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卢晓飞)近日,记者走进婺城区沙畈乡邹氏石蛙饲养基地,探寻一项特别的尝试——让东北特有的高营养两栖动物林蛙,在江南水乡“安家落户”。
“林蛙营养价值高,雌性林蛙成熟后一斤能够卖到240元。”养殖基地负责人邹建勇一边安装林蛙休息的竹条,一边介绍。邹建勇告诉记者,他在蛙类养殖领域深耕十余年,对石蛙养殖颇有心得。此次涉足林蛙养殖,源于他偶然关注到相关市场,决定大胆尝试。
邹建勇介绍,“北蛙南养”首要的挑战是气候环境,其中林蛙能否安全越冬尤为关键。为此,他早在两年前便开始调研试验,在沙畈乡引入东北林蛙进行越冬测试。初期因对林蛙习性了解不足,曾遭遇林蛙大面积死亡的挫折。但是他迅速查明原因,深入学习相关知识,并积极寻求外部智力支持,之后与浙江师范大学的专业团队达成合作。经过严谨测试,确认了林蛙在沙畈当地安全越冬的可行性。“今年购买的8万多颗林蛙卵,已有超7成顺利完成从蝌蚪到幼蛙的变态发育,整体养殖态势良好。”邹建勇说道。
走进林蛙养殖棚内,科学管理的细节处处体现:模拟水陆两栖环境的水池、实时监控温湿度的仪器、保障水中溶氧的氧气泵……这些共同为林蛙营造了适宜的环境。“沙畈优质的水源是蛙类养殖的天然优势,棘胸蛙对水质要求极为苛刻,在这里都能健康生长,林蛙自然也不在话下。”邹建勇信心十足地表示。
“林蛙养殖的难点集中在变态期和越冬期,若能顺利度过这两个阶段,后续管理便相对轻松。”来自浙江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学硕士李晗为该项目提供了技术支持。她告诉记者,林蛙雌蛙输卵管富含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及性激素,药用价值极高。目前,雌蛙售价每斤约240元,其输卵管干制品每斤价格高达3600-4000元,雄蛙每斤也有35元的市场价。“待养殖技术成熟,我们将探索单性育种,提高雌蛙比例。”李晗说道。
从“北蛙南养”的创新构想到初具规模的养殖试点,沙畈乡正依托科技赋能和生态优势,蹚出乡村振兴新路径。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