,了解市民对城市绿化的需求与建议,让城市绿化建设更贴合民意。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